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游记(二)——纪晓岚故居

      北京是一个文化历史名城,各种历代名人的故居很多。在这种充满人文气息的古城中,每一砖每一瓦在不经意间就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5月2号下午,我们从大栅栏回来之后,沿着骡马市大街走到珠市口,发现了路旁有一个地方人群进进出出,走近一看,原来是纪晓岚故居,真是意外的惊喜!便立即买了票进去参观。

      说起来很惭愧,由于所读史书很少,对纪晓岚的了解还停留在电视剧《铜牙铁齿纪晓岚》的感性认识上,他的形象是敢于和腐败做斗争,足智多谋的正面人物,是和贪官和珅斗争的英雄。对于文学作品我们不说什么,今天参观了纪晓岚故居之后,对纪晓岚的一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回来之后,我上网查了查有关他的资料,百度对他的介绍是这样的:

      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吴观弈道人,清代文学家。河北献县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21岁中秀才,31岁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纪晓岚故居的地址是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241号,就在虎坊桥的东北方向。占地面积不大,大约1200平方米,是两进四合院,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小院很漂亮,前院有藤萝,后院有海棠,据说都是纪晓岚所种,院内行走有游廊。故居保存完好,历经二百年风雨沧桑,仍然富有历史韵味儿和文化积淀。故居原为岳飞21代孙岳钟琪住宅,后被纪晓岚父亲买下,纪晓岚11到39岁,48到82岁在此居住,共住62年。

      纪晓岚故居曾是共产党员刘少白的寓所。所以也是红色教育基地。


      纪晓岚故居门口有一颗很大的紫藤树,据说是纪晓岚所栽种,紫藤花每年都开得很漂亮。紫藤树现在被保护的很好。  门口有纪晓岚的雕像,一手拿着大烟袋,一手拿书,坐在门口笑迎八方客。让人感到不快的是,纪晓岚的大烟袋不知道被谁给掰去了,这让人很遗憾。传说巨大无比的大烟锅竟无缘一见。

      走进院内,两侧是两道长廊,上面挂着红灯笼,走廊的尽头是几棵造型各异的石头。院里的几棵古树和两侧坠映的灯笼,文人雅客的情怀即刻体现出来了。

      院内有有一块大型的奇石,绿色植物完全遮盖住了石头的形状。石头的后面是一颗高大的海棠树,据说是纪晓岚亲手栽植,距今已有300多年,树下是一尊纪晓岚的雕像,旁边有一个女子在弹琴。

   

   



      四合院的最前方是纪晓岚的会客厅,两百多年前纪大人就是在这里接待的客人。进入会客厅正对面是一副纪晓岚的画像,据说是纪晓岚纪六世子孙所画,在画像的正上方是一副扁额,书:阅微草堂旧址。

      大堂的两侧,除了一些古朴的摆设外,就是北京各个景点都有的景泰蓝了。

      步入后院,进入“南书房”。书房温文雅致,掩映静逸,充满着文雅的书卷气。墙上四周写满了“福”、“禄”、“寿”、“喜”等字幅,都是纪晓岚亲笔所书。

       

      纪晓岚身为一代大儒,四库全书的总篆官,房内自然少不了书籍。案铺上、书架上都摆满了各种书籍,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更多的是四库全书的各种版本。管理员正在给前来参观的人员进行讲解四库全书的来历,有不少带着孩子的父母买了四库全书的简缩本,从小给孩子文化的熏陶。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36000余册,约八亿多字。规模是《永乐大典》的3.5倍。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初稿完成,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全部完成。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

        纪晓岚主持编撰了流芳百世的《四库全书》,而他自己留下了却是一部《阅微草堂笔记》。这部书记载了他八十一年的人生经历和体验,文体有记叙和寓言故事等。

        纪晓岚作为清代重要的政治家、学者,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国家的稳固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他的故居很小,与和珅的恭王府比起来确实太寒酸了。(目前他故居的一半已被旁边的晋阳饭店所占据)。人的一生就像初冬满地的树叶一样,经历过繁盛和衰败的过程。纪晓岚先生虽然已经走了216年了,但是当我们翻阅《四库全书》的时候,我们还会想起他。

    在一个角落的书架边,我也假装一个文化人,拍照留下来一张照片纪念。

      漫步院内,学习其中,转了两圈过后,走出纪念馆,遥想回荡,思绪起伏,对纪晓岚的了解有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京城游记(二)——纪晓岚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