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孟子》

小时候读金庸,看《聊斋志异》的电视剧,高考完读《红楼梦》。其实,现在想来是完全没看懂的。因为,连起码的人性都没有概念。只对金庸笔下的侠义精神着迷;也仅仅记住了《聊斋志异》里的漂亮狐仙和文弱书生;《红楼梦》只看到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悲剧情感。

如今,才懂得书里的故事不过是现实的戏剧性表现。人性,远比自己所设想的要复杂与难辨。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学说,自己都是坚定的性本善论支持者。当然,这需要我们刻意的正向引导。

从未曾想过,会花数月学习孔孟老。尤其是读到《孟子》,不仅感知到那句“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更是深深被感染和汲取到力量。能够不被世俗目光所影响,始终坚定地走自己的路,这本身就不是容易的事。孟子却不惧与世人为敌,勇做帝王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践行着。

01 不做欲望的奴隶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说:“修养心性的方法没有比减少物欲更好的。某人清心寡欲,纵然不排除早死,可能性也不会太大;某人欲望强烈,纵然不排除长寿,可能性也会极低。”

译文有些过于僵硬了,其实更可以理解为修养身心的方法中最重要的是寡欲,不是说无欲无求,而是不做欲望的奴隶,不让它变得特别的旺盛。

正如前不久最火的防腐败纪录片《零容忍》——人一旦被欲望吞噬,罪恶就没有边境。似乎贪婪没有尽头,所有的美好都想据为己有。

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也是如此。一旦有了欲求,也就容易被他人操纵。甚至,会为了一些事物丢了原则。当欲望成为习气,善良也会被左右。

02 乡原即伪君子?

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曰:“‘何以是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1?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万子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2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问道:“怎样的人才可以叫他好好先生呢?”

答道:“〔好好先生总是议论狂放之人说:〕‘为什么如此志大而夸夸其谈呢?说的挨不着做的,做的也挨不着说的。只是说,古人哪,古人哪。’〔又议论狷介之士说:〕‘为什么这样落落寡欢愁眉苦脸呢?’〔又说:〕‘生在这个世界上,为这个世界做事,只要过得去便行了。’事事迎合,处处讨好的人就是好好先生。”

万章说:“全乡的人都说他是个诚谨善良的人,他也到处表现为是个诚谨善良的人,孔子竟把他看作戕害道德的人。为什么呢?”答道:“这种人,要非难他,却又举不出什么大错误来;要讥刺他,却也没什么可讥刺,他只是向世间通行的恶俗看齐,和这个污秽的世界合流,居家好像忠诚老实,行动好像清正廉洁,大家也都喜欢他,他自己也以为正确,但是不能和他一道走上尧舜的大道,所以说他是戕害道德的人。孔子说过,厌恶那种似是而非的东西:厌恶狗尾巴草,因为怕它把禾苗弄乱了;厌恶满嘴仁义行为相反的人,因为怕他把义搞乱了;厌恶巧舌如簧辩才无碍的人,因为怕他把信实搞乱了;厌恶郑国的乐曲,因为怕它把雅乐搞乱了;厌恶紫色,因为怕它把大红色搞乱了;厌恶好好先生,就因为怕他把道德搞乱了。君子使一切事物回到经常正道就可以了。经常正道不被歪曲,老百姓就会振奋兴起;老百姓振奋兴起,就没有邪恶了。”

03 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最后这一大段都在批判看似好人的人。这些人,似乎有些笑里藏刀,扮猪吃老虎的典型特征。他们可以为了自我利益或目标,极尽所能的表现与之相匹配的属性。

所以,他们不会轻易说出真实的内心想法,更不会给予他人予以评判的机会。他们看似什么都没做,却掌握着道德评判的标准。不做事永远都不会错,永远都有机会指责他人。

都说21世纪,人与人的差距在于认知。那么,认知差异的重要性或许更体现在批判性思维。我们似乎宁愿选择花钱相信看似有理的人,却不愿意自己安静的品读经典,剥夺自我判断的能力。

眼见为实这个词语,远偏于真理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