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与运动控制笔记整理(四)——具体异步电机分析

两相电动机

1. 两相电动机的分类

两相电机:定子具有两相绕组。
两相电机有驱动和伺服两大类。

  • 两相驱动电动机:大部分家用电器和小型电器中使用的异步电动机。气隙磁场接近圆形旋转磁场,转子电阻小。
  • 两相伺服电动机:定子两相绕组,分别称为激磁绕组和控制绕组,在空间相差90°电角。

两相伺服电动机特点:

  1. 稳定运行的转速范围大,而驱动电动机稳定运行的速度范围很小。
  2. 一相绕组电压(流)为零时,伺服电机将产生制动转矩而迅速停转,而驱动用电机在运转后,一相电压(流)为零也可能继续运转(自转)。
  3. 快速响应,机电时间常数小。两相伺服电机采用细长转子,惯量小,转子电阻大,使堵转转矩高,起动速度快。

不能用驱动电动机代替两相伺服电动机。

2. 圆形旋转磁场的机械特性

机械特性曲线以电压为参变量,电磁转矩T与转差率s(或转速n)之间的关系曲线,又称T-s曲线。
电机与运动控制笔记整理(四)——具体异步电机分析_第1张图片

转子电阻增大时,最大转矩 T m T_m Tm不变,临界转差率 s m s_m sm增大(与电阻正比)。

  • 驱动电机要求效率高,所以转子电阻小,稳定运行的转速范围小。
  • 两相伺服电动机,要求第1象限稳定运行,机械特性下垂的,即要求转子电阻足够大,保证 s m > 1 s_m>1 sm>1
    特点:转子电阻大,机械特性下垂
    = 2 2 = 1 2 2 2 _=\frac{_2}{_2} \quad _=\frac{_1 _^2}{2_2} sm=x2r2Tm=2x2C1Uf2
    异步电机只能工作在稳定区(曲线下降段为稳定区),伺服电机要求第一象限内全部为稳定区,调速范围宽。
    在稳定区,电机受到微小干扰时会偏离原工作点,而干扰消逝后能自动回到原工作点。

3. 非圆形旋转磁场的机械特性

两相伺服电动机主要工作在椭圆形旋转磁场

3.1. 正反转磁场法

椭圆形磁场可以分解为两个圆形旋转磁场,它们转向相反,并且正向(与椭圆磁场转向相同)磁场大于反向磁场。
B + = 1 + α 2 B f m B − = 1 − α 2 B f m B_{+}=\frac{1+\alpha}{2} B_{f m} \quad B_{-}=\frac{1-\alpha}{2} B_{f m} B+=21+αBfmB=21αBfm
电机与运动控制笔记整理(四)——具体异步电机分析_第2张图片

3.2. 机械特性

将椭圆磁场分解为圆形磁场,叠加法求转矩 = + − − =^+−^- T=T+T
机械特性以椭圆度α为参变量

  • 椭圆磁场理想空载转速低于磁场转速。
  • 当负载不变时,α越小,转速越小。

电机与运动控制笔记整理(四)——具体异步电机分析_第3张图片

两相电机一相通电,称单相运行,此时定子绕组产生脉振磁场。曲线过原点,没有起动转矩。
电机与运动控制笔记整理(四)——具体异步电机分析_第4张图片

  • 驱动用电机:转子电阻小。原来转动的两相或三相电机,在一相断电后仍可转动,有自转。
  • 伺服电动机:转子电阻大,机械特性在2,4象限。电磁转矩总是与转向相反,控制绕组电流(压)为零电机将很快停转 ,无自转。
    无自转是交流伺服电机的基本要求,因而转子电阻要足够大。

4. 两相伺服电动机的控制方法与特性

4.1. 幅值控制

激磁绕组加额定电压,和控制电压的相位差始终是90°,改变控制电压的幅值来控制电机的转速,使控制电压反相来改变转向。
信号系数 α = \alpha_=\frac{_}{_{}} αe=UcnUc
_ Uc实际控制电压, _{} Ucn额定控制电压
信号系数与椭圆度近似相同。
电机与运动控制笔记整理(四)——具体异步电机分析_第5张图片

