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掩的浩然之气 ——评苏东坡的壮年

高一(7)班 黄韵熹 37号

《苏东坡传》第二卷的名称叫《壮年》。此处的“壮年”,不仅是年龄上的壮年,而且也是人精神上的“壮年”。既然叫壮年,自然是精力旺盛的。作者林语堂在其中一章中,讲得很贴切,将其精力之旺盛叫做“浩然之气”。“以苏东坡的情况而言,其意义正同于伟大的精神,一个人高升到无极限的精神,至大至刚,激烈冲动,因其本身充沛的元力要发之于外而不可抑制。”而这种至大至刚之气,在他与民间神、鬼有关的故事,以及最重要的——他对待王安石新政不卑不亢的态度中,皆有体现。

作者林语堂在苏东坡王安石新政对峙的缝隙中,穿插了一些苏东坡在地方为官时的轶事。这些大都是民间的传说。但这些民间故事能流传得如此久远,足以证明老百姓对苏东坡的尊敬和苏东坡的威望。第六章《神、鬼、人》中,便讲述了苏东坡为求雨祈求神明、与邪魔力力争不让的故事。作者称赞,苏东坡是“火命”,“他一生都是精力旺盛的”,“不但是神灵,即使是妖魔鬼怪,也得对他那义正言辞的攻击顺服,所以他所恃而无恐。”这也许有作者的偏爱在里头,但不可否认的是苏东坡对待百姓的一片赤诚和所行所事皆带有的一股正气凛然。

苏东坡在民间故事中体现出的一片浩然正气,同样体现在了他对新政的反抗中。在王安石尚得势之时,他毅然送上万言书,列数国内的不和与纷争,而这些恰恰是那些小人宦官们不敢做的。但可惜的是,仅凭他一己之力不能力挽狂澜,他被已在王安石掌控之下的御史台弹劾至杭州做太守。

在杭州的日子,尽管可谓是苏东坡一段短暂的休憩时光,但当权派并没有放过他。实际上这也和苏东坡不加掩饰的火气,和他开阔、好辩、不顾后果的性格相关。苏东坡强烈的政治抱负和爱民情怀,使他“一边写令人心旷神怡可惊可喜的田园诗,同时也写乡间并不那么美丽的诗。”林语堂评他:“若不是疯狂得不够厉害,便是义愤填膺,不能自制。他知道他的诗很快就会传到京师,但是他却毫不在乎。”

直到后来他被贬谪,火气已无,自嘲道“不可救药”,他也从未掩饰他对新政遗害人间的愤然出声。他从没想过求人,也未攀附权贵,他只是毫不犹豫地将他的浩然之气,公然展示在天下人面前。当然,这也是难以遮掩的。因为一个人的皮相,往往难以掩盖一个人的真实内在;苏东坡只是顺应了他内里充沛的元气,使他旺盛的精力充满在他的壮年中,体现在了他做事的毫不含糊,和他不卑不亢的凛然对峙中。

苏东坡的浩然之气是热烈的,这塑造了他的人格,同时也给他带来了灾难。在贬谪后,苏东坡的壮年,结束在浪迹天涯中,唯有一片赤诚留下的余温,时隔千年,还震撼着我们的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难掩的浩然之气 ——评苏东坡的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