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马”不是浮云

    人的一生中至少有两次奋不顾身,一次为爱情,一次为了梦想——卢庚戌

图片发自App

    据《仙游县志》《福建通志》记载:二千多年前西汉武帝时,传说江西临川何氏兄弟九人到九鲤湖炼丹,丹成乘九鲤升天。“仙游”由此得名。游不必远,有仙则名,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传统工艺仙作红木家具闻名遐迩。

  初识仙游,是好几年前的暑假,陪好友自驾逛红木家具城,就那次认识红木材质昂贵的金丝楠木到普通的红酸枝,价格迥异,收藏价值大不一样。家具里最难得的黑沉木,坚硬如钢,重如磐石……

    再次踏上仙游,是到仙游一中听课观摩,匆匆一别,也是此去经年了。

    茅庐犹三顾,仙游何以堪?

    三顾仙游,机缘巧合也颇费周折,搭上了仙游国际马拉松报名的末班车,参阅了诸多大神的参赛指南,还有见诸报端的极端事故警戒,半程马拉松的杀手面目,令人不寒而栗。毕竟,半程马拉松的终点不是21.9075公里,是安全回家。正因为第一次报名参赛,又不想放弃夭折,经验能力不足,刻苦来凑,不到一个月的跑量, 史无前例噌噌突破100公里,数字不说谎,可见一斑。

图片发自App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长跑的神菜必须用长跑的方式来检验,就如男人的问题必须用男人的方式来解决。

  检验时刻如期而至。组团包车,5:00天未破晓准时出发,虽交通管制蜗行,却也按预订时间到达,容不得忐忑,通过安检,跨过门槛,脚底触及赛道,明显感觉到了脚下热潮涌动,头顶航拍机徘徊聚焦,来自八闽跑团旌旗猎猎,一场跑者的欢庆盛会在空气里蔓延,感染着。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7:30发令枪响,全程队员出发,间隔不久,半程马拉松的上道了,经过起点计时点时,还是一蜂窝,摩肩接踵,人潮拥挤,有好事者冲着头顶的航拍机摆拍,不求跑得快,但一定要帅,说不定还可以上头条呢。

图片发自App


    努力奔跑,折返点是方向,过了玉田大桥,队伍疏朗了许多,耳边清晰听到了警戒线外热心观众呐喊加油声,显然,这种情景作为长跑散户、孤独者从未有过的体验,调整呼吸,摆臂加快频率以回应他们的鼓励,一路向西向北,嬉皮士打扮,醉酒济公,赤脚大仙逗得路人尖叫嬉笑,原来在娱乐自媒体时代,跑步还可以这么玩。

图片发自App


    志愿者引导进入折返点,先头部队已经迎面从护栏边急驰而过,带着胜利者的骄傲,应景想到了《未生》里的一句台词:无论我多早迎接清晨,在路上都会有人在。我以为别人还在梦乡,但无论什么时候,这个世界都比我快一步。“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当下能做的是,向着已选择的路义无反顾。

图片发自App


    肌肉的记忆里,不远处标志的14公里处,是一道身体极限的坎,保持节奏,分散注意力,空白的头脑中翻涌《滕王阁序》片段,飞速大脑颠三倒四竟也默背一遍,奇怪的是不知不觉顺畅地越过坎,当你特别专注于目标时,离失败也就不远了,适时转移目标,成功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也许就是心理学所谓的“目标颤抖”吧。

图片发自App


    马拉松最难的在下半程,比的不仅仅是耐力、速度,更是意志品质的考验,平常19公里撞墙,甚至虐到怀疑人生,寻找假想目标,分散痛点,也许是最好的忘却,赛前资深跑者告诉我:队伍中头戴兔耳帽,系着心形氢气球是组委会选拔的,完赛不同时间配速员,紧跟他,心里制定的小目标或许会实现,抬头余光所及看得到的上下有节奏颤动的红色氢气球,赫然写着1:45,犹豫了,要是紧跟就算是偶得,最后的结局就是崩盘,也许是弃赛上了收容车,要是苟且踩着自己的影子残延,最后的6公里如同挣扎,徬徨间,关节老伤暗示隐隐作痛……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跟!”,心底里涌起的意念告诉我,“即便是不给自己的第一次留遗憾,至少不应留阴影”,前头队员一次次回眸目光的牵引,配速员友好的鼓励,顿觉呼吸顺畅多了,先前临界点上唇焦舌燥,呼吸沉如风箱,缺钠导致电解质混乱头晕呕心,却似擦肩而过,近了,近了,终点处观众,拉拉队两旁排起长队,朝着从终点奔涌而来的队员,招手欢呼。越过最后计时点,如同考完最后一科走出考场的高考生,不必在乎输赢,不必纠缠对错,一切清零,待从头……

    “仙马”,不会是过眼浮云,是一次身体和灵魂的调和与对话,一次毅力的淬炼。

    且行且吟,且吟且听。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仙马”不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