4.2. 相位控制

控制电压的幅值不变,仅改变控制电压相位。相位控制时机械特性的线性度比其他控制方式好,但由于线路复杂和电机发热较严重,因此用得较少。

4.3. 双相控制

激磁电压和控制电压的幅值同样变化,电压的幅值相等,而相位差是90°。双相控制时电机始终是圆形旋转磁场,效率高,输出功率大,电机发热情况明显改善。用两套交流功率放大器。电磁转矩与电压平方成正比,这就使输出量和输入量之间呈非线性关系 。用得较少。

4.4. 幅相控制(电容控制)

同时改变控制电压的幅值及其和激磁电压的相位差 。
电容移相。激磁绕组串联电容C后接在单相电源上。
电容使激磁绕组两端电压与电源相位之差为90°左右。控制绕组两端通过交流放大器和电源相连,控制电压的幅值受控。
表面上只是改变控制电压的大小,实际上控制电压和激磁绕组电压的相位差也变化。(绕组阻抗与转速有关)
电机与运动控制笔记整理(四)——具体异步电机分析_第6张图片

厂商提供的移相电容能使起动时激磁电压与控制电压的相位差是90º,以获得最大的起动转矩。 随着电机转速的增加,激磁电压和电源电压的相位差也增加,约增加10多度。
与幅值控制相比,同一台电机,幅相控制时由于相位差不是90º,转矩下降,机械特性和调节特性的非线性更严重。但线路简单,应用广。

5. 两相伺服电动机的动态特性

5.1. 传递函数

电动机的过渡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电磁过渡过程&机电过渡过程。认为两相伺服电动机的传递函数与直流电动机具有相同的形式。角速度Ω为输出量,控制电压U为输入量:
G ( s ) = Ω ( s ) U ( s ) = K ( τ m s + 1 ) ( τ e s + 1 ) ≈ K τ m s + 1 G(s)=\frac{\Omega(s)}{U(s)}=\frac{K}{\left(\tau_{m} s+1\right)\left(\tau_{e} s+1\right)} \approx \frac{K}{\tau_{m} s+1} G(s)=U(s)Ω(s)=(τms+1)(τes+1)Kτms+1K
推导
T = J d ω d t ⇒ T ( s ) = J s Ω ( s ) ω = ω ( U , T ) ⇒ d ω d t = ∂ ω ∂ U d U d t + ∂ ω ∂ T d T d t s Ω ( s ) = ∂ ω ∂ U s U ( s ) + ∂ ω ∂ T s T ( s ) ⇒ Ω ( s ) = ∂ ω ∂ U U ( s ) + ∂ ω ∂ T T ( s ) Ω ( s ) = ∂ ω ∂ U U ( s ) + ∂ ω ∂ T J s Ω ( s ) ⇒ G ( s ) = Ω ( s ) U ( s ) = ∂ ω ∂ U − J ∂ ω ∂ T s + 1 = K τ m s + 1 \begin{array}{cllcl} T &= J \frac{\mathrm{d} \omega}{\mathrm{d} t} &\Rightarrow& T(s) &= J s \Omega(s) \\ \omega &= \omega(U,T) &\Rightarrow& \frac{\mathrm{d} \omega}{\mathrm{d} t} &= \frac{\partial \omega}{\partial U} \frac{\mathrm{d} U}{\mathrm{d} t}+\frac{\partial \omega}{\partial T} \frac{\mathrm{d} T}{\mathrm{d} t} \\ s \Omega(s) &= \frac{\partial \omega}{\partial U} s U(s)+\frac{\partial \omega}{\partial T} s T(s) &\Rightarrow& \Omega(s) &= \frac{\partial \omega}{\partial U} U(s)+\frac{\partial \omega}{\partial T} T(s) \\ \Omega(s) &= \frac{\partial \omega}{\partial U} U(s)+\frac{\partial \omega}{\partial T} J s \Omega(s) &\Rightarrow& G(s) &= \frac{\Omega(s)}{U(s)} = \frac{\frac{\partial \omega}{\partial U}}{-J \frac{\partial \omega}{\partial T} s+1} = \frac{K}{\tau_{m} s+1} \\ \end{array} TωsΩ(s)Ω(s)=Jdtdω=ω(U,T)=UωsU(s)+TωsT(s)=UωU(s)+TωJsΩ(s)T(s)dtdωΩ(s)G(s)=JsΩ(s)=UωdtdU+TωdtdT=UωU(s)+TωT(s)=U(s)Ω(s)=JTωs+1Uω=τms+1K
K = ∂ ω ∂ U > 0 τ m = − J ∂ ω ∂ T > 0 K = \frac{\partial \omega}{\partial U}>0 \quad \tau_{m}=-J \frac{\partial \omega}{\partial T}>0 K=Uω>0τm=JTω>0

