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教孩子“飞吻”

早早懂得“飞吻”的孩子显得格外聪明可爱,我也一直这么认为的,所以坚持教她挥手拜拜,同时飞吻


直到有一天带舟姐去医院做儿保

检查完,离开的时候,我依旧教她礼貌地谢谢医生,和医生拜拜

舟姐一气呵成地完成拜拜和飞吻系列动作

医生立马严肃地说:不要飞吻,这里到处都是细菌、病毒,很多孩子手足口病,不要再教孩子飞吻!


瞬间醍醐灌顶,对啊,那么脏,为什么要教孩子飞吻?!

之前看到各类宣传,提示不要吻孩子(尤其是手和嘴),不要和孩子共用餐具,但竟然没有意识到飞吻也是传播途径

不难理解,手到处摸,然后摸完又碰嘴,自然和直接用嘴舔没啥区别。

有人说,关键不是飞吻,是到处乱碰的手!不要让孩子乱摸乱碰就好了,难道你总是在孩子后面说这个不要碰,那个不要摸(还真看到这样的家长),但这时候“摸”并不只是他们“百厌”,更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无论最初用嘴,还是后来用手,用脚,都是小孩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世界,探索世界的方式,压抑这种天生的探索欲望会阻碍孩子身心发育。

也有人会说,提醒孩子洗手就好了。舟姐算是比较自由探索的那种孩子了,因为会什么都碰,什么都摸,所以饭前饭后坚持洗手,但是飞吻前也要洗手,她暂时没有做到;即使做到也并不是时时都有条件洗手;即使能洗手,也未必能真正洗干净无菌。

与其把责任归咎为“手”,倒不如杜绝这个“飞吻”动作,毕竟飞吻并非必须的,只是我们不假思索地接受了一些传统/习惯。

前不久在公园,有个3岁左右的小孩子看到舟姐就冲过来抱着她,准备“强吻”她,幸好被舟奶奶立马隔开,告诉他不许这样做,那小孩说,我爸妈也是这样抱着我亲我的。(关于拥抱我是可以接受的,亲亲我就不太推荐)


挺认同医生严肃的建议的,但如果飞吻习惯已形成,怎么改?

①不要用“不XXX”

如果你和她说“不要再飞吻”,“不可以飞吻”,这也只是徒劳,在她的有限认知里,你那句话是会被翻译成“飞吻”,因她无法接收“不”的意思;只会听到关键词“飞吻”;

②不要再说“飞吻”,或把“关联词”更换一段时间

虽然小孩懂得飞吻,但实际上她并非懂得“飞吻”本身,而是因为“关联”,例如最初学习的时候,你把拜拜和飞吻这个动作关联在一起,她就在听到“拜拜”的时候做出飞吻和挥手。那我们一是不要再把“飞吻”挂嘴边,二是如平常说“拜拜”的,可以尝试换成“再见”,把再见和挥手关联起来,让其用时间忘却飞吻。


以上,真心希望传播出去,不要再教孩子“飞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再教孩子“飞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