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开始,我国陆续公布了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宁波市先后有28个村庄荣登榜单。
中国传统村落专题走访,我来到了宁波市宁海县深甽镇清潭村。
深甽,这个名称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前沿地深圳市,名称非常相似,因此容易弄混淆,深甽镇内,有些路标写的是“深甽”,有些路标写的是“深圳”,路标设置很不严谨。
“甽”和“圳”,音相同,意相近,都指田野间的水沟,代指田园之地。
深圳,已经从田园变都市。
深甽,意指深山中的田园宜居之地,深甽镇一带,地处崇山峻岭之间,山清水秀,古时确实是避世的宜居之地,解放后,一度名为甽水乡,有山有水有田园。
深甽镇内,有两个村庄名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一个就是清潭村,另一个是赫赫有名的龙宫村,因此,乡村旅游到深甽,两个传统村落,可供一天旅游。
龙宫村,我已经去过三次,也曾发过推文。
本文专讲清潭村,不再多述龙宫村。
清潭村,地处浙东第一尖之东北,北接奉化,西接新昌,九峰环抱,泉甘而林茂,早期初名里岙。
发源于镇亭山第一尖的清溪,穿村而过,在村前的溪涧中,形成了一个又深又大的潭,称为大清潭,原本深不见底,村以潭名,故名清潭村。
遗憾的是,因为沿溪修建公路,地理风貌发生了较大改变,清潭变浅,浅可见底了。
明代大儒方孝孺,曾到清潭村讲学,并为清潭张氏撰写《娱静楼记》,文中写道,“台人谓山川环复之地为岙,去宁海西北五十里,曰里岙,地之尤秀美者也,张氏世家其间。”
清潭村,古称“九龙抢珠”之地,有“里岙八景”之胜。
“地之尤秀美者也”,这就是方孝孺对清潭村的赞誉。
清潭村人多姓张,据传是“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后裔。
清潭张氏,奉五代宋初的张质为始祖,张质原名张镇。
张氏宗谱记载,“始祖质公乃钱塘漾沙溪里人也,五代时仕吴越王,任侍御史,授银青光禄大夫。与同寅黄尚书、叶太傅、郑左史,因谏钱王纳土于宋,勿听,遂各渡浙而东避焉。子三人皆常侍。命一子居越之中溪,一子居剡之莒溪,公与仲子处台之宁海深甽作家焉,沿五世祖小四府君择里岙下宅而居焉,里岙张氏由此始也。”
公元978年,吴越王钱俶与夫人孙太真一起,到北宋都城开封,向宋太宗赵光义纳土称臣,钱俶的归顺之举,既使人民免受战乱之苦和生灵涂炭,又使疆域统一,深受朝野好评。
成文于北宋初年吴越地区的著名的《百家姓》,钱姓,仅次于皇家赵姓,位列《百家姓》第二,钱俶的夫人孙太真,则被宋太宗封为吴越国皇妃,孙姓因此排位第三。
但是,吴越国的侍御史张镇、黄尚书、叶太傅、郑左史等一干老臣,却坚决反对向宋纳土称臣,他们不愿意归顺宋朝,因此各自择地隐居。
张镇有三子,元吉、元哲和元善,为避免被灭门,三子隐居于不同的地方,张镇和其第二子张元哲,改名隐居于宁海南溪外张,张镇改名为张质。
到了公元1047年,即北宋庆历四年,五世张允,世称“小四府君”,从外张迁至里岙下宅坂定居,成为里岙张家的最早始祖。
张氏不断扩大,逐渐沿清溪向上扩展移居,再有竺姓、严姓和孔姓等人家迁入,形成了现在的清潭、上张、横山和上陈等村落。
清潭村内有历史沿革的介绍,遗憾的是介绍的内容缺乏历史知识,“清潭奉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的吴越国兵部尚书张质为始祖”,存在严重的史实错误。
张质是五代至宋初人,吴越国在公元978年向宋朝纳土称臣后,吴越国就不存在了,身为吴越老臣的张镇,改名(张质)隐居,公元1003年,张质去世。
北宋庆历七年,即公元1047年,已是吴越国灭亡71年之后了,当时已是北宋仁宗赵祯当政时期,张质已经去世44年,其后裔张允,已是其玄孙了。