5.2. 特性的非线性对动态性能的影响

体现在传递函数的机电时间常数 τ m \tau_{m} τm和增益系数 K K K上。不同的工作点具有不同的值。以对称运行时的平均值作标准,在幅值控制时可能变化到2倍,幅相(电容)控制时可能变化到4倍。因此控制设计时应留有较大裕量。性能要求高时应采用速度反馈补偿,以便减小电机非线性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
∂ ω ∂ T \frac{\partial \omega}{\partial T} Tω ∂ ω ∂ U \frac{\partial \omega}{\partial U} Uω是常数,电机就是理想的线性系统。(线性:机械特性和调节特性是直线)

6. 两相伺服电动机与直流电动机性能比较

6.1. 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和调节特性均为直线。两相伺服电动机的特性为非线性曲线。
直流电机机械特性硬,两相电机特性软。
传递函数形式相同,但两相电机的机电时间常数和增益系数变化大,动态模型难以准确建立。
电机与运动控制笔记整理(四)——具体异步电机分析_第7张图片

6.2. 体积、重量和效率、功率、力矩

两相伺服电动机的转子电阻大,损耗大,效率低,功率小,0.5W 到100W 。转矩很小。输出功率相同时,体积大、质量重。

6.3. 自转

参数选择不当,或制造不良,或使用不当,两相伺服电动机会产生自转现象。

6.4. 电刷和换向器

直流电机有电刷和换向器,因此具有相应缺点。两相伺服电动机无电刷。

单相异步电动机

使用单相交流电源,结构简单,成本低,噪声小,电磁干扰小,大量应用于家用电器、小型机械。
结构:定子和转子。转子是鼠笼式,定子铁心上有绕组,通交流电形成磁场。
单相绕组通交流电产生脉振磁场,没有起动转矩。为了使电机能自行起动和改善运行性能,除了有工作(主)绕组外,还常常装有起动(副)绕组,属于两相绕组电机。

1. 工作原理

工作绕组是一相绕组。只有工作绕组通交流电时,是单相运行。驱动用,转子电阻小。

  1. 单相绕组电机起动转矩为零,不能自行起动,必须解决起动问题。
  2. 转速不为零时电磁转矩不为零,旋转方向依起动时转动方向而定。
  3. 单相电机运转时,始终存在反方向的旋转磁场,因而电机最大转矩降低,功率、效率低于普通两相、三相电机。
    电机与运动控制笔记整理(四)——具体异步电机分析_第8张图片

2. 起动方法和基本类型

起动时产生旋转磁场

2.1. 分相起动

两相绕组:工作绕组A和起动绕组B。
单相电容起动异步电动机
起动绕组、电容器C 和起动开关K一起接在电源上。电机不转时开关接通,接近同步转速时切断。
起动绕组仅在起动时起作用,按短时运行设计。
电机与运动控制笔记整理(四)——具体异步电机分析_第9张图片

单相电阻起动异步电动机
没有电容。起动绕组回路的电阻对电抗的比值较大,而工作绕组的比值较小,所以两个绕组电流在时间上有相位差,形成椭圆旋转磁场。
电机与运动控制笔记整理(四)——具体异步电机分析_第10张图片

