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考与建议(二)

(一)、教师职业生涯高原期的涵义

 教师职业生涯指教师的职业素养、能力、成就、职业、事业等随时间轨迹而发生的变化过程,以及与其变化相对应的心理体验与心理发展历程。在这一历程中,其职业状态呈曲线型。有研究者研究发现,工龄在5年之内的新教师,其教龄与教学效果往往是成正比的,并且曲线呈上升趋势。

在随后的3年间,即第5年至第8年中,其发展趋势普遍呈平稳发展态势,但在第8年以后,教师群体的教学成就便会逐渐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其中5%左右的人通过不懈学习,其教学水平会得到升华,教学效果会迈上第二个上升坡道,个人也会逐步“成名、成家”;而剩下的95%的人,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会逐步下降,尽管下降幅度和速度各有不同,但一直很难有什么起色。

在教育领域内,这95%的教师所呈现的状态便被称为教师职业生涯的高原期。高原期往往会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其表现出的状态为:

(1)情感枯竭,教书育人对其不再有吸引力,再也无法从工作中体会到乐趣;

(2)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与其预期相差甚远,但又缺乏牺牲当前的成绩去换取更大成就的魄力;

(3)产生了强烈的职业倦怠。

新课程改革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以课程改革为基点,推进教育全方位的改革,而教育改革的希望在于教师;一切教育改革只有教师积极参与并成为实施者时,才能获得成功。新课改要求教师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变革陈旧的教育教学方式;构建和谐的教育教学生态环境,实现向专家型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国外学者相关研究都得出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结论。

伯利纳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新手、高级新手、胜任、熟练、专家五个阶段,格雷高克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充分专业化期。教师个体从新手到熟手到专家的发展有上升期,也有停滞期和衰退期。当教师发展进入熟手型教师阶段时,通常会产生这样一种现象:接受新知识、新挑战已感觉吃力,甚至有些麻木;满足于自身职业的日常成就状况,不思进取,带有明显的职业倦怠倾向。

这便是“教师职业高原现象”,伴随这种现象,教师也进入了职业发展的“高原期”,即“停滞期”。这是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一段相对平寂、止步不前的时期,孤寂、困惑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能否克服职业高原期是熟手型教师继续发展的关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显然为处于“高原期”的熟手型教师突破发展瓶颈提供了契机。

(二)、教师职业生涯高原期的应对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常常遇到高原期,制约着个人的发展。教师要早日逾越职业高原期,不仅要正确认识高原现象,而且要充分利用周围资源、从科研上寻找突破口、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提高自我反省的能力,以便在教师的专业发展历程中取得骄人的成绩。

教师作为学校发展中的核心因素,其职业发展动力及进取意识是保证教师顺利度过高原期的根本。当然,为了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应积极创造条件,积极帮助那些优秀教师顺利度过职业生涯高原期。这一做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意义深远的。因此,职业高原期的度过可借助教师个人、学校、国家三个层面来完成。

1、教师层面

(1)、教师的自我激励是教师度过高原期的根本动力

高原期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其形成的可能性很多,如,教师个体自身认识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也可能是自身付出的努力不够,等等。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认清自身高原期的根源,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情绪,扭转高原期给自己带来的挫折感、自卑感等不利局面,树立克服高原期的坚定信念。不能一味消极抱怨环境的不合理与命运的不公平。只有积极面对,勇往直前,才能度过高原期

(2)、教师的自主发展是度过高原期的关键环节

①坚持终身学习,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现实中,绝大多数教师是属于实践型、经验型的,其理论功底相对较差,教学的实践是粗放型状态——其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处理常凭直觉和经验随机确定,缺乏理性的思考。然而,在新课程的新形势下,教师必须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加强学习,提高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突破高原期的关键之一是加强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用系统理论指导实践,使自己的教学行为理性化、规范化、科学化,用自己的实践丰富教育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

②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积极参与校本教研。

学校教研组和年级组是专供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的场所,在帮助教师交往、备课、批改作业、讨论问题、交流思想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教研组里,教师建立了自己的人际关系,构建了属于自己专业活动的微观心理环境,对教师工作的情绪和心境起着决定作用。教研组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同行间相互学习的机会。这些过程中的学习,也是帮助教师度过高原期的方法之一。

③经验反思的行动研究。

现代教育观提倡经验加反思的行动研究。不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还是帮助教师早日突破高原期的最有效方式(如,写教育随笔、教学反思、教学后记,等等)。

2、学校层面

(1)“以人为本”的管理是教师度过高原期的重要助力。

①给教师以人文关怀。

即:要在感情上关心教师,在事业上支持教师,努力营造一个开放、宽松、良性的成长氛围。这样,当教师处于高原期时,就会少很多精神方面的压力和负担,从而为教师从情绪和情感上克服高原现象提供保证。

②民主管理要落到实处。

相对于外界推力,源于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才是其专业成长的根本动力。因此,学校应强调民主管理意识,强化自身民主管理,积极为教师创设展示自我的平台,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赋予教师更多的自 主权和自由度,并且,要改革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在自我发展方面的需求,以帮助教师在专业成长中找回自信,找到自尊,从而顺利突破高原现象。

③学校要加强针对性疏导。

如:采取多种形式了解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困惑;根据教师所处的年龄段、成长阶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其度过高原期;帮助教师设立专业发展的阶段目标,提升其职业胜任能力,让专业发展渗透到教师的日常专业行为,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帮助教师形成教育特色、教育风格、教育智慧。在专业方面,帮助其提高专业化水平和促进其专业发展。

(2)、高效的培训是提升教师能力的有效手段。

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行业培训,认真学习,高效、优质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如,各类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学科培训,等等。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校所提供的培训保障密切相关。

首先,要关注培训的有效性。可以根据教师成长的阶段性分群体进行分层培训,提高培训质量。每一学年都要制定总的师训计划和针对每个教师个体的学习计划,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归类。

其次,应注意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做到:形式上多样,内容上充满个性,既可以邀请名家进行专题讲座,也可以让教师谈谈自己的实践心得,还可以让教师间进行互动与对话,以帮助教师重新认清自己的价值。

(3)、教学科研一体化是教师体现价值的机会。

科研可以激发教师学习的欲望,让教育科研工作成为一种思想、一种行为、一种教育生活方式,为教师进一步提升、发展提供动力。在教育科研中,应遵循这样的四“点”;

① 在成功经验中寻找生长点;

②在现实问题中寻找突破点;

③在教育理论中寻找支撑点;

④在教育发展趋势中寻找挂钩点。

在教育科研中,还应坚持如下指导思想:反思即研究;问题即课题;经验即成果。

3、国家层面

(1)、建立高效的教师职前、职后培养、培训体系。

【卓越教师招聘网】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考与建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