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人生履历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期待的目光、思念的泪水、温馨的期盼,等等诸多化作成新年伊始我们奋斗的激情。回首往昔,我们哭过,笑过,悲伤过,也赞赏过,一路走来,我们更知晓那不是自我的自满与骄傲、失落与彷,那是挚友的认可、亲人的欣慰、社会的鼓励。新年伊始,尽管风起云涌、寒沙漫天,然而我们却用心灵之笔正在开始写就一个全新的人生。
英国诗人布莱克曾说:“一粒沙里看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堂,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恒。”新年伊始,人们尚沉浸于寒冬折磨之中,尽管大雪纷飞、万里雪飘,却宛若将人们带到了一个幽雅恬静、晶莹透剔的童话世界,给人一种精透的抚慰,一切都在净化,一切都在升华,一切又都变得纯洁而美好。骤降的气温,呼啸的狂风,让人们纷飞的思绪在深冬凝聚,悄然地绽放出一朵静谧的幽兰。
寒冷的冬日,孤寂留守于屋内,望着幽暗的夜色,我仿佛听见远处突然传来若隐若无、忽近忽远的钟声。或是中华世纪坛的钟声,或是秦淮河畔的钟声,或是姑苏城外的钟声,或是不远处弘法寺的钟声,若隐若现,助我在这静深的夜晚,放下狂妄,远离喧嚣、独自思考。若即若离的钟声,渐渐让我的思绪再次回到“偷得浮生半日闲”,1月3日新年第一场激烈讨论的读书会氛围之中。
1月3日新年伊始,阳光明媚,严寒有了稍许的停歇。下午时节,邀三五好友相约来到了一家隐藏于天津五大道一座小洋楼院内的书店———跨界书店,静谧的时光,“偷得浮生半日闲”,徜徉于书的海洋,开启了思维的碰撞。坐落于香港路20号无边集院内的跨界书店,门口阶梯被各式五颜六色的字样装扮一新,包裹簇拥下让人们在寒冷的冬日,感受到丝丝暖意。顺着阶梯往里走,发现隐藏于小洋楼的书店别有洞天。书店依次分为三层,一楼是咖啡厅,各式精美的饮品、蛋糕被工作人员巧夺天工般技艺制作出来;二楼是书店最核心区域———阅读区,两间卧室内摆满了各式书架、书桌以及供人们阅读的座椅,书架上错落有致安放着诸如历史、社科、哲学、物理、设计、美学等不同体裁书籍;三楼直通小洋楼天台楼顶,也许因为天气寒冷,亦或是担心人多拥挤,造成伤害,三楼尚处于封闭状态。
白色的书架、掉漆的楼梯、随处可见的蒲团、各种不同体裁的书籍,以及老式电扇、折扇、《书城》等老杂志,无处不在传达出一种兼收并蓄的包容。二楼阅读区有一张靠近百叶窗且能容下七八个人的桌子,透过百叶窗,斑驳的光影印在桌子上,沁人的暖意宛若时光静止一般娴静和谐。伴着和谐的暖意,我们围在桌子周围,开始新年第一场读书会,独享静谧的时光。
下午两点整,读书会正式开始。对于新年第一场读书会,尤其对于新年伊始的目标、计划、战略,正式开始后大家依次介绍自己关于读书,关于自我新年的愿景。有人讲,最近在读一些投资方面的书,原来走过一些弯路,希望新年可以让自己更富足;有人讲,最近太忙了,没有多少时间去读书,希望新年可以多弥补一下;有人讲,自己经常读心理方面的书籍,过去一年也开发设计了不少课程,希望新年继续精进;有人讲,自己最近读一些传统书籍、商业案例,让自己心沉寂下来,这也是新年的索求;有人讲,自己也是经常读一些心理方面的书籍,尤其疫情以来更让自己有了全新的思考。简短介绍完毕,新年第一场读书分享也正式启航了。
分享一 《烛烬》
分享人 程广斌
《烛烬》一本被世人遗忘且尘封多年的巨著,其作者马洛伊.山多尔———“一位将自我与内心理想紧密联系一起的人”,更是因受到多年排挤打压,而让世人忘却了这样一位大师的存在。新年第一场读书会,我给大家带来了匈牙利作家马洛伊.山多尔的作品《烛烬》,带领大家一起打开那个尘封已久的记忆。
马洛伊·山多尔,美籍匈牙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20世纪匈牙利文坛巨匠。1900年4月出生于奥匈帝国的考绍市,今斯洛伐克考绍市,其家族是当地名门望族———"格罗施密德"家族。1944年3月19日德军占领匈牙利,从父亲到儿子相继离世,再到自己的祖国的沦陷,马洛伊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梦想破碎带来的打击,感受着“无家”的伤感落寞。马洛伊本身既不倾向于激进的左派,也不倾向于保守的右派,其作品更是不属于任何一种现代派,没有任何现代意味,但却通过作品直接表达出一个世纪的平民化过程与传统价值沦丧的关系。这样的思维让马洛伊山遭到当局多方排挤打压,直接导致1948年马洛伊离开了故乡,先瑞士再意大利后美国,至死都没有再回匈牙利,并于1952年马洛伊移居美国纽约,但因其不愿同匈牙利当局同流合污,让他的书在匈牙利、在欧洲成了禁书。