单相电容运转异步电动机
有电容,无起动开关。实质上是两相电机 。
电机与运动控制笔记整理(四)——具体异步电机分析_第11张图片

2.2. 罩极起动(罩极电机)

结构:定子磁极有单相工作绕组A,每个磁极的一侧有一个匝数很少的闭合绕组或短路环K,称为罩极绕组。转子为笼型结构。
原理:通电后罩极线圈中将产生感应电势和电流。没有罩极绕组的极面磁通 Φ \Phi Φ,罩极绕组的磁通 Φ ′ \Phi' Φ,有相位差,合成磁场是椭圆旋转磁场。
电机与运动控制笔记整理(四)——具体异步电机分析_第12张图片

单相串励电动机

1. 单相串励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结构:同电磁式串励直流电动机。
原理:接交流电时,电枢电流和磁场电流(主磁通)同时改变方向,转矩方向不变。
交流电将产生很大的铁耗和电抗压降,直流串励电动机是不能在交流电下运行。单相串励电动机应专门设计。

2. 单相串励电动机的特性

电压不变,转矩与转速平方成反比。
转速和转矩变化范围大,起动转矩大。

3. 单相串励电动机的应用

吸尘器、搅拌机、手电钻、电刨等。

4. 交直流两用串励电动机

重新设计,可使它在交流和直流时具有相同的运行性能。电机有4个接线端子,供接不同电源及改变电动机转向时用。

三相异步电动机

1. 基本知识

1.1. 功率与转矩

电网输入功率 P 1 P_{1} P1
P 1 = m 1 U 1 I 1 cos ⁡ ϕ 1 P_{1} = m_{1} U_{1} I_{1} \cos \phi_{1} P1=m1U1I1cosϕ1
扣除定子铜耗 P C u 1 P_{Cu1} PCu1和铁耗 P F e P_{Fe} PFe后通过电磁感应传递到转子的功率称为电磁功率 P e m P_{em} Pem
P e m = P 1 − P C u 1 − P F e = P 1 − m 1 I 1 2 r 1 − m 1 I 0 2 r m P_{em} = P_{1}-P_{Cu1}-P_{Fe} = P_{1}-m_{1} I_{1}^{2} r_{1}-m_{1} I_{0}^{2} r_{m} Pem=P1PCu1PFe=P1m1I12r1m1I02rm
输入给转子的电磁功率 P e m P_{em} Pem减去转子铜损耗 P C u 2 P_{Cu2} PCu2后, 就成为转轴上的机械功率 P m P_{m} Pm
P e m = m 1 I 2 ′ 2 ( 1 + 1 − s s ) r 2 ′ P C u 2 = m 1 I 2 ′ 2 r 2 ′ = s P e m P m = P e m − P C u 2 = P e m − s P m = ( 1 − s ) P e m = m 1 I 2 ′ 2 1 − s s r 2 ′ \begin{array}{l} P_{em} = m_{1} I_{2}^{\prime 2}\left(1+\frac{1-s}{s}\right) r_{2}^{\prime} \\ P_{Cu2} = m_{1} I_{2}^{\prime 2} r_{2}^{\prime} = s P_{em} \\ P_{m} = P_{em}-P_{Cu2} = P_{em}-s P_{m} = (1-s) P_{em} = m_{1} I_{2}^{\prime 2} \frac{1-s}{s} r_{2}^{\prime} \end{array} Pem=m1I22(1+s1s)r2PCu2=m1I22r2=sPemPm=PemPCu2=PemsPm=(1s)Pem=m1I22s1sr2
电机与运动控制笔记整理(四)——具体异步电机分析_第13张图片

机械功率: P m = ( 1 − s ) P e m P_{m}=(1-s) P_{e m} Pm=(1s)Pem
电机转轴上的机械功率为 P m = T ω P_{m}=T \omega Pm=Tω
电机转矩 T = P m ω = ( 1 − s ) P e m ( 1 − s ) ω s = P e m ω s T=\frac{P_{m}}{\omega}=\frac{(1-s) P_{e m}}{(1-s) \omega_{s}}=\frac{P_{e m}}{\omega_{s}} T=ωPm=(1s)ωs(1s)Pem=ωsPem
上式说明, 电磁转矩即等于机械功率除以转子转速, 也等于电磁功率除以同步转速, 同时说明电磁功率与电磁转矩成正比。

