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包子

我出生于80年代末,我的童年是90年代,那时候家里经济条件还不是特别好,但爸爸一到周末,就会带着我去包子铺吃包子。

包子铺位于东门老街,门脸很陈旧,木门木窗,进门有一张长长的桌子,上面整整齐齐陈列着喝粥或放包子的碗具,桌子上很醒目放着一个砧板,砧板上的肉叮叮当当有节奏的剁着,剁好的肉馅调好料(陷料很有讲究,农村人饲养的土猪的五花肉剁成馅,加上本地的大葱生姜,这样的肉馅质量高,才会受食客欢迎,加入盐巴,就和好了。)就被人一刻不停的包成均匀的约大鸡蛋般大小包子,放进蒸笼大火蒸,约10分钟就可以出锅了。本地人吃包子一盆优质的辣椒酱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由本地朝天干红椒在磨房里磨成面,泼上开油加上香葱末姜末大蒜末花椒油酱油醋以及水淀粉勾芡制成的,吃包子最好来上一碗熬上2个小时的绿豆粥,就更香了。

我吃包子的时候,总是小口小口的咬着,陷里面浓浓的肉香葱姜香以及那种难以言喻的奇香就会吸入鼻孔进入喉咙,实在是好吃极了,辣椒酱的香辣味地道纯美浓郁是本地的特色,我总是喜欢贪多,结果嘴巴就上火,几个星期长着火泡,但是没有办法,就是爱这个味道,好了以后继续又吃。

这种包子的味道一直伴随我长大,后来家里条件越来越好,也会吃市场上出现的各式各样的新包子,门面洋气,可这些包子,大多都是机器加工速成的,肉馅是饲料猪肉,没有肉香味,菜是超市购买的外地菜,平淡如水,即使外形再好看,广告打的再响,也勾不起我的食欲,小碟里配的辣椒酱,也是粗滥的汁水,使我非常失望,我知道,那种味道是再也回不来了。

我常常希冀时代的改变不要带走那份珍贵的“包子时光”,因为它代表了一种珍贵旧时代情怀,在那个素净的时光里,即使包子铺门脸没有装修,盘子碗筷是不起眼的陈旧,可是做包子人的诚实可靠和心意,谁又能代替和比拟?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时的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