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生中重要的考试及孩子教育问题

        一般来说,一个人从幼儿园到大学,要经历的重大考试有:小升初考试、中考和高考。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其中高考具有定夺学子命运、未来的极端重要作用。由这些大考也衍生出了一些社会产物:补习班、教辅产品,学区房,家长孩子躲不掉的、阶段性的焦虑心理。父母和孩子的焦虑,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还是比较严重的。而补习和教辅产业却能“乘人之危”,赚得盆满钵满。同行竞争暂且不谈,因各行各业都存在,但利用升学备考的焦虑,一定有不少人从中受益。课余辅导的产业始终都在愈演愈烈。

        一、小升初:担心输在起跑线

        这时候孩子不懂什么,多半贪玩,不太会焦虑。而总有家长会这么早就开始担心孩子未来的升学问题。于是给孩子报课报班,托付给家教,或亲自监督学习。

        我个人觉得,孩子未来发展会怎么样,其实已经基本注定了。家庭氛围、成长环境,奠定了孩子的性格,影响着大脑的发育。擅长学习的,注定出类拔萃的,从很早的时期就会表现出来的。谁还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更优秀呢?但现实是,很多家长都在做努力,却只有少数孩子真正发展到顶尖的水平。我没有科学依据,但这极有可能是真的。性格决定命运。家长能帮助孩子改变的没有那么多,一时的强制牵引,终究会回归原有水平吧。

        所以其实何必呢。家长受累,孩子没有轻松快乐的童年。这个阶段,让孩子多去尝试、接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多方向探索、发展。看书、电影等文化摄入也挺有必要,帮助塑造孩子的三观,拓宽见识。而不是局限在同龄人的低级玩乐或无聊的学业中,多了解这个世界在发生什么,闻窗外事。

        那些低幼的文学小说,作为必读真的不太好。为世人广泛认可的经典,是有阅读价值的。现在文学作品产出速度很快,也有很多平平的东西,不是所有看起来无害的书都值得读。浪费大好时光,实质上就是有害。但我不反对看漫画,只要不过度沉迷。漫画很符合人的阅读偏好,到了新媒体时代仍然很受欢迎,这是趋势、潮流,应当做了解。

        培养习惯,是这段时期的重中之重。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养成运动习惯、能静下心阅读、有自己的兴趣热爱、知礼节、能正常社交、对世界有好奇心。

        父母能帮忙的,就是自身养成好习惯,树立榜样。闲暇之时带孩子出去体验生活,了解世界,拓展眼界。至于学习考试,日常按部就班完成就行,绝不必占用课余时间,这钱多半花得不值得。学习,和培养健全的人格相比,真的不值多提。

        这种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之风,大概率也是补习产业掀起的。你问一个家长,为什么孩子这么小就要给他报各种班呢?多半回答:因为看到其他家长都给孩子报了,害怕自己孩子落后。人啊,就是这么从众,少了几份理性。仔细想想,我们做这么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孩子未来能有幸福的人生。那么又为何只着眼于未来,现在就不配幸福吗?现在就应该这么压榨孩子吗?再仔细思考,这些所谓不做就会落后的事情,真的有很大用处吗?还是这种危机只不过是我们的想象而已。道和术,术什么时候学都不晚,但道确实值得从小培养,即幸福的能力。一个人在宇宙中是多么渺小,世界是不指望个体去推动、改变的,有强人出没自然是机缘巧合,而个体缺乏幸福的能力,是从哪里都得不到补偿的。人只活一次,如果可以选择幸福,为什么要选择自我压榨,痛苦而不知是否有结果地度过呢?如果不幸福,再大成就,有意思吗?

        生命在于体验、感受。世界有很多等待探索的新奇事物,有人类和自然的杰作奇观,有感情和爱,有艺术和美。有些人生来就与幸福无缘,因为生存就面临威胁。但我们明明可以选择幸福,就不要执迷不悟了吧。对孩子亦如是。担心孩子将来会怪自己?孩子真正明事理后,未必会怪吧,无论如何,只要能幸福,过程中没能取得一些成绩又怎样呢?无所谓,不重要的。但我知道,现在应该没有几个家长能听得进去吧。都在被商家带节奏、洗脑。

        二、中考:第一个真正的大关

        中考算是一大分水岭了,毕竟之后有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之别。也意味着后面是否有机会上本科大学。

        但长期来看,职业高中毕业的学子未必不能有很好的事业发展,而本科毕业的学子也完全不能保证找到很好的工作。大家的差距,在长期来看,的确会越拉越大,但与学历并不是那么绝对正相关。