1989年2月,马洛伊在美国圣地亚哥家中用一颗子弹结束了生命。由生到死,是流徙还是归去,马洛伊的一生都在践行着他的自由意志。从1990年开始,马洛伊的全部作品在匈牙利陆续出版,其精神、作品也成为了数位匈牙利作品的精神信仰。政府追授他匈牙利最高奖项---“科舒特奖章”,这是匈牙利历史上第一次将这一奖章颁发给死者。为纪念马洛伊.山多尔,匈牙利政府更是将“科舒特奖”改名为马洛伊文学奖,马洛伊追求一生的自由,到死才真正来临。
出版于1942年的《烛烬》,匈牙利名也被称作《蜡烛燃烧到尽头》。作为马洛伊最负盛名的作品,讲的是两人风烛残年的老人,时隔41后再次相遇,秉烛夜谈,宛若古希腊哲学家交流思想一般。作者透过两人秉烛夜谈,一起追忆了追求人性最原始、最完整的真谛,隐喻出风烛残年般一个时代、一个贵族精神的消亡,共同为曾经时代谱写出一首挽歌,而小说中的“蜡烛”成为了全书最重要的物件。
《烛烬》一书,自出版后便遭到了匈牙利当局的抵制打压,作品甚至一度和作者本人一起烟消云散。直至1998年,作家辞世10年后,《烛烬》意大利语译本登上了畅销榜,成了现象级的畅销书,消失半个世纪的马洛伊.山多尔及其作品,才重回人们的视野。其实《烛烬》中的主人公亨利克与康拉德其实更像是作者经历的完美写照,同是离开故土41年之后的追忆。而亨利克又像是马洛伊内心对理想世界的完美诠释。
马洛伊生长的时代正处于,与英国、法国、德国、沙俄并称为欧洲五大强国的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最后的辉煌。那时的帝国,在欧洲领土仅次于沙俄与奥斯曼帝国土耳其,人口仅次于沙俄与德意志帝国,机械制造仅次于英国、沙俄与德意志,更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粮食、石油储备国。表面的光鲜,内在却隐藏着巨大危机,王朝体制混乱,乱伦、手足相残惨剧频繁发生,若大帝国没有统一的语言、文字、度量衡、货币,民族、国家观念淡薄,致使一战后奥匈帝国被若干国家瓜分,成为了远去的帝国。然而奥匈帝国独有的“勤勉、爱国、有社会责任感、尊重学识”等贵族精神,却是多个时代不曾拥有的。
无论马洛伊还是笔下的亨利克,均不愿相信旧时代逝去的光阴,只因不愿抛弃自己内心那份特殊的“贵族精神”。所谓贵族精神,也可以理解为将自己个人与理想完全融合一起的精神,这是一种具有“勤勉、爱国、有社会责任感、尊重学识”的精神核心。然而随着一战二战的爆发,这种阶层已经逐渐消亡,人们的内心开始变得黑暗、肮脏,缺少了对理想的追求。一战后奥匈帝国被若干国家瓜分,曾经马洛伊的家乡考绍市,也离他远去,让马洛伊不知家在哪里。二战时期,伴随着父亲离世、儿子夭折、国家再次被占据,乃至自己最后的精神家园———藏书被毁,让马洛伊彻底心灰意冷,远走他乡找寻曾经那份独特的“贵族精神”。
被世人遗忘多年的马洛伊.山多尔,近几年重回人们的视野。而今我们读马洛伊的著作,我想最主要就是要学习他那种为了自由、为了梦想,义无反顾的斗争精神,以及不依附不附庸,接纳周围一切是非,抛弃自我内心杂念,始终保持自己心中的净土。
分享二 《原则》(一)
分享人 于晶莹
由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瑞.达利欧所著的《原则》,2017年一经出版即引起了全球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原则》可以说是达利欧一生奋斗的集大成之作,作者结合自身经历,详细记录了桥水基金对自己人生成功过程的反思,并试图给世人提供一套能通用的理念,帮助人们在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选择,所列出的生活和管理中重要的原则,均是达利欧多年来世界观和人生智慧的总结。
鉴于《原则》一书,章幅厚重,内容庞杂,按照书的结构,于老师计划将《原则》分成三次详细拆解,依次是我的历程、生活原则、工作原则。1月3日下午,“我的历程”分享开始前,于老师首先先问大家,究竟如何理解“原则”?大家顺着她的思路,想到“原则”是做事、做人的准则、原理、规范、计划等。接下来于晶莹告诉大家,所谓“原则”瑞.达利欧在书中给的定义认为原则是事物根本性真理,构成了行动的基础,通过行动让你实现生命中的愿望。众所周知,我们人生道路上难免一帆风顺,但当我们陷入困境时,不要自暴自弃,从内心深处出发,遵从我们自己的原则,定可以迎难而上,破茧成蝶。其实这正是《原则》一书倡导的根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原则,做出做正确的决策。
那么我们如何树立正确的原则,做出正确的决策?达利欧在书中告诉大家,原则树立应遵从三点,即独立思考、保持开放的头脑、清醒地寻找并发现最适合自己的事情。如果我们按照这三点去规划、去设计自己的原则,那么将会让我们自己的生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当然现实中不断有人说,制定原则、计划、目标时皆是遵从这三点出发,结果依然以失败而告终。其实究其根源,我们要多问问自己,制定原则时是否真正做到独立思考了,假若没有或者思考不系统,那么将会是自己人生中前进路上最大的阻碍。如何做独立思考,简单来说包含三个步骤,即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现实中与我们想要的差距在哪里,如何才能付诸实践让理想照进现实。
