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集 红军机构

《撩开夹门关的面纱》第四篇:滚滚铁流的风采


第六章  红军机构

第一节   中纵队指挥部

1935年11月13日,红军进驻夹门关地区后,立即将红四军方面军中纵队,由30军、31军92师、9军25师组成的指挥部,设在大南乡,今夹门关渔坝村的马祖寺(妈祖寺)内。马祖寺在夹门关场西1500米的驷坪上,是香岩山的西面,距香严寺红30军指挥部约1千米。中纵队指挥部是红军中纵队政治、军事的最高权力机关,红军中纵队的所有作战命令都从这里发出。中纵队指挥部的任务,一是打仗,二是进行地方建设和俘虏的教育改造。

1935年11月13日早晨10点左右,红30军89师264团在八步石俘虏川军李家钰部戴松如团900余人,就是在中纵队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移交给天台山红31军91师301团负责教育和改造的。这900余名俘虏被分成10余批,分别安排在太和杨田村一组、二组、三组10多户老百姓家中。经教育改造后,1935年11月16日,被红军扩充为红军新战士,一起开拔到夹门关战役前线,参加了夹门关战役作战。

红四军方面军中纵队指挥部下设:

指挥部:总指挥徐向前(红四方面军总指挥);

司令部:司令员王树声(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31军军长);

政治部:政委李先念(兼30军政委);

宣传部:朱潘显(红9军政治部主任、组织部长)、黄鹄显(30军参谋长、政治部主任)

供给部:叶道志(原10师政委,新任91师师长)、郑义斋(总部调来,红四方面军总部供给部长)

向导部:何万发(中纵队首长向导)、倪杰山(红军游击队队员,原抗捐军战士,红四军进入夹门关向导)

卫生部:野战医院(天主堂内)

保卫部:曾传六(中纵队保卫局长)

杨德顺(邛名边苏维埃武装队长)

第二节   红30军指挥部


红30军指挥部

1935年11月13日,红军进驻夹门关地区后,立即将红30军指挥部设在大南乡,今夹关镇渔坝村的香严寺内。香严寺在夹门关场西500米,白沫江与青江交汇之处的香岩山上。香岩山因满山都生长着香草(洗手香),花开季节,风吹花飘,芳香陶醉人;西汉人在此冶铜炼铁、筑土叠台祭神、祭日月,严肃认真,又因香岩和尚修庙,被称着香严寺(香岩寺)。香严寺在香岩山的东面,距马祖寺红四军中纵队指挥部约1千米。红30军指挥部是红30军政治、军事的最高权力机关,红30军的所有作战命令都从这里发出。红30军指挥部的任务一是打仗,二是进行地方建设和俘虏的教育改造。

1935年11月12夜,红30军88师265团配合南、西、北、中四路红军,在天台胡家坝至凤凰场之间,俘虏的李克源团5个整连2000余名川军,就是在中纵队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移交给红30军指挥部,分别被编入红30军88、89师三个营的。这三个营分别安排在大南乡即今夹关镇任坝村一组杨朝福家(一营)、寥道云和杨哲文家(二营)、陶杨罗家(三营),进行教育、培训和改造,使川军俘虏成为红军战士,又投入到夹门关战役的战斗中。

红30军指挥部下设:

指挥部:程世才(30军代军长)

政治部:李先念(兼中纵队政委);

参谋部:黄鹄显(30军参谋长)

侦察部:杨福成

联络部:杨大由、郭木匠

向导部:倪远升、王狗崽(兼)、陶杨清、倪远修、倪增山、杨建安、杨平升、杨金娃、杨春福

宣传部:汤老师、江均平、高洪勋

后勤部:邓华轩(粮食)、蒲功隆、杨月波(炉长,即今炊事班长)

通讯员:张清泉、王大明、王狗崽(兼)

第三节    村乡苏维埃政府


1935年11月13日,红军进驻夹门关地区后,在夹门关地区纷纷成立了村、乡苏维埃政府。由于在战争年代,在苏维埃政府担任职务的人员,今天刚上任,明天就因为或死或走的事情发生了,后天又不得不重新选派人去顶替此职位,便出现了一职多人的情况。

