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utter渲染方式

根据实现方式的不同,业内常见的观点是将主流的跨平台方案划分为三个时代。

Web 容器时代:基于 Web 相关技术通过浏览器组件来实现界面及功能,典型的框架包括 Cordova(PhoneGap)、Ionic 和微信小程序。

泛 Web 容器时代:采用类 Web 标准进行开发,但在运行时把绘制和渲染交由原生系统接管的技术,代表框架有 React Native、Weex 和快应用,广义的还包括天猫的 Virtual View 等。

自绘引擎时代:自带渲染引擎,客户端仅提供一块画布即可获得从业务逻辑到功能呈现的多端高度一致的渲染体验。Flutter,是为数不多的代表。

Web 容器时代

Web 时代的方案,主要采用的是原生应用内嵌浏览器控件 WebView(iOS 为 UIWebView 或 WKWebView,Android 为 WebView)的方式进行 HTML5 页面渲染,并定义 HTML5 与原生代码交互协议,将部分原生系统能力暴露给 HTML5,从而扩展 HTML5 的边界。这类交互协议,就是我们通常说的 JS Bridge(桥)。

一个完整 HTML5 页面的展示要经历浏览器控件的加载、解析和渲染三大过程,性能消耗要比原生开发增加 N 个数量级。接下来,我以加载过程为例,和你说明这个过程的复杂性。

  1. 浏览器控件加载 HTML5 页面的 HTML 主文档;

  2. 加载过程中遇到外部 CSS 文件,浏览器另外发出一个请求,来获取 CSS 文件;

  3. 遇到图片资源,浏览器也会另外发出一个请求,来获取图片资源。这是异步请求,并不会影响 HTML 文档的加载。

  4. 加载过程中遇到 JavaScript 文件,由于 JavaScript 代码可能会修改 DOM 树,因此 HTML 文档会挂起渲染(加载解析渲染同步)的线程,直到 JavaScript 文件加载解析并执行完毕,才可以恢复 HTML 文档的渲染线程。

  5. JavaScript 代码中有用到 CSS 文件中的属性样式,于是阻塞,等待 CSS 加载完毕才能恢复执行。

浏览器保证了 99% 的概率下 Web 的需求都是可以实现的,不需要业务将就“技术”。不过,Web 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的性能和体验与原生开发存在肉眼可感知的差异,因此并不适用于对体验要求较高的场景。

image.png

泛 Web 容器时代

基本上完全放弃了浏览器控件渲染,而是采用原生自带的 UI 组件实现代替了核心的渲染引擎。 仍然采用前端友好的 JavaScript 进行开发,整体加载、渲染机制大大简化,并且由原生接管绘制,即将原生系统作为渲染的后端,为依托于 JavaScript 虚拟机的 JavaScript 代码提供所需要的 UI 控件的实体。如RN。

对于用户体验更接近于原生的 React Native,对业务的支持能力却还不到浏览器的 5%,仅适用于中低复杂度的低交互类页面。面对稍微复杂一点儿的交互和动画需求,开发者都需要 case by case 地去 review,甚至还可能要通过原生代码去扩展才能实现。

image.png

自绘引擎时代

泛 Web 容器时代使用原生控件承载界面渲染,固然解决了不少性能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抛开框架本身需要处理大量平台相关的逻辑外,随着系统版本变化和 API 的变化,我们还需要处理不同平台的原生控件渲染能力差异,修复各类奇奇怪怪的 Bug。始终需要 Follow Native 的思维方式,就使得泛 Web 容器框架的跨平台特性被大打折扣。


image.png
image.png

你可能感兴趣的:(flutter渲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