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章里,主要是探究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与对社会的认知之间的关联。
我是谁?自我价值感(自尊)。自我认识。社会自我。
焦点和错觉:对了解我们自己的启示
焦点效应: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度。
透明度错觉:我们总能敏锐地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我们也认为别人会注意我们的情绪,于是就常常出现透明度错觉。
自我概念:我是谁
自我图式:图式是我们组织自己所处世界的心理模板。我们的自我图式也就是对自己的认识。
可能自我:我们的自我概念不仅包括关于我们是什么样子的自我图式,还包括我们可能会成为什么样子,即可能自我。这种可能自我会激发出一种我们渴望的生活愿景,对我们能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或促使我们努力避免成为自己害怕的样子。
社会比较:我们如何判断自己依靠的就是社会比较。社会比较给我们带来烦恼或成就感。
镜像自我:就是“我们以为别人怎么看我们”
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的并不是别人实际上如何评价我们,而是我们想象中他们如何评价我们。因此,我们可能高估了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进而膨胀了我们的自我意象。
自我与文化:对于西方国家个人主义十分盛行,身份更多是独立的。而亚洲,非洲和中南美洲地区的本土文化则把集体主义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即个人要服从集体,并据此来定义自我,这种文化孕育了相互依存的自我。
自我认识:我们拥有内在信息,我们知道内情。我们有时候以为自己知道,但是我们的内在信息往往是错的。有时候我们知道原因,而有时我们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当问及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和表现时,我们会做出看似合理的回答。然而,当原因有点微妙时,我们的自我解释常常是错误的。我们会忽视一些重要因素,而夸大一些无关的因素。
规划谬误:在行为预测中最常见的一个错误是低谷我们完成一项任务的时间。之所以会低谷完成某件事情的时间,是因为他们错误的记忆了之前完成任务实际所用的时间。
“情感预测”的研究显示,人们很难预测自己未来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人们会错误地预测自己谈恋爱,收到礼物,输掉选举,赢得比赛和被侮辱后的感受。
影响偏差:高估情绪事件的持久性影响。在消极事件后我们尤其会倾向表现出“情感偏差”。你所关注的事不会带来你所以为的那样大的改变。
免疫忽视现象:被我们忽视的心理免疫系统,让我们比预期更容易适应如残疾,恋人分手等等失败的挫折。而且,相比轻微的愤怒重大的消极事件所引发的痛苦持续时间反而更短。
双重态度系统: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我们关于人或事的自动的内隐态度通常与受到意识控制的外显态度不同。内隐态度就像老习惯一样,改变起来非常缓慢。然而通过重复练习形成新的态度,新的习惯就能够代替旧的态度。
自尊的实质及其动机力量
自尊:真实且具体的正向积极反馈是最好的提升自尊的方法。
自尊动机:大多数人都会极力维持自己的自尊,自尊远比性爱,披萨和啤酒更重要。
自尊的威胁也可能发生于朋友之间,因为朋友的成功可能比陌生人的成功更有威胁性。自尊水平也会影响个体的反应。在自尊受到威胁时,高自尊的人通常会做出补偿反应,如责怪别人和下次更加努力。这些反应有助于他们保护积极的自我感觉,而低自尊的则自责或放弃努力,进而被击垮。
为了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我们必须通过迎合社会标准去坚持追求自尊。
自尊的阴暗面:低自尊的人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困难,两个变量的相关经常是有三个变量引起的,童年的遭遇可能才是罪魁祸首。
自恋:当自尊变成了自负,高自尊如果掺杂了自恋,或者掺杂了膨胀的自我感,就会变成大问题。
“自恋”是和“权术主义”,“反社会人格”并列的“黑暗三角”的消极特质。
我们可能以为一个自大的同学仅仅是为了掩盖他的不安全感,但更有可能是,他们从心底里就认为自己极好。
“知觉到的自我控制”的意义
自我效能:就是我们感到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而对自己能力与效率的乐观信念,可以获得很大的回报。
自我效能较高的儿童和成人更有韧性,极少焦虑和抑郁。
如果你相信你有能力做一些事,这就是自我效能,如果你由衷的喜欢你自己,这就是自尊。
自我效能的反馈会比自尊的反馈引起更好的表现,如果你想要鼓励某人,那就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而不是他们的自尊。
习得性无助与自我决定:
被关进笼子里而无法逃避电击的狗,会习得一种无助感。之后这些狗就算处在可以逃避惩罚的情景中,也只会被动的畏缩。
“过度的自由,反而导致人们生活满意度下降和临床抑郁症的增多”。
自我服务偏差
当得知自己成功后,人们乐于接受成功的荣誉,他们把成功归结为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却把失败归咎于诸如运气不佳,问题本身就无法解决等外部因素,这就是自我服务归因现象,是人们最强有力的偏见之一。所以我们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时,也会出现自我服务偏差。
盲目乐观:乐观主义为人生预先假设了一条积极的道路。尼尔•温斯顿说:“对未来的生活事件盲目乐观”。
于盲目乐观相对立的,是防御性悲观主义,可以把我们从盲目乐观的危险中拯救出来。
虚假普遍和独特性:我们过高地估计别人对我们的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这种现象被称为“虚假普遍效应”。
而在能力方面,当我们干得不错或获得成功时,虚假独特性效则更容易发生,我们把自己的才智和品德看成超乎寻常的,也完善自己的自我形象。
对自我服务偏差的解释
我们寻求自我认识,渴望评定自己的能力,我们寻求自我证实,渴望验证我们的自我概念,我们寻求自我确认,尤其希望能提升自我形象。自尊的动机也促进了自我服务偏差的出现,正如社会心理学家巴特森说的那样:“头脑是新到的延伸”。
对自尊和自我服务偏差的反思:
相信自己比同伴拥有更多的天赋和积极的品质,能使我们对自己保持良好的感觉,而且这种对自己的正性评价能为我们提供应对日常生活中压力环境所需的资源。
自我服务偏差及其归因方式也可以保护人们免受抑郁的伤害。
自我服务偏差还会夸大人们对自己群体的评价,这一现象称为群体服务偏差。
自我表露的管理:
自我妨碍:有时人们通过设置障碍来阻挠自己获得成功。
自我妨碍有利我们把失败归于一些暂时的外在因素,而非自己的天赋或能力的匮乏,从而可以保护我们的自尊和公众形象。
印象管理:自我服务偏差,虚伪的谦逊和自我妨碍都揭示出个体十分在意自我形象,在不同程度上,我们始终在管理自己给他人留下的印象。
自我表露:是指我们想要向外在的观众和内在的观众展现一种受赞许的形象。
帕斯卡尔说过一句话:“任何一个单独的真理都是不充分的,因为世界是很复杂的。任何一个真理如果脱离了和它互补的真理,就只能是部分真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