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思维是现代人必备的素养,本文分两期刊发。
科学概论
科学成功之处是它在建立起理论和知识体系的时候,在构建过程中体现出的科学方法的成功。
科学的含义
科学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经过严密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从中发现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
一、科学的内涵
“科学”一词由近代日本学界初用于对译英文中的“Science”,该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在现代意义上,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
1.科学的内涵
科学是探索客观世界最可靠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态度、观点和方法。科学的概念内涵包含以下几点:
①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
②科学是一种认识过程和方法;
③科学是一种维持和发展生产的关键要素;
④科学是一种重要的观念来源,包括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以及由此建立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⑤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是由科学研究体系、科学后勤部门和科学管理机构等共同组成的社会化事业。
2.科学的要素
科学可分为广义科学、狭义科学两类。广义科学包含了科学技术及社会科学,还包括以人类思维存在为对象的思维科学。在中国,教科书上一般将科学分为自然科学(或称为理科)和社会科学(或称为文科)。从准确、可验证性并能达到普遍公认的角度讲,狭义科学仅指自然科学。科学的要素包括以下几点:
①其内容必须具有客观真理性、逻辑性、系统性;
②其方法主要采用观察、假设、实验、求证等;
③其结果构建并继续扩充博大精深的科学知识体系;
④其结论必须具有可检验性和可重复性;
⑤其价值是将人性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转化为一种卓有成效的认知模式。
3.科学的原则
科学的目标是试图发现普遍的真理,科学所追求的真理是建立在人们对世界所进行的严格实验和仔细观察之上。在这个基础上发现的真理,就由科研人员继续依据实验和观察来系统化为科学知识、理论和法则。
科学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
(1)必要重复原则
科学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可复制性,即一个实验必须由不同的科研人员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复验,以确保实验的结果不是源于某一实验者在单一时间和地点操作的特殊情况。复制需要在可控制的条件下,需要设计能够消除外部因素影响的可控制条件。当一个人的观察证据在其他人的独立、合格的检验下重复出现时,我们可以说它是客观存在,可以接受它成为认识的经验基础的一部分。
(2)随机实验原则
偏见和先入为主的观点会严重地影响我们对事物做出的判断,以及我们对世界方方面面的体验。而随机化实验的目的,正是为了减少实验设计者和参与者的主观意识而造成的结论谬误。近乎所有需要实验的学科都引入了随机化理念。
(3)可证伪原则
科学的标志在于理论的可证伪性,不能证伪的理论就是非科学的。证伪是指找出一个反例,从而否定理论使其不能证实。可证伪主义对科学最大的贡献是它允许科学也包含错误,并承认科学要受到经验的局限性影响。科学实验,应是针对问题提出试探性的理论,并把理论交付经验检验,理论在检验中遭到证伪进而被淘汰,然后用一个新的更好的理论来替代旧理论。
4.科学的特征
科学研究是探索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的实践活动过程,是发现、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深化对自然的理解并寻求其规律,是为了增进知识以及利用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
科学包含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科学是以严格的经验观察所得的事实为基础的。要了解科学,必须知道什么是事实,事实必须在严格周密的调查研究和实验基础上形成。
第二,如何从事实进行推导。科学不仅需要事实基础,还需要对事实进行合理的逻辑推导,可以说,科学是离不开逻辑推理的。事实只有经过合理的归纳,才能形成原理。