1.2. 机械特性

同两相电机,以电压为参变量,电磁转矩T与转差率s(或转速n)之间的关系曲线,T-s曲线。
T m = C 1 U f 2 2 x 2 s m = r 2 x 2 T = m 1 p U 1 2 r 2 ′ s 2 π f 1 [ ( r 1 + r ′ s ) 2 + ( x 1 + x ′ 2 ) 2 ] \begin{array}{l} T_{m}=\frac{C_{1} U_{f}^{2}}{2 x_{2}} \quad s_{m}=\frac{r_{2}}{x_{2}} \\ T=\frac{m_{1} p U_{1}^{2} \frac{r_{2}^{\prime}}{s}}{2 \pi f_{1}\left[\left(r_{1}+\frac{r^{\prime}}{s}\right)^{2}+\left(x_{1}+x^{\prime}{ }_{2}\right)^{2}\right]} \end{array} Tm=2x2C1Uf2sm=x2r2T=2πf1[(r1+sr)2+(x1+x2)2]m1pU12sr2
电机与运动控制笔记整理(四)——具体异步电机分析_第14张图片

1.3. 绕线式异步电机

转子绕组也是三相绕组,绕组的三条引线分别接到三个滑环上,用电刷装置引出。
在转子回路中外串三相对称电阻,增大电动机起动转矩,减小起动电流,并提高转子电路的功率因数,因此这种电机可用在重载和频繁起动的生产机械上,如起重机。
电机与运动控制笔记整理(四)——具体异步电机分析_第15张图片

1.4. 力矩三相异步电动机

采用电阻率较高的导电材料(如黄铜等)作为转子导条及端环,因此转子电阻比鼠笼式大得多,机械特性曲线在第1象限是下垂的。
允许长期低速运转甚至堵转,应用于纺织、印染、造纸、电线电缆、冶金等具有较大的恒转矩或要求变速的机械设备上。典型应用如:卷绕、开卷、启闭闸(阀)门、阻力矩大的拖动装置、频繁正反转的装置。

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2.1. 调速方法

交流调速系统正在取代直流调速系统。
n = n s ( 1 − s ) = 60 f 1 p ( 1 − s ) n=n_{s}(1-s)=\frac{60 f_{1}}{p}(1-s) n=ns(1s)=p60f1(1s)

2.1.1. 常用方法

电机与运动控制笔记整理(四)——具体异步电机分析_第16张图片

2.1.2. 反电势有效值

令: Φ = Φ m cos ⁡ ω t \Phi=\Phi_{m} \cos \omega t Φ=Φmcosωt
由: e 1 = − N 1 ⋅ d Φ d t e_{1}=-N 1 \cdot \frac{d \Phi}{d t} e1=N1dtdΦ
则: e 1 = N 1 ⋅ ω ⋅ Φ m sin ⁡ ω t e_{1}=N 1 \cdot \omega \cdot \Phi_{m} \sin \omega t e1=N1ωΦmsinωt
原边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
E 1 m = N 1 ⋅ ω ⋅ Φ m E_{1 m}=N 1 \cdot \omega \cdot \Phi_{m} E1m=N1ωΦm
原边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为:
E 1 = U 1 = E 1 m 2 = 4.44 ⋅ N 1 ⋅ f ⋅ Φ m E_{1}=U_{1}=\frac{E_{1 m}}{\sqrt{2}}=4.44 \cdot N 1 \cdot f \cdot \Phi_{m} E1=U1=2 E1m=4.44N1fΦm
副边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为:
E 2 = U 20 = E 2 m 2 = 4.44 ⋅ N 2 ⋅ f ⋅ Φ m E_{2}=U_{20}=\frac{E_{2 m}}{\sqrt{2}}=4.44 \cdot N 2 \cdot f \cdot \Phi_{m} E2=U20=2 E2m=4.44N2fΦm

