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被动为主动 — 《上游思维》

今天这篇文章是《上游思维》一书的读书笔记,该书是近期读到的的一本比较优质的书,推荐大家阅读,推荐等级★★★★☆。


良医治未病

魏文王问扁鹊,你们三兄弟的医术谁最高明啊?扁鹊说,我大哥的医术其实是最高的。他总是在别人还没发病的时候就把病治好,所以他的名气只限于我们家里。我二哥的医术次之,他能在症状初发的时候遏制住病情,所以他只在我们村里有些名气。我的医术其实最差,我都是看人病情很严重了才开始治,动不动就做大手术,一天天的双手沾满鲜血,用的都是猛药……结果我名气反而特别大,诸侯都知道我。

(《鹖冠子》原文:魏文王问扁鹊:“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王曰:“可得闻邪?”扁鹊曰: “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上游思维 vs. 下游思维

(1)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的思路称为“上游思维”;如果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你再手忙脚乱地去补救,那就是“下游思维”

(2)上游思维推崇主动出击,未雨绸缪;下游思维是被动应对,亡羊补牢

(3)下游行动,是在问题出现时迅速做出反应;而上游行动,旨在从根本上预防问题的发生

(4)下游行动非常狭隘,寻求立竿见影,也更清晰明确。而上游努力所涉及的范围则更为广泛,收效缓慢,也相对模糊,但一旦奏效,就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以带来大规模持久的积极影响


上游思维三大障碍

(1)无视问题:我不觉得这里有问题

  • 下游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而上游的问题不容易被看出来

  • 如果根本就看不到问题的存在,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 虽非系铃人,仍做解铃人

(2)缺乏责任心:这个问题轮不到我来解决

  • 下游的问题责任非常明确,该是谁的事儿一清二楚;而上游问题没有明确的责任人

  • 如果没人自愿负责上游工作,那潜在的问题也就没法得到解决

  • 我选择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出于要求才被迫行动,而是因为我有这个能力解决,也因为这个问题值得解决

(3)隧道视野:我现在没法处理这个问题

  • 下游的问题都比较紧急,不解决不行;而上游的问题常常是"重要而不紧急"的

  • 隧道视野效应:当人们疲于应付诸多问题时,他们就不再试图解决所有的问题。他们的眼光会变得狭隘,缺乏长期的规划,也没有对各个事项进行战略上的优先级排序

  • 忙着挖隧道、局限于隧道视野的人是无法进行系统性思考的。他们不能预防问题,只能疲于被动应付

  • 一旦你无法系统性地解决问题,你就注定会陷入被动应对的恶性循环之中,永无止境。隧道只会越挖越长,视野只会越来越窄

  • 如果你的工作一直都是向前、向前、向前,那你永远也不会驻足扪心自问,自己前行的方向是否正确


上游思维七大策略

(1)联手解决

  • 各方面、多样性的人参与,让大家用不同的视角考虑,才更容易解决系统问题

  • 有时候不但需要各方面的人参与讨论,还需要各方面的人联合行动

  • 要想让团队成员发挥出最佳水平,就要告诉他们一个清晰明确、令人信服的目标,以及用于衡量进展的实时数据流,其余就让他们自由发挥

  • 团队成员互相监督,数据让他们实事求是,也敦促他们不断努力

(2)系统思维

  • 人们感觉不到系统,就如同鱼感觉不到水的存在 -- 但是我们需要考虑系统。如果一个地方不好,你也常常说不清到底是哪里不对,因为是整个系统都不对

  • 上游行动就是要降低问题出现的概率,因此,工作必须最终落脚到系统性变革上

  • 系统是决定概率的机器

  • 一个精心设计的系统就是最好的上游干预

  • 每一处系统设计种下的因,都决定了它最终结出的果

(3)寻找支点

  • 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背后的意思是:如果你能建立一个帮助我轻松撬动地球的系统,那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 支点就如同系统的穴位,在这里用力能事半功倍

  • 要在复杂的系统中预防问题的发生,找到正确的杠杆和支点是最困难的部分

  • 上游的改变往往意味着摸着石头过河,一点点弄清楚哪些措施可行,哪些不可行,以及需要满足何种条件。但在摸索前行的过程中,即使失败也是胜利。因为每有所学,在寻找撬动地球杠杆的旅程中,我们就又前进了一小步