第三,一个理论满足什么条件才能成为科学。因为科学理论主要用扩展性推理的方式获得,那么归纳的支持是否可以构成科学理论?这就需要对形成的理论进行验证,并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
二、科学的特性
任何研究方法要被视为科学方法,首先必须是客观的,其次必须是可靠的,即证据必须真实且研究方法能重制,再次必须有完整的资料以供佐证。
1.客观性
客观性的重要基石是要有证据支持。科学的态度首先是做一个健康的怀疑论者,一件事是否科学取决于它是否被众多严密的证据支持。假说本身仅仅是猜测,在被相信以前,应该得到证据支持,这在科学上必须被严格遵守。
科学的假说是关于自然世界的,所以只有对自然世界的观察可以作为证据。例如,16世纪,哥白尼提出太阳是我们行星系的中心,而且地球围绕太阳转的假说,这与流行的托勒密假说地心说相反。接下来的几年里,发明了望远镜,由此,成千上万的观察都肯定了哥白尼的假说,否定了托勒密的假说。没有这些观察所构成的证据,哥白尼的假说永远都不会被接受。
2.可靠性
但并不是所有的证据都是可靠的,比如某些权威证词、太孤立不能建立起任何因果联系的证据都不能成为科学的证据。科学证据的可靠性至少必须具备真实性和精确性。
(1)真实性
证据是否真实、可接受,是科学推理的基础。证据的虚假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提供证据的人本身有意说谎了;二是人的本能和认识的局限。提供证据的人无意地提供了虚假信息。有时即使是自认为亲眼目睹,也未必真实。
(2)精确性
科学中常常使用测量来作出客观对比并减少分歧,例如不同的颜色可以通过光的波长来区分,而不使用具体的颜色这样的模糊概念。科学的假说经常被数学语言所限定,或者它们至少能被翻译成某种数学的表达方式。
迷信和伪科学往往有一个缺陷,其定论经常很含糊,以至于很难提供精确的证实。
3.完整性
一个推断被认为是科学的,必须有完整的证据、资料文件以供佐证。若证据因各种原因流失于事实认定之外,就会影响到事实认定的准确性。在科学研究中,收集和呈现证据时必须是诚实的,并且对沿此途径所产生的那些理论问题进行了诚实的合逻辑的思考。缺乏完整性的情况包括伪造证据和因果联系的缺失。
三、科学的方法
科学性就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真实属性。科学的本质是求真,其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
1.科学方法的特征
科学方法就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包含以下重要特征:严谨的观察、构建假说并验证之、对新信息的开放性并自愿接受他人的经过验证的成果。具体至少涵盖观察、假说、验证三个方面。
从逻辑的角度来看,科学研究的本质就是进行推理,用推理来形成假说,并验证假说。即从可观察的事实或证据出发,推导出假定性结论,并用经验来验证;再依据这个得到验证的结论推导出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科研工作就是不断地寻求新的证据和结论,先从证据归纳出结论,再寻求新的证据来强化或者修改这个结论,然后应用这个结论,这样,不断地取得科学的进步。
2.常用的科学试验方法
常用的科学实验方法有以下三种。
(1)受控实验法
当研究某一课题的时候,实际情况往往十分复杂,通常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采用简化系统模型的方法,将众多因素设置为常量和无关变量,使得这些因素不会影响最终结果。
(2)对照实验法
在研究某一课题时,可把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无关变量影响应该是相同的,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造成的。比如,有人认为鸡蛋黄的黄色跟鸡所吃的绿色植物性饲料有关,为了验证这个结论,最可靠的方法是做对比实验,即让实验对象的其他方面的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差异因素(植物性饲料)后,看结果(蛋黄的颜色)是否不同。因此,对比实验应该是这样的:选择品种等级完全相同的蛋鸡,一半喂食植物性饲料,一半喂食非植物性饲料。
(3)双盲实验法
双盲实验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的是避免试验的对象或进行试验的人员的主观偏向影响实验的结果。所谓双盲,既是指对于受试验的对象及研究人员都不知道哪些对象属于对照组,哪些属于实验组。只有在所有资料都收集及分析过之后,研究人员才会知道实验对象所属组别。该方法是对如上对照实验方法的改进和补充。在医学、心理到社会科学等诸多领域,都会用到双盲方法进行实验。作为一种广义的双盲试验,盲测经常用于抽查新商品以检验其与老商品的可比性及竞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