        所以还是看个人的人生轨迹、思想体悟吧。有些人突然开窍了,或偶然抓住了好机会,人生向好转折,绝对是有很多的。所以还是没有一考定人生胜负的。

        要说学习的这么多东西真的有什么用吗,我个人觉得除了英语有较明显的实际应用价值外,其他主科到后面没有太大作用。不过还是不能否认基础学科的作用,开发大脑,为将来科研方向铺垫,还是很重要的。

        这一个时期,比较重要的还是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吧。如何掌握一门学科的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填鸭式教育是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大家不太足。其实也无妨,到后面会慢慢发展到自主的轨道上的。这么小的孩子由老师带领为主,未尝不是合适的方式。课外扩充,只能说多看好书,这段时间是非常好的。但也许没有那么充足的时间,应付日常课业就已经够忙碌了,何况补习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有没有用,真的很难说。就是查漏补缺,增强应试能力。想来还真是无意义。我们就这样被困在课本和习题里,眼界得不到拓展,对外面的世界不太了解。诚然,以后有的是时间,并没有太大关系。大家都说做好学生的本职工作——学习。但真正想超越同龄人,私以为还是要从多多关注世界在发生什么,拓展眼界做起。

        三、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惨烈悲壮

        不用说,高考绝对受到每个学子和家长的高度重视了,改变命运的稻草。很有钱、准备避开国内高考制度的家庭除外。其实如果经济能力许可,早早出国学习,想来是不错的。国外在教育方面应当是比我们注重发展性、自主性的,国内就只是应试、应试、应试罢了,也只有填鸭式教育。

        各种口号、目标、鸡血,老师的抓紧,学生的拼命,都让这场恶战充斥着凝重的氛围。似乎这件事做不好,我们的人生就从此失败了。这样的观念,真的太不健康了,给多少的学子和家长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以至于在高考过后,很多人都仍留有严重的心理创伤。学生时代,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应该是正常的!该吃吃,该睡睡,该玩玩,该笑笑,做一个正常的人,而不是杀红了眼,一心要靠某样东西来改变命运,于是逼迫、压榨自己,让自己完全不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了。

        高考生们熬夜、互相较劲、埋头刷题、情绪崩溃、生活抓紧,陀螺一般地旋转着,心态造就失衡了。在家长和校领导、老师的期望、训话、口号标语中,大家多少都有点麻木了。处于一种奇怪的状态:明明知道高考是唯一的任务,但就是好迷茫,有点不知掉该怎么做了,调整不来自己的状态。快乐就根本不指望了。这是一个多么极端的时期和状态。但愿国外的孩子不会经历向我们这样变态的过程。但愿世界上还有不那么疯狂的应试教育和升学。

        努力了,未必能考上目标大学,因为方法可能错得离谱。考上了好大学,也根本不是就前途无量一帆风顺了,只是多了一点筹码,未来怎么发展还是要花力气去探索方向,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将来工作起来才会有价值感。一如既往地按部就班,等着父母、师长帮你安排好,告诉你去做什么,不再适用了。当然,学校里还是要考试的,填鸭式教育、应试还会在一段时期内存在,但大学生们真的需要自主去探索未来想怎么过了。而更重要的人生命题是:要想过得幸福,也要靠自己修炼内心,思考清楚,而不是盲从大流。真正重要的东西,不再是考试成绩了,那么是什么?该好好想想。


【后记】

        我完全反对不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感到幸福和可持续与否,就随大流盲目努力。在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如此。学业的事情,基因有很大作用。似乎有点宿命论的味道,但我也不否认后天努力、家庭氛围改善的作用。只是学业成功真的不能保证幸福人生。一个人,最重要的还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他能不能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了大方向,再值得去做努力。

        不过倒也不是很有所谓啦。因为一切自有他的安排。万事万物都有他的平衡。在这一点位上盲目了,也许在另一点位上能够恢复清醒。经历了沉浮,病痛与痊愈,与不同的人相识碰撞,体验了越来越广阔的生活,终会明白一些的吧。失去了时间,累积了智慧,这也是一种平衡。

        其实人生路上不管多大的事情,都以平常心对待是最佳的吧。内心要平衡,状态要正常。过犹不及,执其中央。知易行难。但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没有过不去的坎,也没有一劳永逸的胜利。人生、世界、宇宙,都是永远处在动态的平衡之中。顺应规律,平衡身心,是我们所能做的。

        依然衷心祝愿学子们中考顺利、高考顺利。“心想事成”的祝福很虚空,只愿你们身心健康,哪怕暂时丢了快乐也能尽快找回来。人生当然绝对不可能都一帆风顺,这是老生常谈了,但自己的幸福,尽量去把握吧。我本人不过也在探索之中罢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人生中重要的考试及孩子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