天台乡(苏维埃地址:先在龚河下,后在玉皇庙

苏维埃主席:李万福、胡合兴

苏维埃副主席:杨六清

苏维埃土地委员:王兴让

苏维埃文书:王泽安

雷家山村苏维埃主席:杨学诗

胡家坝村苏维埃主席:高光光

乡苏维埃通信员:王如纲

其他村苏维埃领导姓名不祥。

太和乡(区苏维埃地址:太和街上;乡苏维埃地址:大竹林

区苏维埃主席:郑君廷、陈小斋、王大成

区苏维埃妇女委员、妇救会长:蒲世兰、蒲沈氏

乡苏维埃主席:王成大、杨松亭、范春廷

乡苏维埃土地委员:李万祯(又名李久成)

紫荆村苏维埃主席:范忠勤、王松廷

土溪村苏维埃主席:张学银

土溪村苏维埃妇女委员:杨本秀

土溪村苏维埃土地委员:张永帅

双青杠树村(今杨田村)苏维埃主席:王献忠

土溪村苏维埃粮食委员:张在名

天井村苏维埃土地委员(主席):左泽明

其他村苏维埃领导姓名不祥。

大南乡(乡苏维埃地址:今夹关镇任坝村一组杨天普家

苏维埃主席:陶明才、陶锡之

苏维埃副主席:陶吉之

乡苏维埃土地委员:吴学廷

乡苏维埃财粮委员:郭和明

乡苏维埃工会委员:陶述轩

乡苏维埃武装队长:杨海安

乡苏维埃妇女委员:杨胡氏

乡苏维埃儿童团长:陶安师

乡农会委员:陶清元

乡苏维埃文书:邓华福

乡苏维埃劳工委员:杨平安

乡苏维埃通讯员:陶国成

渔坝村苏维埃主席:韩永庆

朱场村苏维埃主席:江郑氏

秦场村苏维埃主席:赵向其

其他村苏维埃领导姓名不祥。

长川乡(乡苏维埃地址:夹门关场半边街新盛号码头的四合院

乡苏维埃主席兼农会委员:王德云

乡苏维埃副主席:王杨忠

乡苏维埃土地委员:高廷山

乡苏维埃土地委员:高明

乡苏维埃农会委员:罗长元

村苏维埃领导姓名不祥。

王营乡(乡、村苏维埃地址不祥

乡、村苏维埃领导姓名不祥。

郑店乡(乡、村苏维埃地址不祥

乡、村苏维埃领导姓名不祥。

王店乡(乡、村苏维埃地址不祥

乡、村苏维埃领导姓名不祥。


第四节   邛名边苏维埃政府

1935年11月13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兼中纵队司令员、第31军军长王树声 ,中纵队政委兼第30军政委李先念,第31军政委詹才芳, 第31军参谋长王维舟、李聚奎(副),第30军代军长程世才、参谋长黄鹤显等进驻夹门关地区后,在红四方面军中纵队及红30军指挥部、政治部的领导下,根据川陕省苏维埃委员会制定的《川陕省苏维埃组织法》,1935年11月14日,在夹门关红军游击队的举荐下,在渔坝村泗坪上的马祖寺(妈祖寺)内,选举产生了邛名边苏维埃人民政府领导成员,并正式成立了邛名边苏维埃人民政府。

关于夹门关地区建立苏维埃的事情,四川省温江地区行政公署、四川省测绘局,在1982年出版的《温江地区地图册》,在《邛崃县》的“历史沿革”部分有这样的一段话:“解放前,中共地下组织邛崃县委曾在县内长期坚持革命斗争。1932—1934年间,曾发动人民群众组织抗款军武装起义,后编为川康工农红军游击队,坚持武装斗争半年之久。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县西部,在高何、夹关等地成立苏维埃政府。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川康边人民游击队曾活跃于县内直至解放。”

我们采访的对象,大都是些70多、80多、90多岁的老人。2005年8月20日12时11分至16时15分时,我们采访了两位80多岁的杨大爷,一位出生于1922年3月27日零时,已经83岁高龄,名叫杨洪彬,他家就住在距马祖寺(妈祖寺)不到200米的地方;另一位出生于1920年4月初8日,已经85岁高龄,名叫杨昌仁,他家就住在距马祖寺(妈祖寺)不到100米的地方。这两位老人都向我们提供了当年红军在马祖寺内成立邛名边苏维埃政府,选举领导干部,选举“江孃”(即江郑氏)为邛名边苏维埃主席(注:其实是妇女主任委员),成立农会、妇女自卫队、少先队、儿童团、鲜花队、洗浆队、欢迎队、办学校……的事情。

