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阅读 读后感

本学期共三篇哈 大家随便拿
《变革的力量》读后感

本书作者约翰·科特(john

P·Kotter),是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世界知名的管理行为学和领导科学权威。本书从企业变革的角度对领导和管理进行了阐述。作者通过一些例子,阐述了他对变革的基本信念:变革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改变人们的行为,而人们之所以改变行为,常常是因为所看到的事实影响了感受,而较少是因为分析而改变想法。

他所主张的变革基调是:目睹-感受-改变(see –feel–change)而非分析-想法-改变(analysis–think–change)。同时,他通过一些生动的比喻如“一群工人在丛林里清除矮灌木。他们解决的是实际问题。管理者在他们后面拟定政策,引进技术,确定工作进程和补贴计划。领导者则爬上最高那棵树,巡视全貌来深入浅出的阐明一些道理:领导者的工作是确定公司发展的方向、整合相关者、激励和鼓舞员工,其目的是产生变革;而管理者的工作是计划与预算、组织及配置人员、控制并解决问题,其目的是建立秩序。

在本书中,约翰·科特(John

P·Kotter)博士始终强调经理人应一身兼而有之的领导与管理两大职责是有差异的,领导的责任是高瞻远瞩,在企业的战略层面来对企业的未来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长期的决策;而管理的任务则是对具体的操作层面的事务进行日常性的决策,属于日常性的工作。领导和管理之间无论是在服务层面上,还是肩负责任上是有一定的差异的。领导与管理进行比较,可以得出结论:1.领导与管理同为非常重要的过程,认为领导“好”而管理“坏”的观,点极为错误;2.尽管两者存在差异,可能引起冲突,但两方面能成功地结合在一起,有的人既是优秀的领导,也是成功的管理人员;3.由于种种原因,今天许多公司缺乏充分的领导,这会使公司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但通常也可得到纠正。什么是优秀的领导行为?总的说来,如领导行为能带领人们朝一个确实更好的境况发展,并且不损害他人利益⑧,我们就称之为“好的”、“有效的”领导,蕴含于这种观念之中的领导职能便是带来建设性或适应性变革。

要完成此职能,一个复杂企业组织的领导分三个过程, 现概括如下:

[if !supportLists]1、 [endif]确定企业经营方向——对未来,通常是遥远未来的情况高瞻远瞩,并为实现远景目标而制定变革战略。


[if !supportLists]2、 [endif]联合群众——对需要其合作的人讲明这一既定经营方向,以形成联盟,对远景目标形成共识并投身于实现这一目标。


3、激励和鼓舞——通过唤起人类非常基本但常未得到满足的需求、价值和情感,来使群众战胜阻碍变革的主要政治、官僚和资源障碍,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几乎所有的未来学家都一致认为,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有更多人口将被纳入这个体系,因此更多的机会、危险以及变革是可预期的。试想二十亿人口的经济体系必然比现在的十亿人口经济体系更具有活力,而三十亿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科技时代来临的指标之一,是过去以稽核工作为主的大型顾问公司投入资讯科技相关业务。或许有人认为资讯时代只会导致更多高等教育的人力需求。然而,这种结果也将带来许多影响,至少将影响变革与领导。

例如,一个高中程度的工作人员可能害怕工作上的变革,而拥有硕士学位的电子工程师也许乐于在一定范围内创造变革。后者恐怕较喜欢没有领导概念的上司所下达的命令。

因此,二十一世纪的组织在面对不断的变革时,应随时有枕戈待旦及谦冲为怀的心态,而不应只在变革开始时才显出热忱。组织应强调团队精神,并能够在短时间内建立一个变革为主导的部门团队。组织的每一个层级都应有远景,并且持续更新及传达远景。员工的职能应被加强,以便面对新的挑战。

当具备这些特质后,原来需要五年的变革工程,或许只要一到两年就可以完成,如此以来,企业才可以持续的保持产业竞争力。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学”二字,于我,犹如浩瀚宇宙里一颗闪烁着奇诡光彩的庞大星球——人世万物、天地灵爵包含其中,神秘又难以企及。它处于哲学的范畴,但同时与心理、语言、人类、神话等学科紧密联系。美学一直是我想看的一种书,包括《谈美》,《中国美学史大纲》等等关于美学的著作。

“美学”的复杂导致了其研究的困难,它作为茫茫宇宙中的一粒浮尘,其微小的特性更是加剧了研究的困难。而《美的历程》,这本只十万字篇幅的文学理论著作,是航向美学的船票。翻开书的扉页、没血脂巨轮从苍茫神秘的远古时代缓缓驶,行至明清之际,几乎能够巡礼中国自文明诞生时刻起,整个的美学演进历史。

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李泽厚先生按历史时期的顺序,从美所产生的源头——那个“遥远得记不清岁月”的史前文明开始,从大格局、大视角记述了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变革。与其说《美的历程》是一部中国美学理论著作,不如说它是李泽厚先生探索中国美学史的一种理解表达。

