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在还没有正式走上教师岗位之前,就听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虽然听过,但也没有超级想看的想法,但走上教师岗位之后,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经验的不足,超级想看看这本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贴己话。经典名著真的是不负众望,值得我们一品再品。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对于二三年级就会出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所以说,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技巧。

另一个教育技巧就是,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看待学生,不能只看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并且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所以说,老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么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在这本书中,明确的写出了如何尊重儿童的自尊心,如何爱护学生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他把所教班级分成了好几个组。在第一组里,是学习最好的儿童,他们无需任何帮助就能很容易地解出任何应用题。第二组是一些勤奋努力的学生,他们能很好地完成作业,适合进行一定程度的紧张的脑力劳动、探求和克服困难分不开的。第三组学生,能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完成中等难度的习题,但是对复杂的习题则有时解答不出。第四组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很慢,解答也很慢。第五组是个别的学生,他们完全没有能力应付中等难度的习题。这样的话,在课堂上,师生之间会有相互体谅的气氛,有一种智力受到鼓舞的精神,每一个学生都在尽量靠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目标。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那么这种课就不会把教师弄得心情焦虑、精疲力竭。教师不必紧张地等待着会发生不愉快的事,他不必去监视那些由于无事可做而不时地中调皮行为来“招待”教师的机灵而坐不安稳的孩子们,因为在这样的课上,他们的精力都被纳入了正当的轨道。

在读完这一节之后,我以我的班级为基础开始思考,思考我们班怎样才能实现这种课堂,这种能把学生的精力都被纳入正当轨道的课堂。我们班也进行了分组,不过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等开学,要尝试用书里的分组方法来试一试,让学生在这里能力的基础上绽放自己的光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