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专栏树种介绍图片来源于PPBC中国植物图像库(下附网址),本文整理仅做交流学习使用,同时便于查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网址:PPBC中国植物图像库——最大的植物分类图片库
常绿灌木,高1-3米,稀达5米,树皮灰黑色;枝条细长,左右曲折,具纵纹,无毛。叶卵状长圆形,稀卵形、长卵形,革质,有香味,长7-9(-12)厘米,宽2.5-3.5(-5)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尖尾长达2厘米,基部钝圆或心形,边缘具锯齿,表面绿色,有光泽,背面色较淡,两面无毛,背面密被褐色斑点,中脉在背面隆起,在表面凹陷,侧脉4-5对,弧形上举,连同网脉在两面明显;叶柄短,粗壮,长约5毫米,无毛。
灌木。小枝无毛。叶革质,椭圆形、披针状椭圆形、倒卵形或披针形,长(5-)10(-15)厘米,宽(2)3(-5)厘米,两面无毛,侧脉5-8对,叶柄无毛,总状或圆锥花序,无毛;苞片卵形。花梗长2-3毫米;小苞片紧贴花萼基部;花萼长2毫米;花冠白色,长钟形,花冠筒具脉状腺纹,裂片卵形或肾形,略具细齿;雄蕊生于冠筒中部,内藏,花丝与花药等长;柱头分裂。果球形,径4-6毫米,肉质,具脉状腺纹,宿萼包果顶端,花柱宿存。花期1-3月,果期10月或5月。
常绿小灌木,有时附生,高0.5-1米;分枝多,短而密集,幼枝被灰褐色短柔毛,杂生褐色具腺长刚毛。叶密生,叶片革质,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0.7-1.5厘米,宽0.4-0.9厘米,顶端圆形,微凹,基部楔形,边缘有软骨质边,通常有疏、浅的小齿,或近于全缘,疏生易落的具腺短缘毛,近基部两侧各有1腺体,两面无毛,中脉和侧脉在表面下陷,在背面平坦,仅中脉稍隆起;叶柄长1-1.5毫米,被短柔毛。总状花序顶生,长1-3厘米,有多数花;序轴上被与茎相同的毛;苞片卵形,长5-6毫米,早落;小苞片披针形,长3毫米;花梗长2 4毫米,被短柔毛;萼筒无毛,萼齿宽三角形,长不及1毫米,通常有短缘毛;花冠白色或淡红色,坛状,长3-5毫米,外面无毛,内面上部有短柔毛,裂片短小,通常直立;雄蕊比花冠短,长约2.5毫米,花丝扁平,长约1毫米,顶部有少数疏柔毛,下部无毛或近无毛,药室背部有2斜伸的短距,药管与药室近等长。浆果球形,成熟时紫黑色,直径4-8毫米。花期3-5月,果期7-11月。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7米。幼枝被淡褐色至锈色短柔毛或短绒毛,老枝灰褐色或深褐色,无毛。叶片革质,卵形,长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4-9厘米,宽2-4厘米,顶端渐尖至长渐尖,基部楔形至钝圆,边缘有疏浅锯齿,有时近全缘,表面沿中脉被微柔毛,其余部分通常无毛,稀被短柔毛,背面被短柔毛,沿中脉尤明显,侧脉纤细,在两面微突起;叶柄短,长2-5毫米,密被淡褐色短柔毛或微柔毛。总状花序生枝条下部和顶部叶腋,长3-7厘米,序轴、花梗密被淡褐色短柔毛或短绒毛;苞片披针形,长3-7毫米,被微毛,小苞片小,线形或卵状披针形,被毛,早落;花梗长2-4毫米;萼齿三角形,长约1毫米;花冠白色,有时带淡红色,筒状或坛状,长5-7毫米,外面沿5条肋上有微毛或无毛,裂齿短小,三角形,直立或反折;雄蕊药室背部有长约1毫米的细长的距,药管长约2.5毫米,约为药室长的4倍,花丝长约1.5-2毫米,密被毛;花柱不伸出。浆果球形,直径4-5毫米,或疏或密被短柔毛。花期4-5月,果期6月以后。
小乔木或灌木状。叶革质或坚革质,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形,先端渐尖或长尾尖,基部楔形,密生细齿。花1-3朵腋生,卵圆形小苞片2,膜质萼片5,近圆形或宽卵圆形,白色花瓣5,倒卵状长圆形;雄花雄蕊15-18,雌花花柱顶端3裂。果卵状椭圆形。花期9-10月,果期翌年4-7月。产于鄂西南、桂北及西北和西南东南部省区。
灌木或小乔木,高2-10米;嫩枝圆柱形,黄褐色,被黄褐色短柔毛,小枝深褐色或灰褐色,无毛;顶芽披针形,长约8毫米,被黄褐色短柔毛。叶革质或薄革质,长圆形或倒披针状长圆形,长4-7.5厘米,宽1.2-2.3厘米,顶端渐尖或呈尾状,尾长约1厘米,微弯曲,基部阔楔形或钝,两侧略不相等,边缘上半部有细锯齿,下半部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无毛,下面黄绿色,沿中脉上有柔毛,中脉在上面凹下,下面凸起,侧脉6-8对,连同网脉在上面凹下,下面稍隆起;叶柄长2-3毫米。花1-3朵腋生,花梗长1-1.5毫米,无毛。雌花:小苞片2,细小,卵圆形,长约1毫米;萼片5,膜质,近圆形,长1.5-2毫米,顶端圆,外面无毛,边缘有纤毛;花瓣5,白色,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约3毫米,基部合生;雄蕊10-16枚,花药不具分格,退化子房无毛。雌花较小,小苞片和萼片与雄花同;萼片长仅1-1.5毫米;花瓣5,卵形,长约2.5毫米;子房圆球形,无毛,花柱长约0.5毫米,顶端3裂。果实圆球形,直径3-4毫米,成熟时蓝黑色,无毛,果梗纤细,长约2毫米。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6-7月。
