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外交能臣姚贾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助力秦王一统天下

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最终使得在秦王政时期完成历代君主大一统的夙愿。在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中所出现的拥有大才之人的能臣武将也是多不胜数。

一个国家就像一台运行的机器,各区域所负责的功能是不一样的,也正是这些功能区的组成才能使得这台机器能够正常的运转。

秦国就是这台庞大的机器,对于秦国这台庞大的机器来讲,它的外交部分在整个国家而言也是重中之重。“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法上的上上之策,而怎样能够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首先可以肯定的就是通过谈判,国与国的谈判也就涉及两国之间的外交。


纵观历史,每一个强大的国家都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外交人才。

历史上我们熟悉的诸葛亮就是一位很出色的外交能手,想当初他在东吴舌战群儒,不落下风所强的就是自己一方的利益。最终孙权在权衡利弊之后同意了诸葛亮孙刘联盟一致抗曹的总体战略。

春秋战国时期同样出现了很多外交能手,对于各诸侯国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总体形势产生了很大影响。例如苏秦,他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六国合纵抗秦。

秦国本国之内也是高手如云,其中在外交这一部门里,姚贾就是其中很出色的一位。


“梁之大盗,赵之逐臣”


姚贾的出身不是很好,是一个十分贫困的家庭,他的父亲在魏国是一位看城门的看门人。社会地位低下不说,收入也不高。

在那个时代,各国对于看门人的要求也是十分的严格的。

对于看城门的看门人每天都会有专门的官员进行检查。如果发展有人收取平常老百姓的钱财,轻则会受到处罚,重则人头落地。那个方面做的又不到位的地方,或者是偷懒同样会如此。

姚贾的父亲只是一位替魏国看守城门的人,每月的俸禄也不多,可即便如此他还是选择了让自己的儿子姚贾去读书,期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有用之人。姚贾也没有辜负自己父亲的期望,用心读书,最终成为了大才之人。


只不过姚贾长大成人之后并未留在魏国,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出身原因吧!姚贾凭借自己的才能得到了赵王的赏识,彼时秦国乃是诸国大患,赵王意图联合楚、韩、魏三国共同对抗秦国,出使之人便是姚贾。

然而人的一生本身就充满着未知的色彩,秦国在得知这一些可靠的消息之后便想对策怎样来瓦解这一事件。后来的决定就是从根源上解决这件事,便有了后来的离间计。

秦国这一招离间计让赵王误认为姚贾叛国,赵王大怒之下就将姚贾赶出了赵国。

姚贾在外交方面的才能被秦王政看中了,经过秦王政的一番感化,姚贾被纳为己有。

这也就是,为什么韩非说姚贾“梁之大盗,赵之逐臣”的原因,此“梁”便指的就是魏国。


破除四国合纵

在秦始皇的统一大业中,姚贾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韩国、魏国以及燕国不足为惧,剩下的几大国家还是有些实力的。如果他们联合起来,那么秦国就会很危险。

此时的当务之急就是破坏他们之间的合纵联盟,那么秦国所能做的就是搞外交。

姚贾也不傻,他料定了秦国必将会走向一统的道路,那么就有他的用武之地。

再者姚贾在秦国得到了秦王政的厚待,正所谓: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

此时的姚贾知道了自己的回报秦王政的机会到了,在秦王政挑选出使人员的时候,姚贾向秦王政推荐了自己。


为了方便姚贾在列国中的活动,秦王政为姚贾准备了很多车金银珠宝,不仅如此秦王政所给姚贾的排场也是挺大的,衣冠与佩剑样样俱全。三年之后,通过姚贾的努力,成功的破了四国合纵之态。

虽说在这三年内的进展有时并不是很顺利,毕竟秦国说起来是他们的公敌,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姚贾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最终还是将列国诸位重臣给说动了。

姚贾向各国权臣以及君主承诺,如果他们选择与秦王为武,秦王必将厚谢他们。慢慢的这些君主也被说动了,同意与秦王为武。

姚贾成功的消息传到了秦王政耳朵里之后,秦王政立即派出军队进攻楚国。也正是在这种基本策略下,秦王政完成了秦国君主历代来的夙愿。

韩非之死

姚贾在完成自己的使命以后,深得秦王政喜爱。然而姚贾却引得韩非的不满,韩非宣称姚贾

“世监之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

对于韩非的的言论姚贾大大方方的承认了,姚贾说自己的出身是不好,但是上古时期的姜太公、管仲等人的出身也不好,出身不好不能够成为限制一个人才能以及发展的理由。

不得不说,姚贾的这些话放在现在也非常的现实,可见姚贾确实不是一般人。

韩非深受秦王政的宠爱,然而终究是得不到韩非的心。见此态,姚贾联合朝中大臣弹劾韩非,在分析利弊之后秦王政选择刺死韩非。


从上面关于姚贾的叙述可以知道,姚贾此人确实是有能耐的,并且口才相当了得。他能够在赵国从最底层走到赵国的高层,来到秦国之后又得到秦王政的厚待与重用。不仅如此,又能凭借自己的能力联合其他大臣让秦王政刺死他宠爱的拥有大才的韩非。姚贾这种人放在现代就是那种智商高,情商高的人,是受到这个社会所欢迎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秋战国时期,外交能臣姚贾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助力秦王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