(4)提前预警

  • 预见问题的能力让我们拥有了更多解决问题的空间

  • "客户成功"就好比"客户服务"的上游版本,团队的使命是确保客户对所购买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

  • 大动作都是事先有迹象的,这些迹象给你提供了预警

  • 你对系统要有深刻了解,需要实时的详细数据,而且常常需要对系统做特别的布置

(5)识别"假成功"

  • "假成功":一方面,上游思维是没事找事的思维,你需要去发现那些看似成功、实则不成功的局面,找出问题。另一方面,上游思维也是长远考虑,你在设计一个制度的时候,得考虑到这个制度可能会带来的假成功

  • 谨防三种"假成功"

  • 水涨船高式成功:宏观趋势的帮衬

  • 指标式成功:衡量指标与终极使命不一致

  • 指向失败式成功:衡量指标成为使命本身

  • 衡量指标要有长期指标来衡量最终的成功,也要有短期指标来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整

  • 选择错误的短期指标可能会葬送上游行动。但事实是,短期指标必不可少,是重要的导航设备

  • 正确的短期指标很复杂,寻找的过程难免让人心灰意冷。但同时,短期指标至关重要。事实上,比苦苦寻找短期指标更糟糕的是根本不设立任何指标

(6)反馈

  • 二阶效应:每个行为都有一个后果,而每个后果又会带来另一个后果,这就叫作二阶效应

  • 在规划上游行动时,我们必须跳出自己的工作范畴,扩大视野。我们是否在系统的正确层面进行干预?行动的二阶效应是什么:如果我们试图消除X,什么东西会冒出来补上缺口?如果我们在一个特定的问题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什么会因此失去一部分原有的关注?这种忽视又会对整个系统造成何种影响?

  • 在揣摩某个系统时,请花一点儿时间站在一个有利的位置,让你能够高屋建瓴、通观全局,而不仅仅局限于从一开始吸引你关注这个系统的那个具体问题。你要意识到,尤其是在短期内,为了整体利益而实施的变革,有时似乎会与系统中某一部分的利益相悖

  • 要想知道系统的差错,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反馈机制和衡量体系

  • 取得成功,靠的不是准确的预见未来,而是确保我们能够获得必要的反馈,从而明确前进的方向。如果不收集反馈,我们就不会知道自己在哪里犯了错,也就没有能力及时调转方向

  • 提出新政策前四问:

  • 这个政策以前实行过吗,实行效果如何

  • 能不能先在小范围做个实验

  • 执行政策过程中,是否能够迅速得到有效的反馈,一边反馈一边改进

  • 如果事实证明这个政策不行,我们还能不能撤回来,回到从前的样子

(7)让人买单

  • 我们可以在问题发生后花钱解决问题,也可以提前付钱以预防问题的发生

  • 如果你在上游把隐患给消灭了,问题就不会再出现,那谁会认同你的功劳呢?谁愿意为没发生的事情买单呢?上游思维要求高水平的社会合作

  • 为上游行动买单的最简单办法是谁受益,谁出钱

  • 上游思维中有很多商机。要开辟上游思维的商业模式,你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 第一,最费钱的那个状况是什么

  • 第二,谁最适合在上游解决这个状况

  • 第三,如何给他钱,让他愿意去解决这个状况

开启"上游行动"

如果你的生活中反复出现某个问题,不防试试上游思维。不要因为问题根深蒂固就望而却步。正如一句古老的谚语所言:"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20年前,其次是现在。"

没有行动就不会有改变。滴水穿石,绳锯木断。上游的胜利就是这样取得的。先是前进一寸,然后是一尺,接着是一米,最终到达终点线:系统性变革。

宏观始于微观。只有懂得如何帮助每个人,你才可能帮助1000个人,乃至100万个人。这是因为深刻理解问题的前提是进行近距离的观察,真正"接近"问题本身。如果你想解决世界上的某些重大问题,那你就需要寻找一个靠谱的团队 -- 既要具备雄心壮志,也要拥有从微观着手解决问题的经验。

不要在着手行动之前纠结于制订最完美的解决方案 -- 相反,承担解决潜在问题的责任,立刻行动起来,埋头苦干。召集一群愿意主动解决问题的人,为他们提供数据以评估项目进展,不断学习和适应。

上游的成功,安静却强大,拥有跨越时间的影响力。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试着让它比我们一开始认识的那个世界更美好一点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变被动为主动 — 《上游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