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管理正确”思维,孵化超级IP

你不得不承认,有些人生来就与众不同,哪怕出身低微,也能实现逆袭。

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从八岁就开始打工,铲过雪、帮人看过孩子、干过搬运工……从学校毕业后,他靠着七拐八拐的关系,才勉强入职美国广播公司,简称ABC,是个卑微的社畜,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

但是他一直努力进取,汲取知识和技能,不断充实自己,最后厚积薄发,一跃而起,成为了不起的迪士尼公司的掌门人,而且,年薪高达3700多万美元,折合人民币,也得有两亿多。

他就是迪士尼的前任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格(以下简称艾格)。

乔布斯在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的时候,要求艾格在自己去世之后,接任自己在苹果董事会的位置。

当年,传媒大亨默多克答应收购迪士尼,但是有个前提条件,就是艾格在退休期限之后仍然留任迪士尼CEO。

股神巴菲特称赞艾格总是非常冷静、理智,而且通情达理,还很善于借助其他人来完成自己的工作。

比尔·盖茨读了《一生的旅程》之后,直接挥笔洋洋洒洒写下了2000字的推荐,还盛赞这本书,是自己多年来读过最好的商业书之一。

迪士尼、动画业,甚至好莱坞的格局都因为艾格的出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01

1951年,艾格出生在美国纽约长岛的一个清贫普通的家庭里。他的母亲是位家庭主妇,父亲是个狂躁症患者。

他从底层做起,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一步步从一个因为家里穷穿带补丁衣服出门的小男孩,成长为声名赫赫的迪士尼CEO。他是怎么实现阶级跃迁的呢?

格总是善于从逆境中看到好的一面,并从中学习获益。

从母亲那里,艾格学到了真诚和温柔。正是这样的性格,让艾格在身居要位之后,在与诸多大佬交往的过程中,减少了冲突,增强了信任,他是一个亲和力非常强的人。甚至,自大如乔布斯,都会私下谈起艾格时说:“我敬爱这个人。”

而从父亲那里,艾格学到了爱读书和“做好时间管理”的好习惯。读书让艾格开拓了视野,建立了对世界的好奇。懂得做好时间管理,则让艾格总是可以目标清晰地安排时间做对应的事情。当年,他第一次和迪士尼董事会成员进行面谈的那一天,早上参加了一场30公里的自行车比赛,晚上再精神抖擞地出现在董事会。

艾格就这样不断从逆境中汲取力量,让自己成长,最后甩掉了很多起跑线比自己靠前很多的人,受人仰视。

艾格非常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非常懂得及时舍弃自己把控不住的东西。

从15岁开始的时候,艾格就梦想能够成为一个电台主播。然后,他真的在一家小电视台,做了一年天气预报员和新闻特稿通讯员,结果他发现,电台主播这个职业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样能够让自己快速上手,并为自己带来快乐。于是,他选择果断放弃这个梦想,开始转向幕后。

艾格接手迪士尼的时候,迪士尼有很多前任管理团队留下的陈旧问题。加上艾格也是迪士尼前任管理团队中的二把手,所以,不管是迪士尼董事会内部还是外界,都不太看好他。但艾格却不受影响。他认为,与其被过去那些自己无法把控的事情牵着鼻子走,不如索性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艾格决定甩脱所有过去的纠结,把眼光放在未来。

在一浪接一浪的质疑声中,艾格为迪士尼未来的发展,制定了三条发展战略,分别是打造高品质内容、最大程度拥抱科技,以及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企业。

在之后管理企业的过程中,艾格也在不断践行自己的战略方针,最后,在他的带领下,迪士尼摆脱了困境,重回行业巅峰,而那些不断提出质疑的人也闭上了嘴,对他深表崇敬。

02

艾格在接手迪士尼之后,定下的三大战略之一,是带领迪士尼在最大程度上拥抱科技,把迪士尼打造成一个现代媒体公司。

当时很多科技公司崛起,逐步改变民众的生活。虽然在当时,迪士尼靠着在各地影院上映自己的影片,在电视频道播出自己的影片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但艾格还是担心如果迪士尼固步自封,拒绝拥抱科技,势必就会被时代淘汰。因此,与其被动等待“淘汰”,不如主动出击,拥抱变化,找到科技与内容或者说好故事的平衡点,建立全新的机制。

这意味着迪士尼要在电视频道以及在各地影院上映自己影片的同时,还要自己成为发行方,打造一个内容分发平台,想办法直接把自己的内容传播给消费者。而要想实现这一切,并购一个成熟平台势必是一条捷径。

经过数次商讨之后,迪士尼选择对一家叫做BAMTech的公司投资控股。这家公司本来是在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旗下的,拥有一套非常完善的流媒体技术,可以帮助球迷订购在线服务,包括实时观看他们喜爱的球队的比赛等等。而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做一些改动和升级,就可以适应迪士尼的影片传播。

迪士尼的科技改革,也引起了全球媒体大亨默多克的注意。因为他也一直在考虑如何推进科技创新。可他岁数大了,儿子也难堪重任。所以,他也想找到一个好的伙伴合作,并且推进公司的科技创新。