灌木或小乔木状,高1-3米,有时可达7米;嫩枝圆柱形,淡褐色,被微毛,小枝灰褐色,无毛或几无毛;顶芽披针形,密被微毛和黄褐色短柔毛。叶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3-5.5(-7)厘米,宽1-2.2(-3)厘米,顶端钝或略圆,偶有渐尖,基部楔形,边缘上半部有疏线钝齿,有时近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黄绿色,两面均无毛,中脉在上面凹下,下面凸起,侧脉5-7对,在两面均不明显;叶柄长1-1.5毫米,被微毛。花1-4朵腋生,花梗长1-1.5毫米,被微毛或疏生短柔毛。雄花:小苞片2,近圆形,长约0.5毫米,被微毛和短柔毛;萼片5,近膜质,卵圆形,长1-1.5毫米,顶端圆,有小突尖,被微毛,边缘无纤毛,外层的1-2片,除被微毛外,尚疏生短柔毛;花瓣5,白色,长圆形或椭圆形,长约3毫米;雄蕊约10枚,花药不具分格,退化子房无毛。
小乔木或灌木状。叶薄革质,窄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花1-4朵簇生叶腋,卵圆形小苞片2,卵形或卵圆形萼片5,白色花瓣5,倒卵形或卵形;雄花雄蕊10-15,雌花花柱长2-3毫米,顶端3裂。果球形,黑色。花期10-12月,果期翌年7-9月。产于华东中南部、华中南部、华南及西南东部。
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全株无毛;树皮灰褐色或深褐色,平滑;嫩枝稍纤细,具2棱,黄绿色,小枝灰褐色或褐色,有时具2棱;顶芽线状披针形,长达1厘米,无毛。叶薄革质,椭圆形、长圆状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4-6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渐尖或短渐尖,尖头钝,基部楔形,有时近圆形,边缘密生锯齿或细钝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两面无毛,中脉在上面稍凹下,下面凸起,侧脉9-12对,在上面不明显,下面稍明显;叶柄长约3毫米。花1-4朵簇生于叶腋,花梗较纤细,长约3毫米。雄花:小苞片2,萼片状,近圆形,长约1毫米,无毛;萼片5,几膜质,近圆形,长1.5-2毫米,顶端圆,无毛;花瓣5,白色,倒卵形,长3.5-4毫米,基部稍合生;雄蕊14-17枚,花药不具分格,退化子房无毛。雌花的小苞片和萼片与雄花同;花瓣5,长圆形,长2-2.5毫米,基部稍合生;子房卵圆形,无毛,花柱细长,长约3毫米,顶端3浅裂。果实圆球形,直径3-4毫米,成熟时蓝黑色;种子肾形或圆肾形,亮褐色,表面具细蜂窝状网纹。花期11月至次年1月,果期次年7-9月。
灌木或小乔木。除幼枝、叶下面、叶柄、托叶和雌花萼片外面被柔毛外,余均无毛。叶纸质,长圆形、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3-9厘米,侧脉9-12对;叶柄长3-5毫米,托叶线状披针形。花簇生叶腋。雄花花梗极短;萼片三角形,长约1.2毫米;花瓣倒卵形,顶端3-5齿裂;花丝下部与退化雌蕊贴生;花盘浅杯状。雌花几无花梗,萼片三角形,长和宽约1毫米;花瓣倒卵形或匙形。核果近球形,径4-7毫米,2室。种子褐红色。花果期几全年。
乔木。嫩枝褐色。叶薄革质,卵形、窄倒卵形、倒披针状椭圆形,长3.5-8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尾尖,基部楔形或圆,具浅锯齿或波状齿,有时近全缘,上面中脉凹下,侧脉和网脉在两面均凸起,侧脉4-6对;叶柄长0.5-1厘米。总状花序长2.5-4厘米,被展开柔毛;苞片早落,宽卵形或倒卵形,长约1毫米,密被柔毛,小苞片与苞片同形。花萼长2-2.5毫米,萼简倒圆锥形,裂片三角状卵形,与萼筒等长或稍短于萼筒,背面有微柔毛;花冠白色,5深裂几达基部,长4-4.5毫米,裂片背面有微柔毛。
常绿直立灌木,高达4米。棘刺顶生或腋生,长2-4厘米,密被锈色鳞片。叶革质,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5-10厘米,两端钝或基部圆,上面幼时被银白色和少数褐色鳞片,下面密被鳞片,侧脉7-8对,上面凸起,下面不明显;叶柄长5-8毫米。花白色,下垂,密被鳞片,1-3花生于叶腋诱色短枝;花梗长3-5毫米;萼筒圆筒形或近漏斗状圆筒形,长5-7毫米,在子房之上缢缩,裂片三角形或长圆状三角形,长约3毫米,内面疏生白色星状毛;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长约1.5毫米;花柱直立,无毛,上端微弯曲。
灌木或小乔木。叶革质,卵形,先端尖锐,基部钝,歪斜。花3-8朵簇生,有短花梗,白色,比新叶先开放,或与嫩叶同时开放,花序柄被毛,萼筒杯状,花瓣4片,带状;雄蕊4,退化雄蕊4,鳞片状,与雄蕊互生,子房完全下位。蒴果卵圆形,先端圆。种子圆卵形,黑色,发亮。花期3-4月。分布于我国中部、南部及西南各省,见于日本及印度。根及叶供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