为了让大家更理解原则,更明白独立思考的蕴意,于老师给每人发一张纸、一支笔,要求在五分钟内,写下自己在2021年最希望达成的三条愿景。几乎一到新年初始FLAP,人们都会习惯性给自己罗列若干FLAP,但却经常出现如何实施、如何跟进、如何复检等问题。收到纸和笔后,略微思考后,大家在纸上写上了自己在新年最希望达成的三条愿景。有人写希望减肥、英语熟练、开发一门新课,有人写希望多读书、更富足、减肥,有人写希望多锻炼、投资成功、多读书等等。面对自己所设立的目标,我们多数人其实只是心血来潮,具体如何践行没有根本方向。
基于此,于老师结合《原则》书中道理,告诉大家所谓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预知未来,而是知道在每一个时间点上,如何针对可获得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回应。比如新年目标中,多数人都会选择减肥,但假若我们只是将减肥目标定为全年目标,而无每天、每周、每月具体实施目标,那减肥最终只有失败。只有将减肥目标细化到每天饮食、锻炼等小目标,逐次延伸,全年减肥目标方能实现。练习英语同样如此,针对英语听说读写为了实现全年目标,反推每天、每周、每月具体细化需要完成哪些目标,以此类推,这样目标方能实现。其实无论任何一个目标,我们都需要将其不断细化,然后再重新拆解,真正做到“旧要素,新组合”。
找到实现全年目标的途径,我们会发现其实实现成功的途径也是有原则的,即要让自己不断同比自己聪明的人交流、学习,不要急于发表自己观点,思考学习懂得归纳,并在系统应用中找到其中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点。慢慢的,按照此项途径,不断思考,我们会发现自己从事的工作,是一项可以让自己全身心投入的使命。而我们更会发现周围的人际关系也悄然发生了改变,我们关心对方,对方也在关心我们,这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有价值且充满爱的人际关系。
于老师告诉大家,有意义的工作、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树立正确的原则,独立思考、保持开放的头脑、清醒地寻找并发现最适合自己的事情,并将目标逐渐细化,一切都可以实现。无论制定何种原则,一定要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自己真正的目标又是什么,然后想自己为了实现这个既定目标需要做些什么。明白这些之后,制定完毕真正的原则,我们渐渐懂得,即便因为某事放弃了一些无畏的选择,但依然会追求到更优美的抉择。
一切的选择,一切的既定原则,一切的目标细化,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千面英雄”的不同层级。我们从出生逐渐步入社会,无论遇到何人、何事、何物,都会历经冒险召唤、跨越门槛、深陷深渊、脱胎换骨、终极恩惠、回到恩惠,最后回归自我,完整的“英雄历程”。完整的英雄历程,其实也是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设定原则,不断细化目标,不断投资自我的过程。
分享临近尾声,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我无法告诉你,什么样的生活对你是最好的,因为你需要自己做出选择。”《原则》第一部分分享结束,于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全新的原则思维模式,期待下次关于《原则》的主题分享。接下来大家对读书会分享书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讨论探究,细化目标,找到原则本质。
伴随着分享讨论的落幕,静谧娴静的新年第一场读书会也落下了帷幕。世上的鲜花会相继盛开,壮丽而不朽的事物会接踵而来!2020年,感谢相遇,2021年,一路前行;2020年,纵使荆棘险阻,2021年,依然笑对人生。回首往昔,淡化得失,看轻成败,忘记悲欢。面向新年,放下包袱,重燃希望,激活动力,只争朝夕!
最后附赠读书会推荐书目:《价值》、《月亮与六便士》、《心》、《华衫讲孟子》、《当下的力量》、《非脆弱性》、《黑暗的心》、《西藏生死书》、《次第花开》、《般若波若密多心经》、《快速成交》、《烛烬》、《原则》、《你原本无须这么辛苦》、《棋与人生———加里.卡斯帕罗夫自传》、《一个市民的自白》、《伪装成独白的爱情》、《反叛者》、《会饮》、《追忆似水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