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的理由

恋爱必修课A+  A  A-  B

这世上一些人自遇见起,就具备一些技能。这些令人艳羡的天赋仅仅是与生俱来或是轻易习得的,不需要寒窗苦读十年;不需要把错综复杂的关系变成一连串冰冷的数字;在Excel中一一量化,不需要画出一条条辅助线,用量角器精准量出37度的角。

而对于“恋爱”这项能力,张寻一直耿耿于怀,22岁了,为什么还是单身,更何况,在一个男女比例将近1:13的工科专业,单身简直是一种原罪。

初中同学聚会上,已经结了婚的同学问她,你为什么还单着呢?每年寒暑假,妈妈旁敲侧击问起情感状况,得到失望的回答会小声嘟囔:“我在你这个年纪已经怀了你了。”

摆脱单身难道是一个时限任务吗?隐形的,规范性的。在“将一切早恋扼杀在摇篮里”的中式教育下,乖宝宝张寻在大大小小的考试中打怪升级,忽视一切关于恋爱的支线任务。

于是22岁,还是单身。

22岁了啊,不上不下的年纪。为什么要这么焦虑呢?熄了灯后张寻在床上翻来覆去,她有试过和舍友提起这个话题,可谈着谈着,逐渐偏向男朋友永远不懂女生的审美,永远在打游戏,永远没有时间陪自己,为什么他不花点时间了解“我”的爱好,为什么聊天永远像敷衍。在噼里啪啦的吐槽之后,她们盖棺定论,我还不如单身,要不是——

要不是谈了这么久,

要不是我都习惯他的存在了。

恋爱的沉没成本是一个人投入到一段关系中的所有时间的精力,而放弃,则意味着过去所有嬉笑怒骂,认真幼稚,倔强无厘头,最终褪成一部黑白电影,慢慢无声,默片中的两个主角相互比划,最后他们也觉得无聊,罢演。

谁都不想自己的过去打上“无意义”的标签。这和我们接受“努力就会有结果”的教育理念相悖,在精疲力竭中死撑下去,有着在撒哈拉沙漠中种出绿洲的决心,死撑下去。比如舍友陆睛痛恨所有化学公式,偏偏和能把实验室当家的唐林谈恋爱,又比如,李娆无数次说过讨厌异地恋,念叨地理上的距离感是第三者介入的最大原因,可还是夜夜和周安名煲电话粥。

这样的“死不放手”使得单身市场优质人才不断流失,到了22岁,张寻看向自己的社交圈子,望“男”兴叹。

还能怪谁呢,黑帽扣到中国含蓄保守文化涵养上,国产剧的导演总是偏爱婚后的家长里短,鸡飞狗跳,这给张寻造成一种错觉,恋爱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经历,维持关系才是难上加难,没想到,死在开端。

还要怪她的妈妈,电视剧中男女亲热的画面永远是要快进,她翻出母亲二十多年前的日记,里面写了青春期小女生的恋爱标准,拿过去想揶揄妈妈,却被呵斥,悻悻走开。好像天下所有家长都一样,一旦为人父母,就自动摆脱红尘中痴男怨女的标签,自觉接受家长的身份,所有性与爱,从此泾渭分明。

也不是从来没有机会,摆脱单身。高中暑假她和不同学校的高二学生挤在校外一家补习机构,逼仄闷热的屋子,头顶一架风扇吱吱嘎嘎,伴奏,最前面穿着白背心的物理老师奋力在白板上画着受力分析图,头昏脑涨间,有人递过来纸条,歪歪扭扭的写着“看不看环太平洋”结尾打着一个大大的问号,明明是一个小黑点,非要画成一个圈圈,涂满黑色。

张寻想,字真丑啊。

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

或许她单身的原因,只是不会恋爱。如果有一天,九年义务教育开设一门恋爱课程,随机分配实验对象,有评委对每一段经历打分,阶段测试,角逐校赛,省赛,选成全国总冠军,张寻一定当仁不让,一举夺魁。

你可能感兴趣的:(单身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