他在了解了改革的推进之后,这种想法就更强烈了。甚至,他直接就对艾格流露出了“如果艾格延长任期,自己就愿意让迪士尼收购自己旗下21世纪福克斯”的意思。要知道,21世纪福克斯可是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之一,旗下IP、人才,以及各种传媒渠道众多,要是能够并购成功,迪士尼也就实现了一个飞跃。

艾格对这个提议也很感兴趣。他迅速和董事会协调,最后以每股38美元,总共714亿美元,并购了21世纪福克斯。

并购成功,只是一个新的开始。这意味着,迪士尼的体系更庞大,而迪士尼的科技改革,还需要考虑接受福克斯的融入。可最后迪士尼依然在艾格的带领下取得了成功。

究其根源,是因为他们做到了三点。

第一,打破思维、颠覆业务。

艾格很清楚:在创新的每一步上,传统都会制造巨大的阻力。可是改变势在必行。与其固步自封,耽误时间,不如加快速度,夺得先机。

因此,他在迪士尼内部推行“打破思维、颠覆业务”。他从说服董事会出发,把自己的理念向他们传达,获取他们的支持,并在获得支持之后,迅速推行计划的实施,完成了对科技公司的投资控股,以及科技人员的引入。

这一切完成之后,艾格在推行迪士尼科技改革这件事情上,已经占尽了先机。

第二,做出新的规划,找到内容和科技的平衡点。

像迪士尼这样的公司,它立足的根基在于它能够持续产生优质内容。这个根基,是无论怎样都不能因为时代的变化、科技的介入,而发生改变的。因此,他在公司开启科技化改革,且并购了福克斯之后,决定重新调整规划,试图找到内容和科技的平衡点。

艾格觉得内容和科技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相互独立,在于这两者遵循的逻辑不同。而相互依存,则在于科技可以助力内容实现更好的展现和传播。

要想找到两者的平衡点,需要做的,是让专业的人继续在他的专业领域发光发热。因此,艾格准备继续给内容创造者提供好的内容创造环境,让他们可以专心于创意,也让科技人员专心研究该怎样去发行内容,去开发好用的应用程序、制作吸引人的用户界面等等。

而在独立工作的同时,他们也可以在彼此需要的时候配合。就像科技人员可以抓取并整理消费者的数据,为内容创作者提供支持,内容创作者也可以在科技人员设计应用的时候,帮他们把关确认,他们设计的东西是否背离内容的核心。

第三,调整激励机制。

推行新业务的时候,管理者必须意识到,新业务在开展期间,并不会那么快就见成效,也很难在短期内就帮助企业实现大的收益。

可问题是,很多企业都是把业务成功与否,和参与项目员工的收入挂钩的。

迪士尼当时也面临这样的困境。艾格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他不愿意那些付出心血,参与新业务推进的员工吃亏,也不愿意看到员工因为收入与付出不匹配,而开始产生不满,变得懈怠。因此,他找到董事会的薪酬委员会,要求调整薪酬机制,方法就是把用业绩来决定薪酬的方式,改为用对新业务的贡献度来决定薪酬的方式。甚至,对于贡献很大的人员,迪士尼还会直接为他们提供无偿配股。

虽然这种考核变得主观了很多,可是艾格一直被员工所信服,所以没有人反对这个提议。

而在这些措施的推进之下,员工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员工也愿意尽己所能为企业做贡献,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也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带领企业,尽快达到理想的目标。

很多人觉得,老板要学会套路,要懂厚黑学才能立于不倒的地位,但艾格却反其道而行之,靠真诚走出了另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03

乔布斯就因为艾格前任CEO迈克尔,对迪士尼的印象十分恶劣,并且还直接放言,自己再也不会和迪士尼打交道了。

可艾格究竟做了什么,居然让乔布斯这样一个自大的人,甚至还心甘情愿接受了迪士尼的收购,成了迪士尼股东呢?

一、艾格很真诚。

不同于迈克尔的傲慢与固执,艾格是个很愿意承认自己不足的人。就像他很轻易地就能承认,在当时的情况下,乔布斯领导的皮克斯,动画做得就是比迪士尼好。而迪士尼要想破局,最好的办法就是和皮克斯建立一些合作,实现互利。

可问题是艾格知道,乔布斯却不明白,或者说乔布斯即使明白,也未见得想要待见艾格。于是,艾格另辟蹊径。他从自己喜欢,和乔布斯爱好和擅长的东西下手,企图和乔布斯找到一些共同话题。

思考了很久之后,艾格想到了一个和皮克斯没什么关系的想法,但可能引起乔布斯兴趣的事情。

艾格是个非常狂热的音乐爱好者,也是苹果公司iPod的忠实用户。在听歌的过程中,艾格也常常在思考电视的未来,他想到如果电视节目可以在电脑上点播,一定对整个行业都是一个颠覆。要知道,艾格产生这个想法的时候,距离iPhone问世都还有两年。

艾格把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乔布斯。巧的是,乔布斯对这个想法非常感兴趣,甚至说,他早就有了这个想法,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初步的规划。

