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中种上文明的“庄稼”

      俞和江

  文明行为是一个人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的体现。文明之源在于“心”,只有文明的种子深植内心,才能更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鲁迅先生曾说过:“立人”的关键,在于先立其“心”。倡导“争做文明市民,共创文明城市”的当今,我们争做文明市民,首先就要做到文明从“心”开始,让文明立于心。怎么让文明立于心?笔者想起一则哲理故事。

  话说有一哲人,带着他的弟子们去园中除草。他问弟子,如何除掉这些杂草?有的说“用铲子铲”,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用石灰来除”,也有的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的”。哲人说:“你们可以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草,一年后,再来看看。”第二年,弟子们在原来相聚的地方,看见的已不再是一片杂草,而是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只是哲人这时已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发现哲人写的一句话:除掉杂草的最佳方式是种植庄稼。

      这故事告诉我们,庄稼越多,杂草的生存空间就越小;这故事启示我们,对于问题的解决,我们应该更多的是用像种植“庄稼”这样的建设的办法。具体如何用“建设”的办法去立文明之心?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多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多读经典特别是多读《论语》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能让我们从中学到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多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不仅能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将在润物细无声中滋养我们的文明之心。

  在读中华名人典范之文中见贤思齐。读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句时,能够涵养我们推己及人、全心全意为人民着想的仁者襟怀;读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诗句时,能够涵养我们为祖国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人民幸福出力的胸襟胆魄……我们要多读中华名人典范之文,在景仰名人的同时,见贤思齐,涵养浩然之气,立好文明之心。

      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近年来,县级、市级、省级乃至全国性评选的好人和道德模范不断涌现,他们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典范。效仿学习他们,必将助力我们在心中种上文明的“庄稼”,不给坏习惯、恶品质等“杂草”滋长之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心中种上文明的“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