这两位老人都对我们说:当年邛名边苏维埃主席杨昌勤的手中有一面小旗子,这面小旗子是用一尺红布做的三角旗,旗中央有镰刀、锤子图案,用金丝线绣着繁体字“中华川陕苏维埃政府”。据说,拥有这面旗子,就有权处理东到邛崃的南河坎,西到芦山、邛崃的镇西山,南到名山和蒲江,北到大邑的范围内的宣传、拨粮、征款、关卡通行、治安防务等一切政务。

邛名边苏维埃政府各部门领导,由今天台山镇的冯坝村、凤乐村、浑水村,名山县中峰乡的朱场村、秦场村、赵营村、甘溪村、火烧庙村、牛碾坪村,名山县廖场乡的观音场村,今夹关镇的熊村营、杨湾村、韩坪村、任坝村、渔坝村、南岸村、北岸村、麻柳村、二龙村、解放村、郑店村、草池村、高沟村、郭沟村、王营村、龚店村、栓马村、王店村、龙安村、刁虎村、费沟村、郑沟村,今火井镇三和乡的凤凰村,临济镇的郑湾村、洪福村,今道佐乡的汪沟村等,选派的代表中选举产生。由于在战争年代,在苏维埃担任职务的人员,昨天刚上任,今天就因为或死或走的事情发生,明天又不得不重新选派人去顶替此职位,便出现了一职多人的情况。

邛名名边苏维埃下设:

主席:陶善廷

副主席:杨昌勤(邛名边苏维埃第二任主席)、陶锡之(大南乡苏维埃土地委员:陶吉之)、赵向其(原抗捐军领导成员,邛名边红军游击队支队长,秦场村苏维埃主席)

妇女主任委员:江郑氏(兼朱场村苏维埃主席)

军代表:倪杰山(原抗捐军成员,邛名边红军游击队副支队长倪杰山)

秘书:汤老师(兼红30军宣传部干事)

土地委员:韩玉庆

工人代表:郭木匠

粮食委员:邓华轩(兼红30军后勤部生活总管)

农会委员:郑循礼

武装队员:杨德顺(武装队长)

倪远树(武装副队长)

王火生(原抗捐军总司令部保卫队长)

通讯员:倪远修

儿童团长:杨建安

第五节   后勤保障组织

  1935年11月至1936年2月,夹门关地区组建成立了抗日反蒋救国会、工会、农会、妇女自卫队、少先队、儿童团、鲜花队等群众组织。1935年11月13日,红四方面军中纵队将后勤供给部设在大南乡(今夹关镇南岸街)的福音堂内。在后勤供给部长郑义斋、总管叶道志(叶道之)的领导下,供给部下设:

一、军用物资囤积部

红四方面军中纵队军用物资囤积部,设在天台山东关房。天台山东关房,西距天台场2千米,南距太和场3千米,东距夹门关场8千米,北至天车坡2千米。

在采访时,住在东关房的93岁的王功信老人,指着前面那片10多亩的房基对我们说,原来前边有座寺庙,这几个大四合头,住着几十户人家。过去,这里是天台山东面关口的驿站,是官家设在天台山东面的驿站。叫东关房,又叫东官房。王功信老人指着左边的一块房基地说,这个大四合头是罗之轩家的,当年红军就在这大四合院里,存放油盐,烘干的猪肉、牛肉、羊肉,大米、挂面、玉米面等食品。晴天,红军把粮食拿出来用晒席、门板铺垫着,在这院坝里的石板地上晒;晚上,又收进去用晒席、门板掩盖着。

王功信老人指着右边的一块房基地说,这个大四合头是罗玉昆家的,这面住的是红军首长和保卫人员、文工团的战士,这面是红军的炊事房和客房。

王功信老人指着后边的一块房基地说,这个大四合院是罗玉春家的,这里存放着枪支、弹药、手榴弹,是红军的军火库……红军占着这几个大大四合头后,这里戒严了,不准人随便到这里来。这几个大大四合头里的老百姓,被安排在这半山上的人家中,由部队供饭吃。部队吃什么,他们就吃什么,他们吃的是不要钱的饭。这里住的是红军31军91师。红军的91师301团驻太和场,300团驻肖家湾,302团驻三角埝的玉皇庙。玉皇庙那里有陆显廷、陆显宏家的几个大四合头,都住满了红军。第10师政委叫叶道志,老百姓叫他叶道之。叶道之在这里任31军91师师长,这里的所有东西都该他管。叶道志是个文武全才,现在高何红军亭中石碑上写的“活捉薛岳”“赤化全川”……标语,就是由叶道志在这里亲自写的。那些碑原来在这东关房,是修建高何红军亭时,他们弄下去放到那里的。

