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伺服驱动学习笔记(2)-系统框架

电机伺服驱动学习笔记(2)-系统框架

文章目录

  • 电机伺服驱动学习笔记(2)-系统框架
  • 1.伺服驱动器的“伺服”
  • 2.伺服驱动器的框架(以飞机舵面控制为例)
  • 3.驱动器框架分解
    • 3.1 控制器
    • 3.2 驱动器
    • 3.3 传动机构
    • 3.4伺服电机
    • 3.5 反馈电路
  • 总结

1.伺服驱动器的“伺服”

伺服驱动器或伺服电机中的“伺服”一词,是指控制电机旋转的方法中存在包括传感器的闭环系统。如果电机不加伺服,那么往往处于开环运动状态,最典型的例子是电风扇,我们只能通过档位(即)施加给风扇电机的电压来进行大致的转速控制,精度不高。
如果我们需要对风扇进行精确的转速控制和转动位置控制,就需要加上传感器进行闭环控制。这也是《自动控制原理》等教科书中开篇所讲的开环与闭环的区别。
汽车驱动电机似乎可以不用伺服电机,也可以实现比较粗糙的转速控制。但是电机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其内部的如电阻和电感等参数发生变化,再进行开环控制,会造成指令转速和实际转速的差异增大。而闭环控制(伺服控制)则可以避免电机参数对控制精度的影响。

2.伺服驱动器的框架(以飞机舵面控制为例)

下图是伺服电机驱动的框架
电机伺服驱动学习笔记(2)-系统框架_第1张图片上图中,控制信号可以是转速或位置指令,与反馈电路(传感器)反馈回的实际转速或位置做差。该误差信号经控制器处理后,产生控制信号。控制信号经驱动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机经传动机构驱动飞机舵面发生偏转。
其中控制器和驱动器合在一起作为伺服驱动器,其中控制器是弱电控制部分,通常是TMS320系列、STM32系列的单片机芯片。而驱动器是功率放大模块,通常是由IGBT等电力电子器件组成。

3.驱动器框架分解

3.1 控制器

在上图的框架中,控制器一般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一类的课程进行初步讲解,然后由工程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和企业技术积累进行选型后,根据实际选型进行设计。
控制器内部的控制算法(如PID)通常有《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进行讲解。

3.2 驱动器

驱动器一般是将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进行放大后,作为驱动信号传输给伺服电机。除此之外,还需要具备隔离保护、过流保护、过压保护等保护功能,同时需要考虑电磁兼容性设计(这也是非常难的一个点)。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电工学》《电力电子技术》等课程内容

3.3 传动机构

传动机构一般是机械装置,如齿轮蜗杆传动装置或减速机等,是将电机的转矩转换成其他驱动方式的结构。

3.4伺服电机

此处的电机不限于永磁同步电机,可以是有刷直流电机(简称直流电机)、感应电机(异步交流电机)、无刷直流电机(装作直流电机的交流电机)。其中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较为复杂。

3.5 反馈电路

反馈电路一般是传感器电路,传感器可以是位置传感器或速度传感器,将电机或被控对象(如舵面)等的位置和转速等状态量反馈给控制器。这部分内容通常涉及《传感器》等课程内容。在没学过相关课程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传感器手册等进行简单理解。

总结

只要是学过《电工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就可以进行伺服驱动器的设计等相关项目实践。

你可能感兴趣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驱动器,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