希望清潭村对历史沿革介绍予以修正,应改为:“清潭奉五代宋初的吴越国侍御史张质为始祖。”
张允1047年到清潭始居,生三子,张有敦、张有宁和张有思,张氏迅速发展成为望族,至今近千年,历代繁衍生息,遂成大村落。
村中古宅、古祠、古戏台、古桥,尽显岁月沧桑。
村中有三座保存完好的古戏台,即孝友堂、飞凤祠、双枝庙戏台,其中又以双枝庙戏台,最为经典,有“缑北第一庙”之称,并被列入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枝庙始建于明正德年间,距今五百年,历代均有改扩建,雕刻和绘饰,做工考究,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大门两边有警世对联一副:
作事多端十庙烧香焉有益
问心无愧见神不拜也无妨
对联字体苍劲有力,题写者张载阳,1922年曾任浙江省政府主席。
清潭村,与明代大儒方孝孺渊源颇深。
方孝儒是宁海大佳河溪下王村人,到清潭村讲学期间,村中的张岵,成为了方孝儒的得意门生。
张岵,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八年,即公元1385年进士,历任河南道监御史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病逝,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1399年,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变”。
1402年,朱棣攻下帝都应天(南京),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朱元璋的忠臣方孝孺,受命辅佐建文帝朱允炆,因此拒绝为朱棣拟写即位诏书。
朱棣大怒,株连方孝孺九族,再加一族,方孝孺的同学老师也受牵连,因此成了史上罕见的株连十族惨案,方孝孺连其亲友870余人,全部遇害。
当时在家守孝的张岵,自知在劫难逃,携家小一起,沉石自尽于斗岩潭。
官兵果然到清潭抓捕张岵,然而张岵已死,于是官兵将张家官院焚之一炬,后人把这一片废墟改成了粮田,并且称之为:强盗畈。
人们感念张岵之气节,遂将斗岩潭改称为:“尽忠潭”。
并在潭边山坡上,造了一座亭,名“尽忠亭”,亭中立“尽忠碑”。
1988年爆发“7·30”洪灾,亭和碑均被冲毁,存存之亭为近年新建。
尽忠潭位于清潭村上游,与下横山村之间。
潭旁溪上的石拱桥,取名为尽忠潭桥,古朴沧桑,荒草萋萋,尽显落寞,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
时光流水,世事轮转,尽忠潭已被历史的乱石淤积,已非当年深邃之模样,唯有溪石如磐,依稀越古今。
紫金岩塔,是清潭村值得观摩的又一处人文古迹,垒石而成,造型独特、国内罕见。
紫金岩塔始建于元代元贞元年,即公元1295,用嶙峋块石和鹅卵石叠砌而成,塔高6.7米,底部直径7米,共有4层,呈螺蛳状,又称矶子岩塔、螺蛳塔。
因为底座是一块巨大的圆形紫金岩,所以亦称为紫金岩塔。
塔周围有九座山峰,与塔共呈“九龙戏珠”之象。
紫金岩塔曾于清嘉庆庚午,即1810年崩塌后重修,现存之塔为2003年由张氏族人再次捐资修复。
2013年,清潭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村中还有诸多人文古迹可供鉴赏,鹅卵石铺就的路,历古至今,已变换方向和模样。
千年古村,若有时间仔细探究,还有故事不少。
深甽镇清潭村和龙宫村,可以作为乡村旅游目的地。
清潭村交通攻略:
自驾:导航清潭村即可。
公交:从宁海客运中心,乘坐815-11路公交车,可以到达清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