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祭祖,叹先辈沧桑,心怀感恩,忆岁月悠悠

(齐帆齐微课)

                相聚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对清明节的固有描述。但是今年的清明节天气出奇的好,晴天,20度左右的气温,让人感觉格外的舒适。


清明相聚

清明也是相聚的节日,特别是近几年来,新冠疫情肆虐,传统的过年相聚已经有好多人不能回家,好多的亲人不能团聚。四月的清明,春暖花开,草木一新,在外地的哥哥姐姐弟弟侄儿们都想回家了。

妈妈听说哥哥,姐姐,弟弟,侄子们要回来,高兴的不得了。我们这个大家庭,现在家里就剩妈妈一个老人了,妈妈牵挂着在外的孩子们,同样,妈妈也是亲人们的念想和牵挂。

所以清明前妈妈提前回到老家。妈妈要准备给我们做清明面。用白蒿,刺角,菠菜手工做的绿色面条和白色的面条相间,早早做成凉面,抹上自制的菜籽油,也只有老人们亲手擀的面条,才可以称得上是正宗的清明面。

妈妈先一天下午擀好清明面,她觉得现在眼睛花看不清楚切面,害怕切的不够匀称就用切面机子把面切成长长的细条,其实是妈妈用心了,即使她自己切的不匀称,也比我们做的好多了,这是妈妈的心意,谁让我们就惦记着老家的清明面呢。

                上坟

哥哥,姐姐们回来了,我们先去上坟,清明节祭奠逝去的亲人,告慰亲人,探望亲人是祖训。给亲人们修坟,除草,献花,焚烧纸钱,元宝是后辈人对先人的心意,让先人们在另一个时空里衣食无忧,荣华富贵。

心系父亲的弟弟

弟弟打工忙,特意请的假回来上坟。他说他梦见我的父亲对他说墓地漏水了。老板说忙,问他能不能不回,他说必须回,因为他已经心慌慌的了。所以回家来,他惦记着去地里要带铁锨,要把父亲的墓地平整好,不能有缝隙,不能让雨水漏下去。

不知道先人们有没有灵魂?他会托梦给他的亲人们。通过弟弟,我相信人是有魂灵的,只要你思念他,他会和你心意相通。

上完坟,我们去了大姐,二哥心心念念的栗园村,这是爷爷奶奶和父亲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从小至大,我也时常听父亲和母亲谈起,依稀还记得父亲每经过一次山上,就会给母亲描述,山里的土墙还能看到,碾盘还在。母亲也常常说门前有个大大的核桃树,结核桃时能垂到地面,坐在地上就能够到核桃。父母亲口中的山上就是栗园村。

在外的大姐,二哥,他们老是记在心里,挂在嘴边。二哥不知道已去过几次了,他是每回来有时间就去。大姐没有去过,每次回来都说她想去栗园转转,都因各种原因没有成行。

寻根之路

这次清明回来,去栗园村列在哥哥姐姐们的计划之中,所以上完坟在家里吃了妈妈做的清明面,我们一大家子十几个人就向栗园村出发了。

                寻根

2018年国庆期间,我曾经去过栗园村一次,那是大弟带我和妈妈去的,那次之行我曾写了《旅行,不只在远方》做为记录。二哥说我那次去的不是正宗的爷爷奶奶住的地方,他带我去看看当年的真迹。

一路之上,满山遍野开得最多的是明黄的连翘花。连翘是山里的一种中药材,记得去年的收购价格相当不错,人们竞相采摘,如此富饶之地可以满足山里人靠山吃山的生活,可见当年的爷爷是相当有眼光的。

爷爷的砖窖

在一块山坡上,二哥叫我来看,这里有爷爷奶奶和父亲当年居住的旧址。我们从山路走向山坡,在荊棘中穿行,在荒坡之上,看到了废弃的窑洞的顶部。二哥说,起先这个窑洞是一个废弃的砖窑。至于说这个砖窑什么时候烧过砖,无从考证。