2.2. 变频调速

改变供电频率的调速方法称为变频调速。调速性能好(范围宽、平滑),可与直流电动机相媲美,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交流调速方式。

2.2.1. 从基频向下调速(恒转矩)

额定频率称为基频。

当电机定子端电压 U 1 U_1 U1一定时,如果降低频率,则主磁通增大。励磁电流猛增,铁耗增加,电机过热。要降低电压,以保持气隙磁通不变(不增)。
1 ≈ 1 = 4.44 1 1 1 Φ U 1 = E 1 + I 1 ( 1 + j ⁡ 1 ) _1≈_1=4.44_1 _1 _1 Φ_ \quad U_1=E_1+I_1 (_1+j⁡_1 ) U1E1=4.44f1W1kw1ΦmU1=E1+I1(r1+jx1)
电机与运动控制笔记整理(四)——具体异步电机分析_第17张图片
机械特性曲线如下图
电机与运动控制笔记整理(四)——具体异步电机分析_第18张图片
保持 E 1 / f 1 E_1/f_1 E1/f1等于常数(虚线)
主磁通、最大转矩不变,机械特性曲线(稳定区)彼此平行,性能最好。但电势 E 1 E_1 E1是电机内部量,无法直接测量和控制,无法实现。
保持 U 1 / f 1 U_1/f_1 U1/f1等于常数(实线)
最大转矩随频率降低而减小。是一种常用的办法,频率较高时保持 U 1 / f 1 U_1/f_1 U1/f1是常数,频率低时使电压适当大。变频同时变压,称为变压变频器。

= 1 2 2 2 = 2 2 _=\frac{_1 _^2}{2_2} \quad _=\frac{_2}{_2} Tm=2x2C1Uf2sm=x2r2
可以证明:当定子绕组电流不变时, E / f E/f E/f为常数,则电机的电磁转矩不变; U / f U/f U/f为常数则电磁转矩近似不变。因而称为恒转矩调速,恒磁通调速。
由于转矩恒定,转速可调,因而功率变化,非恒功率工作。
由基频向下调速放式适用于恒转矩负载,如起重机、印刷机等场合的调速。

2.2.2. 从基频向上调速

电机电压不允许高于额定电压,以防止绕组绝缘击穿。从基频向上调速时,电机电压只能保持额定值不变,于是主磁通几乎与频率成反比的降低 。最大转矩随频率提高而下降。
电机与运动控制笔记整理(四)——具体异步电机分析_第19张图片

可以证明:若定子电流不变,电机的电磁功率和输出的机械功率保持不变,则基频向上调速为恒功率调速。
电机与运动控制笔记整理(四)——具体异步电机分析_第20张图片

2.2.3. 变频器

变频器改变电流频率和电压,有交-直-交、交-交等转化过程。

  • 可控整流:交流变直流,直流大小可控。
  • 逆变器:直流变交流。
  • 斩波器:直流变矩形波电压。

电机与运动控制笔记整理(四)——具体异步电机分析_第21张图片

其中第三种应用多。

2.3. 改变定子电压调速

普通鼠笼异步电机的临界转差率小,对于恒转矩负载调速范围 0 − S m 0-S_m 0Sm小,不适用。对泵类负载( T 12 T_{12} T12),可用。
注:泵类负载:转矩与转速平方正比。
高转差率(转子电阻大)电机的恒转矩负载调速范围宽,可用此方法。但机械特性软,需要速度反馈控制。
电机与运动控制笔记整理(四)——具体异步电机分析_第22张图片

注:1为额定电压机械特性曲线;2、3为电压降低特性曲线(U2>U3)

2.4. 转子回路串电阻调速

只能用于绕线型异步电动机恒压、恒转矩负载,可证明:
2 1 = 2 + = 常 值 \frac{_2}{_1} = \frac{_2+_}{_} = 常值 s1r2=str2+rs=
总电阻 r s + r 2 r_s+r_2 rs+r2 S t S_t St成正比,铜耗大,效率低,串入电阻后机械特性变软,电阻不连续,调速不平滑。
电机与运动控制笔记整理(四)——具体异步电机分析_第2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机与运动控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