在逐渐交往的过程中,艾格的真诚给乔布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乔布斯开始慢慢对艾格改变印象,也开始对艾格背后的迪士尼扭转了印象。

其实,这也就应了艾格曾经说的,作为一家公司的领导者,你就是公司的门面。说白了,就是你的价值观——你的正直、得体、诚信以及你在人前的一举一动,都是公司价值观的体现。而别人对你的看法,也就是他们对你企业的看法。

二、个人情感的建立。

扭转印象之后,艾格和乔布斯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两人的私交也越来越好,建立了良好的个人情感。

在一次次商谈聊天的过程中,艾格看到了收购皮克斯的希望,虽然他本人都怀疑这可能是个错觉。在和董事会商谈,得到董事会松口的支持之后,艾格马不停蹄地开始和乔布斯联系,准备商讨自己的想法。

他直接打电话告诉乔布斯说:“我在思考我们两家公司各自的未来景象。你觉得迪士尼收购皮克斯这个想法怎么样?”

很真诚很直白,直截了当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艾格等着自己被拒绝,可乔布斯却在沉默了一会儿之后说:“你知道吗?这不算是世界上最离谱的想法。”

当时的艾格不知道的是,正是自己的真诚直白,加上他自己本身具备的实力,让乔布斯在他身上看到成功的可能。因此,乔布斯也愿意给艾格机会,继续谈下去。

而乔布斯在确认了并购方案的可行性之后,没做任何表态,只是给了艾格去皮克斯了解皮克斯的运营状况,以及和皮克斯的另外两位合伙人——动画界的天才大佬约翰和艾德直接面谈的机会。

这对艾格来说真的特别重要。要知道,艾格想要拿下皮克斯,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看中了这两位天才的实力。

艾格继续用真诚的态度和他们面谈。他明白这两人的最大顾虑在于,害怕皮克斯被并购之后,就不能维持原有的风格和文化。

因此,艾格先抱着同理心,分享了自己经历公司被并购的经历和心情;再针对他们的顾虑,向他们承诺,迪士尼收购皮克斯,看中的就是皮克斯本身文化的价值,所以收购成功后,迪士尼也会精心呵护,而不是破坏皮克斯的文化;最后,直击需求点,他说,“并购不是削弱谁,而是强强联手,也让他们可以在更大的画布上作画”。

在并购成功之后,艾格也是严格按照自己当时的承诺去落实的。

他会和董事会协商,保留皮克斯的经典“跳跳灯”开场,只是在这个开场之前,加上一个迪士尼的动画开场,形成一个“迪士尼·皮克斯”的特色。

他也会继续尊重皮克斯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就像他会给皮克斯开绿灯,让他们继续使用原有的邮箱地址,大楼外悬挂皮克斯商标,也保留他们之前欢迎新员工的仪式,还有每个月一次的啤酒狂欢。

除此之外,艾格为了让迪士尼和皮克斯的人才足够的自我发挥的空间,改变了迪士尼前任CEO的集权管理模式,对员工充分授权,而且极为信任他们。

所谓集权管理,就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在这种管理模式之下,企业高层拥有最高的决策权,可以控制整个企业内部的活动。像迪士尼,在迈克尔领导的时候,公司的几乎所有“非创意决策”,都是由一个叫做“战略规划部”的部门定下的。

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这个部门的人确实集中了很多最顶尖院校的工商管理尖端人才,也能辅助迪士尼做出很多有效的决策。但问题是,这样的集权管理,让下面各个业务的负责人没有发挥的余地,也削弱了这些负责人的工作积极性。这样就导致了很多工作的开展变得很不顺利。

而为了不让这样的组织结构成为整个公司发展,以及皮克斯并入迪士尼后的障碍,艾格也开始带领公司实施改革。他在慢慢削弱战略规划部对其他业务部门的掌控,等到皮克斯并入的时候,皮克斯的天才们已经几乎可以脱离这个部门的掣肘。

艾格就这样按部就班,不折不扣地完成着对皮克斯的承诺。用艾格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在这种事情上,我是不会耍心机的。”因为他深知,招募和留住天才都需要足够的真诚。

也正是因为艾格的真诚,在并购皮克斯之后,迪士尼又完成了对漫威、福克斯等企业的并购。

艾格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强者,他身上也没有大男主光环闪耀,可以披荆斩棘,无往而不胜。但他仍然用自己的方式,登上并且坐稳了迪士尼领军人的位置。

究其原因,艾格是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他善于管理自己。所以,他总是懂得在逆境和困境中汲取力量,把所有不利因素变成自己成长的养分。而在之后的工作生活中,他也懂得规划好自己手头的一切,想清楚优先事项的排序,并在之后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把能做到的事情,做到极致。

他也很擅长管理企业。他总是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搞清楚企业最需要什么,也想明白如何满足企业所需人才的个性化需求,并在搞清楚这些需求之后,快速找到满足需求的方法,为企业和人才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而艾格的成功也是可以复制的,因为他采用的管理方法不只在迪士尼和他自己身上适用,也适用于其他企业和个人。

(图片来源:360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打破“管理正确”思维,孵化超级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