栗园村位于庙山的怀抱里,庙山上有个神庙,十二盘的尽头有个山神庙,所以人们推测这个砖窑可能是修这两座庙时所建。

爷爷奶奶最初就是住在这个曾为神庙烧过砖的砖窑里,砖窑里仅能容纳一个炕,砖窑外边搭个棚就是厨房,白天烧火做饭,晚上要把铁锅搬进窑里,以防小偷觊觎。在我看来,在那个年代,祖辈为了生计的艰难不易、艰辛求索,既有历史渊源,又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值得后辈们深刻铭记。

爷爷奶奶最初就是住在这个曾为神庙烧过砖的砖窑里,这久远的传说,为这窑洞增添了些许神秘,在那个年代,有山神庇佑,能遮风挡雨,就是一块福地。

大姐说她曾经在这个窑洞里住过,让我觉得很亲近,赶紧给大姐和窑洞留影,远在银川的大姐常常怀念的不就是这一刻吗?回回梦里回山里,每回都说她想去,今日总算圆梦了。

大姐和砖窑

和我们一同去的还有大哥高小、初中的同学皇进虎,现在还住在栗园的村子里。二哥和大哥相差三岁,那时随着大哥一起玩耍,兄弟俩一起上山陪爷爷奶奶,和进虎哥也很熟络,每次去栗园村必去探望。他向我们讲述着爷爷奶奶父亲居住时的许多往事。大姐说在这个砖窑前边曾经还打了一个土窑洞,但是没有完工就坍塌了。

而现在留在我眼前的就是一个山坡,挺陡峭的山坡,杂七杂八的长着很多树和杂草,核桃树是其中之一,大小参差不齐,都是自然生长。在这山坡之颠,我不得不惊叹爷爷奶奶的生存能力。

我问二哥这怎么住呢?怎么生活呢?

二哥说,当年的人在这里顺坡挖个窑洞,把这里的荒山荒坡开恳出来,种点庄稼,就养活着一大家子人,有许多外地逃难的如河南、安徽、山东的曾住在这里,适龄的女儿会嫁给这里的小伙子,就此定居下来。而我的爷爷奶奶在这里开垦了成百亩地,算是勤劳能干的人了。

爷爷栽的核桃树

在这窑洞边的荊棘丛爬上去就是一块平地,这是我当年去的地方。在这块地上有一颗核桃树,看起来是年代最久的,母亲当时也是看见这个核桃树说就是这里了,她记得那棵树的样子。从这个核桃树旁的山路往北就是去爷爷的地里漕渠的路。二哥说爷爷奶奶大概是1968年左右离开这里回到凉泉的。现在五十多年过去了,许多当年的东西都消失了,只有这棵核桃树还在。这棵树现在是这里最有年代感的景物。

祖屋旧址

一眼望去,这块平地现在是绿草覆盖,山花烂漫,我们印象里的一切已留给了岁月风尘。对面的空谷,山坡上,风景依然是那样的秀丽。望向远处清黛如蓝,云雾濛濛,让人心生向往。当年的爷爷奶奶虽然辛苦,住在这里也是殷实富足的,这里的环境是这样的清雅独特,吸天地之精华,孕万物之灵秀。所以是爷爷奶奶的福德护佑着后代子孙们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心怀感恩之心立足于天地之间,在天南地北独领风骚,不管是硕果累累,还是默默无闻,都会兢兢业业,无愧于心,无愧于先辈。

祖屋远眺

二哥告诉我这块平地旁,当年坐北朝南盖了两间草房子,南边开着个门,后来在东边续盖了两间,房子中间有一个门把两次盖的房连通,西边那两间养着两头牛,盘着一个土炕可以住人,东边那间有土炕和锅台,能住人和做饭。