不同于其他美学理论作品——如叶朗先生的《中国美学史大纲》——那样的规范严谨,先生没有把笔触局限在对某个特定的艺术作品的剖析上,而是运用西方的符号学理论,从美学观的角度出发,结合特定时代的历史背景环境,通过对突出艺术表现形式、艺术主体思想原则、代表性人物的介绍与分析,总结美学的基本发展脉络。他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没有使用哲学上大而空的抽象词汇,而是用流畅诗意的语言冷静而客观地将那些古老神秘的巫术礼仪、抽象生动的陶纹图画、雄健活泼的书法、绕梁三日的吟诵、肃穆古朴的雕塑、气势雄伟的建筑加以描述、分析,是既定的事实加上个人的想象。这既是感性的表达,又是理性的思辨,与“美学”的定义并无什么差别。

除了对美的历程进行宏观解释以外,李泽厚先生还阐释了自己对美学的思考与探索。《美的历程》里包含了他个人极具代表性的理论研究成果,比如第三章第一小节所提出的“儒道互补”的概念。儒道二者虽有所不同出却同源。此外,儒家强调实用功利,而道家强调人与外界对象的无为以及审美关系。这两点表明,儒道可以相互联结、渗透、推移和互补,共同构建汉族人民的文化心理层次。这个概念展现出李泽厚先生深厚等得美学工地,同时也为以后的研究指引了方向。

诚如李泽厚先生在这本书的开头所写,读完全书,的确让人有一种在自远古到明清近八千年中国绚烂纷繁的艺术文化的殿堂里“匆匆巡礼”的感觉。先生用史、论结合的方式,以他汪洋恣肆的文笔,提纲挈领、一气呵成地向我们这些美学初学者展现了古代文艺的文化境界和艺术魅力,使这本《美的历程》成为我们接触美学的一个端口。

李泽厚先生曾在《浮生论学》一书里描述我国七八十年代出现的“美学热”象征着带动了社会的复苏。由此看来,先生的成就除了在于激发读者对于美学这门学科专业的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人们物质层面的需求得到日益满足的今天,他指导我们去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去审视艺术、生活、意识中的美。且他也身体力行地向我们传达了——

美的历程不止于历史,它贯穿发展进程,指向未来的。而我也会在探索美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if !supportLists]一、[endif]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这本书在我们高中课本上提到过,应该是一本不错的书,当时高中没有机会去阅读这本经典,到大学了想找个机会看一看

[if !supportLists]二、[endif]内容简介

我带着疑问来阅读:为什么基因是自私的,这和生物进化有什么关系?

首先,这本书的作者道金斯是达尔文派的学者,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就是“物竞天择”,只是达尔文说这句话的前提是以生物个体为基本单位,而道金斯却认为基本单位是“基因”。

基因通过载体代代相传,个体通过觅母音容宛在。“基因通过精子或卵子从一个个体转移到另一个个体,从而在基因库中进行繁殖,觅母则通过模仿的过程从一个大脑转移到另一个大脑,从而在觅母库中进行繁殖。”

虽然只是进化单位的不同,可他想表达的现实却是十分残酷的。因为如果进化生存的是基因的话,那包括我们人类的所有生命体算什么?道金斯认为生命体只不过是这些基因生存的载具罢了。

其实他这样说并无道理,确实各个生命体之间的基因相似度其实非常高,比如做实验的小白鼠和我们人类。基因的自私性就体现在其不断复制自己、永远地延续下去,它会操纵各种各样的生命体保证自己的存在。

但是,自私的基因也是会“合作”的。在每一个生命体内,某一个基因所作出的贡献和另一个基因所作出的贡献几乎是分不开的,制造人体是一种相互配合的、错综复杂的事业,比如控制眼睛颜色的基因是有几组基因共同控制。当然,不同物种间也存在相互帮助的情况,但是相互协作的表面内核还是保证基因的延续。

所以说,基因能不能够生存下去,不取决于其本身好坏、强大与否,而是取决于它能与在基因库中的其他基因一起工作的好坏。我想,这点和人类社会很像,值得我们好好借鉴学习。

[if !supportLists]三、[endif]感受与思考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未来有了新的思考。包括霍金在内很多学者认为AI人工智能未来会毁灭人类,成为这个世界新的主人。

如果从基因的角度分析,确实是那么回事,因为基因控制了所有的生命体,利用我们维持他们的存在,而人工智能却甩掉了这个“主人”。但是我想是否存在另外一条道路,即是我们反过来控制了基因。

从目前人类社会来看确实有这种趋势。比如说有的人类有不婚不育的理念,这当然与基因的自私性所违背,还有的人类无私地保护其他生物免受灾难等等。

这背后所蕴藏的是一种文化的力量,使我们违背了天性,产生了无私的利他主义。

不仅是文化,在生命科技方面,我们是否能够对基因进行精确的控制改造,完善我们自身,这当然会带来不少伦理问题,但不失是人类未来的一种出路(感兴趣的推荐电影“变种异煞”)。有很多人读完这本书后,产生了悲观主义,但是我认为,我们虽然是一台基因机器,但我们更是一台文化机器,有足够的力量对抗这位控制所有生命体的“上帝”。

与机器人相比,我们拥有他们无法理解的情感,更拥有他们无法理解的文化。

看完《自私的基因》这本书,我再次发出了灵魂之问:活着到底为了什么?怎么活着才不负此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典阅读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