二、军粮筹集部

军粮筹集部的人员主要有:李万福、胡合兴、杨六清、杨学诗、高光光、郑君廷、陈小斋、王大成、杨松亭、李万祯、范春廷、范忠勤、王松廷、张学银、张在名、陶锡之、郭和明、韩永庆、王德云、罗长元、杨昌勤、陶善廷、韩永庆、陶锡之、韩玉庆、范小山(兼伙食制作、弹药运送)、范登山(兼伙食制作、弹药运送)等。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到天台、太和、夹关、中峰、百丈、黑竹、廖场等地去筹集军粮。

三、伤员、炮弹运输部

伤员、炮弹运输部的人员主要有:杨德顺、陶杨清(兼给红军向导工作)、陶明臣(兼武装队员)、杨俊廷、杨吉恩、江老王、江老碑、江有权、范小山(兼军粮筹集、伙食制作)、范登山(兼军粮筹集、伙食制作)等。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天台、太和、夹关、中峰、百丈、黑竹、廖场等前线的伤病员,运送到夹门关南岸街上段、古寺香严寺下陶嘴的天主堂内,红军的野战医院治疗。同时负责将弹药运送到天台、太和、夹关、中峰、百丈、黑竹、廖场等前线。

四、宣传、扩红(征兵)部

宣传、扩红(征兵)部的人员主要有:李先念、朱潘显、黄鹄显、江均平、高洪勋、汤老师(不知真实名字叫什么,夹门关一带的人们只知道他姓汤,是红军的“账房先生”、会写一手好字,夹门关一带书写的红军标语、口号,大都出自他之手,常常教人唱些歌曲。人们都叫他汤老师)、杨学诗、郑君廷、高易成等。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到天台、太和、夹关、中峰、百丈、黑竹、廖场等地宣传、组织 扩红(征兵),并将新兵带到部队的工作。

五、伙食制作运输部

伙食制作运输部的人员主要有:邓华轩、杨月波(红30军89师炉长,即今炊事班长)、倪增山、倪远升、杨建安、郑子田、杨应安(兼红30军89师266团通讯员)、范小山(兼军粮筹集、弹药运送)、范登山(兼军粮筹集、弹药运送)、杨平安、杨吉兴、陶占云等。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红军部队饭、菜的制作工作,确保随时都有制作好的饭、菜,并将制作好的饭、菜及时送到红军战壕。

六、野战医院

1935年11月13日,红四方面军中纵队进驻夹门关地区后,在红四军中纵队及红30军总指挥部、政治部的领导下,在今夹门关南岸街上段,寺香严寺下陶嘴的天主堂内,设立了红军野战医院。红军野战医院负责收治夹关、天台、太和、中峰、廖场、百丈、黑竹等地战斗负伤的红军伤员。

七、革命法庭

1935年11月13日,红军进驻夹门关后,在夹门关设立了革命法庭。革命法庭的工作由红30军指挥部、政治部领导,邛名边苏维埃政府具体行使职权。处理案件来自夹门关地区的大南,包括今天台山镇的冯坝村,名山县中峰乡的朱场村、秦场村、赵营村、甘溪村、火烧庙村、牛碾坪村,名山县廖场乡的观音场村,今夹门关的熊村营、杨湾村、韩坪村、任坝村、渔坝村、南岸村,长川乡包括今天台山镇的凤乐村、混水村,今夹门关的北岸村、麻柳村、二龙村、解放村,郑店包括郑店村、草池村、高沟村、郭沟村,今火井镇的凤凰村,王营乡包括今夹门关的王营村、龚店村、栓马村,临济镇的郑湾村、洪福村,王店乡包括今夹门关的王店村、龙安村、刁虎村、费沟村、郑沟村,今道佐乡的汪沟村等地。

革命法庭成立以后,开展了打击土豪劣绅、分田地、镇压敌人的工作。在邛名边苏维埃政府开展工作的当天,就镇压了反动伪保长高顺安,把地主杨廷清、杨仕民扫地出门,没收了他们的财产、土地、房屋和粮食。