二哥画的当年居住图

房子前边我们站的地方是收庄稼的场,场边就到了地埝边,埝上曾经有一颗很大很茂盛的核桃树,核桃树上有一个大大的喜鹊窝,有一米多高,喜鹊叽喳喳喧嚣着这里的沉寂。常言说,喜鹊叫, 福气到,喜事到,这么平常的山坡上还有如此典故,吉鸟常年相伴,这真的是一块吉祥之地。

在这个地埝底下是一块种庄稼的地,地边上是一条东西的路,是通往橡树林的路。房子的西北方向有一棵核桃树,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核桃树,核桃树和房子之间有一个石碾子,用来磨面粉和饲料,我的大妈,我的妈妈们常常在核桃树下织布纺线,做衣服。

今天已看不到往日的核桃树和石碾子,我只能在心中勾勒着当年的烟火气息,想像着大家庭的和谐安宁,宁静中的快乐繁华。

大姐牢牢的记着那颗核桃树,她一走上来就问,那核桃树还在吗?当年的他们喜欢在这里陪爷爷奶奶,所以他们对这里感情很深。

我想象着当年的爷爷奶奶们坐在那棵大核桃树下的样子,爷爷席地而座,叼着一支旱烟,面向山谷,吸一口吐一口烟圈,一定很惬意。白天他们在树下乘凉,做活,夜晚就着月光,听虫鸣鸟叫,看萤火飞舞,闲话家常,在我心中,那简直是世外桃源的日子。

祖屋墙体遗迹

二哥和进虎哥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这里的一草一木,讲述着已逝的风景,滴水涯,山神庙,十二盘……,讲着爷爷在房子东边滴水涯旁挖的两眼泉子,一个用来做饭,一个用来洗衣服喂牲口浇地,水是万物之源,有水就有了活路,就有了生存的根本。我对爷爷没有印象,母亲说爷爷去世时我不到一岁,而爷爷勤劳智慧的形象在我心中越来越高大。

从这个泉子往北上坡可以走到现在的刘坪林场,当年的刘坪林场不是国有,还住着几家人,二哥还记得其中一户叫刘万平,后来回到北疙瘩村了。向东翻过东梁上坡就到了十二盘,是回到我们村子的路了。在那个年代,这是回村的必经之路。如今,公路已修到了栗园村囗,我们是开着汽车来的。真的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相信爷爷奶奶和早逝的亲人们在天一定有灵,今天一定随着我们也到了这里故地重游,感叹世事变迁,盛世铅华。

这里曾是他们的乐园,曾是他们的童年,曾是他们的衣食之源。跟着二哥身临其境,听他和进虎哥忘情地讲述,我对这片山坡产生了深深地依恋之情。

祖屋遗迹

回家时,妈妈说忙罢的时候再来。只有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会对这里更不舍,就如妈妈,大姐,二哥。他们当年步行往返于这里和家,学校无数次,和爷爷奶奶住在这里能吃饱穿暖,在当年就是富足的生活,留下了他们的许多念想和快乐。

大山的熏陶,爷爷奶奶的勤劳朴实,艰苦年代靠自己的双手自给自足,自力更生,以求温饱,这些无形的精神财富已刻在我们的血液里,由长辈讲给小辈,年长的讲给年幼的,让后辈人懂得艰苦奋斗,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回馈。

清明节是祭奠先人,怀念先人,看望亲人,更是寻根问祖,感念先人的勤劳朴实,高风亮节。我们踏着先人的足迹,走一走先人们走过的路,心怀感恩之心,让先人护佑后世子孙平平安安,安享繁华。

漫山遍野的连翘花

清明清明,气清景明,亲情悠悠,悠悠亲情,走过风和景清,走过热闹欢笑,我们漂浮的心如那漫山遍野的连翘花明丽而纯净,宁静而祥和。


22年年度营清明主题文第56篇3706字,共累积70175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寻根祭祖,叹先辈沧桑,心怀感恩,忆岁月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