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志刚 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
01
“什么独立人格 / 什么诚信负责 / 只会为老板的朋友圈高歌/干活的累死累活 / 有成果那又如何 / 到头来干不过写PPT的/什么节操品格 / 什么职业道德 / 只会为人民币疯狂的高歌……”
先是新东方的年会吐槽火了。
这些话不过说出了许多在“大公司”工作的人们的一些“心里话”:
全公司一起溜须拍马老板,如果赶上一个爱发朋友圈的老板,点赞都是KPI;
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做PPT的。即便公司内部的沟通,谈的内容不论,PPT一定要酷炫;
平时说的道貌岸然,挣到钱才是王道。挂在嘴边的价值观,当面对利益的时候就忘了。
上面的事情真心不是新东方才有,很多公司比它要猛烈的多,只不过人家没说而已。
这些操作不仅仅民营企业是这样子,很多国企更甚。
《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京东购买地址、当当购买地址!
在一个公司这样的导向下,真正想做点有价值的事情有多难,大概也能想的出来,而公司大部分“聪明人”该做什么也就昭然若揭:
做领导喜欢的、好看的、能引起领导注意的!
至于是否真正有价值,管我卵事?
02
接着是杭州的一个做电子商务的公司有赞,他们的高管旗帜鲜明的“官宣”,要996,早晨9:30上班,晚上21:00下班,每周工作六天,周三家庭日的意思是可以正常上班等等。
不少媒体将一个问答里的话直接作为标题“工作家庭平衡不好可以离婚”,这个段子来自于任正非与李玉琢。
面对这种说法,有员工直接举报违反《劳动法》,有人分析是变相裁员,也有人说人家提前说清楚,总比你上班了觉得不爽适应不了再离职弄的敞亮。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成就,除了历史机缘、国际分工和政策因素外,中国人的勤劳、吃苦精神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珠三角的许多制造企业,其实有不少多年都是工作六天只休一天的,富士康的员工还因为持续加班发生过“十几连跳”的事情,因为加班的过劳死每年也会发生多起。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艰苦奋斗,但保证人们有更多的休息时间、休闲时间其实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互联网公司却要靠延长劳动时间去竞争,而且说的这么理直气壮,总是有什么不对?
更重要的是,对于知识型工作来说,并非工作时间越长就产出越多,超过某个临界点后,工作时间甚至与有效产出成反比。
大家都有体会,对于复杂的知识工作如果一个人能全神贯注的去做,产出会很高,但这个能做到全力以赴的时间一定不会太长。刻意练习的说法,真正有效练习的时间一天3个小时都算多的,超过这个时间后人很难有相应的精力。
03
对于从事知识工作的员工而言,其本质不是工作时间长短的问题,而是效率和效能的问题。
问题也正在这里:因为没有有效率的工作,就只能靠时间来补。
我们是做企业知识管理咨询的,经常要跟客户开会。最怕的是开那种莫名奇妙的会议,这种会在有一个比较NB、强势的老板的公司里经常发生,老板想起一个事情来,就开始下命令,招呼各种部门的领导、员工,从全国各地聚到一起,期望群策群力、头脑风暴,产生出创新的方法,快速推动工作。
但这样的会基本上没什么效果,开会前除了老板都不知道目的是什么(其实老板也不清楚)、对于要讨论的概念没有共识各有各的想法,对于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和目标都不明确、也没有人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然后一群人做到一起热烈讨论,中间有人送盒饭,看起来工作推进的热烈而豪迈,但这种会开多长时间也没有结果。或者生硬的弄出一个接过来,但做着做着就发现推动不下去了!
有不少人跟我讲他们为什么加班,说白天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干具体的活,都是在各种开会、协调中,只有到下班以后才有点时间去完成自己所负责的任务,不加班怎么办?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其实在新东方他们的歌里面唱了出来:什么独立人格 / 什么诚信负责 / 只会为老板的朋友圈高歌/干活的累死累活 / 有成果那又如何 / 到头来干不过写PPT的/
人们都为了“迎合”领导(大大小小的领导),领导说什么是什么,长期的习惯造成员工很少思考:因为很多时候你思考了也没用,被老板一句话就毙掉了。
坊间流传的段子:某个很大的公司,员工们都说,他们公司就老板一个人看书就够了,因为不需要其他人学习,都听老板的就行。
这种管理方式,对于制造型业务、重复性工作,可能还有点用,但用在知识型工作的公司里、用在市场不确定性越来越强的环境下,一定是一场灾难。
04
张瑞敏说读德鲁克著作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管理很好的企业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
他这句话和我们当时的做法恰恰完全相反,不要说海尔,当时所有的中国企业天天在想办法做一些激动人心的事情,比如搞什么会战、誓师大会之类。
德鲁克的说法和我们的做法完全不一样,但是我仔细一想他说的很有道理。
企业里的大多数事情都应该当作例行事务去管理。
可是,当时中国的企业大部分都是碰到什么事就去解决什么事,没有章法和预算。
能够将一个热闹的企业做成“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背后是流程、规范、模板和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套路。
而新东方也好,有赞也吧,更有许多热闹的公司,背后是知识管理的欠缺:
因为没有时间和能力对于既往的管理方式方法进行套路化,因为没有去借鉴外部的方式方法并进行内化,所以形成不了高效率完成工作的模板、模式、模型、框架。
结果就是干任何活的时候都是“从头开始”,很少继承和借鉴,手忙脚乱却没有效率,只能靠996,只能靠延长工作时间。
05
万科、华润和宝能之争的时候透露了一个消息:
领导们去深圳万科从来不去机场隆重迎接、从来不盛开筵宴的招待,成了王石被讨伐的问题。可有一阵子任正非机场打车还被你们刷屏,大家的价值观是何等的混乱。
总结一下:
新东方的PPT反应的是大部分组织管理的现象,很多高学历的聪明人将时间和才智用在一本正经的扯淡上,用在让某个领导满意上,而不去思考如何满足社会、市场和用户,不去思考真正创造价值的地方在哪里,这个企业、国家怎么能好?
奇怪的是,许多做这些事情的人却还要煞有介事,要显得自己做的工作很有价值。
正是有了这样的管理机制和文化,人们就很难去研究如何将工作真正做好,主动去提炼提升成套路以便提升效率,所以才有了更多的公司996。
因为那个真正效率高的人可能还会被领导鄙视:他完成工作了,不愿意陪着领导加班,领导心里就不爽。
这样就成了恶性循环,在形式好的时候大家皆大欢喜,疯狂招人效率低点也能过的去;
但当形式差的时候,就出了996,就进行各种裁员。
这样弄,继害了企业也坑了个人。
怎么办?
一是老板们能够真正反思自我,企业文化大部分是他们弄的,也只有他们能改;
二是去真正研究知识工作的特征,提炼适合的方法,建立合理的机制从根源上提升效率和效能,而不是去无限的延长工作时间。
三是培育更多的各个岗位的专家,对于知识员工而言“好的工程师和差的工程师,差距是10万倍!”
21次关于高效学习和思维方法的讲座
该文内容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点击【阅读原文】直达京东购买。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作者田志刚。您可通过微信号:511956894 与他联系或加入他的【二班】
@关注中国知识管理中心公众号:KMCenter
发送“1”可以获取大量高效学习、企业知识管理、个人成长文档、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