八、红军大学

1935年10月13日,红军进驻夹门关地区后,在夹门关渔坝村的马祖寺(妈祖寺)内,成立了“红军学校”。“红军学校”是“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的简称,又简称“红大”。该“红大”是1935年11月底,红军在草地松岗红四方面军军总部所在地,位于金川县以北,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的“胚胎”,或者说叫“前身”。

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在夹金山会师后,在《八一宣言》的指导下,为保存和培训大批军、政干部,提高各级干部的军事、政治水平,以适应抗日救国战争的需要,继承闽西“彭杨学校”和瑞金“红校”的传统,1935年11月底,在草地松岗红四方面军军总部所在地,位于金川县以北,成立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大学”。

“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由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担任校长。“红大”成立后两三天,就沿大金川西岸南下,进驻金川县以北的沙尔尼村,在那里集结了学员,建立了校领导机构。两星期后奉命随军沿大金川西岸经丹巴县东渡大金山,翻越夹金山(大雪山)南下。经宝兴、芦山到达天全县老场乡红岩坝,继续设立并开始培训学员。

“红军大学”在天全期间,还增设了学制半年的“政治连”,连长皮定均。政治连学员皆为各军的支部书记和部分排长。同时,红军大学还设有由张宗逊兼科长的“高级指挥科”,由曹里怀任科长的“上级指挥科”,由李井泉任科长的“上级政治科”,培训各级红军干部,学制3个月。另外“红大”还进一步扩大,把由部队调来的班、排、连干部组成了附属步兵学校,有步、骑、炮、工、辎等多兵种。刘伯承兼任步校校长,政委何畏,参谋长张宗逊,王新廷、张际春、李井泉、彭绍辉、余天荣等分别担任校内党政领导职务。“红军大学”和“附属步兵学校”在校总人数曾达1500人。1936年初,“红大”奉命撤出红岩坝,继续随军北上。

作为“红大”“胚胎”的夹门关“红军学校”。究竟校长是谁,教员有哪些,学员来自哪些方面,上课的内容有哪些等等,因为没有资料记载,已经无从考查。我们的采访对象,虽然大都是70多、80多、90多岁的老人,但是由于他们当时只有10、20来岁,没有很在意地去记这些事情,因而问到他们,也只能说有这件事,具体情况就记不清了。

2005年8月20日12时11分至16时15分时,我们采访了两位80多岁的杨大爷,一位出生于1922年3月27日零时,已经83岁高龄,名叫杨洪彬,他家就住在距马祖寺(妈祖寺)不到200米的地方;另一位出生于1920年4月初8日,已经85岁高龄,名叫杨昌仁,他家就住在距马祖寺(妈祖寺)不到100米的地方。杨昌仁大爷说,他经常和伙伴们一起,到马祖寺里去检红军的锅巴饭吃,红军经常和他们一起玩耍,和红军混得很熟。他经常从家里烧开水、泡老鹰茶跟红军送去。两位杨大爷都说,经常有人到马祖寺里去开会,开会的人坐在下面,上面有人在门板做的黑板上写写画画,就像现在学校里的课堂一样。70年过去了,杨昌仁大爷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年红军在马祖寺内教唱的歌曲,其中就有“一把扇儿溜溜,两把扇儿连连……十把扇儿……”。说着说着,85岁的杨昌仁大爷便扯开嗓子唱起来,手舞足蹈的跳起来。杨大爷老了,牙齿老掉了许多,说起话来有些不关风,可他唱起这首歌来,却满脸飞红舞霞。手舞足蹈的样子,显得手足非常的灵活。杨昌仁大爷虽然已经85岁了,身体有些富态,但他精神饱满,跳起舞来,富有青春活力,舞姿也显得特别地轻盈。此时的他,仍显得还是那么的“幼稚可爱”、“天真无邪”、“具有童趣”!

两位杨大爷都对我们说,红军在马祖寺内召开了三次会议。到底说些什么,因为当时年纪小,坐不住,爱贪玩好耍,每次都只听一会儿,就跟伙伴一同去玩耍了。只记得有一位瘦高瘦高的人,许多人都叫他汤老师。两位杨大爷都说,经常到马祖寺里参加会议的有:杨杨氏(杨昌仁大爷的母亲)、韩永勤(韩联学的父亲)、王能芬(杨兴俊、杨兴继的母亲)、杨昌勤(杨兴树的父亲)、杨学海(杨兴才的父亲)、杨光斋(杨兴俊、杨兴继的父亲)、杨升(杨兴国的父亲)……


19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31集 红军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