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结束中国式家长的魔咒?

近来热播的《少年说》,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湖南卫视新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心理释放表述节目,广募国内中小学生心声、倾听少年们的诉求、接受少年们的“吐槽”,其实也是在揭露出中国家长教育上存在的问题。然而其实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其实不外乎这两个字“沟通”,但能够做到有效沟通的父母,真的是少之又少啊。


1.因为“交错沟通”,所以无效沟通

首先我们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中国孩子没有办法和父母有效沟通,美国心理学家艾瑞克.伯恩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交错沟通”,这种现象发生在发起方希望对方所采用的自我状态和接受方实际回应时所采用的自我状态不一致时。这会引发起方不适当的自我状态,使沟通交错而中断。此时,人们可能退缩、逃避对方或者转换沟通方式。(简单点说就是你希望父母用对待成人的方式跟你沟通,但你的父母却把你当作孩子来进行沟通,所以你感觉很不舒服,然后你们就聊不下去了),这种现象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的普遍,甚至可以说是父母们眼中最为正常的事情不过了,谈到这里,我心里面还是感觉,我们中华民族依旧是没有脱离那套“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的约束。


2.放低姿态,平等对话

有很多的父母,对于自己家长的身份不肯放下,总是拿“我这都是为了你好”之类的话来“命令”自己的孩子(殊不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要是孩子孩子三四岁还好,但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的情商和智商也在成长,慢慢地也会产生与父母不同的想法,但是许多的父母,对待这些想法就好像是中世纪的宗教对待异端思想一样,不允许其存在。这也导致了出现两类孩子,顺从型和反抗型,前者失去自我,后者遍体鳞伤,而我便属于后者。

假如作为父母的一方,想要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孩子能够有效沟通的话,那么请放下父母的姿态,和孩子进行一场平等的对话。



3. “肯定,赞美,认同”是最好帮手

其实父母想和孩子能够进行良好且有效的沟通,关键还是在于平时感情与信任上的积累,很多中国的父母都不太习惯去鼓励自己的孩子,或许是觉得说不出口,或许是觉得要保持威严感,但是这些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弥足珍贵且必不可缺的,这有利于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自尊体系和自我主张。像我的姑姐,她的孩子特别的调皮,每当那些三姑六婆在孩子该怎么教这件事情上时,她便表明立场不允许他人的插手,在事后她并没有像传统的父母一样,又打又骂,“把孩子打服了,孩子就会听话”之类的方式,而是很平静地问她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这样事情你认为对吗?小孩子知道自己错了,她便露出那慈蔼的微笑并摸摸他的头鼓励他,后来这个调皮的小弟弟虽然还是依旧调皮,但以后的日子里面他好像懂得怎么适当地“皮”,而不是那种没有收敛的“搞事情”。

这种温柔的方式,确实是让我有点羡慕我这个调皮的小弟弟呀。


所以不要把孩子当成你们的附属品,当他们长大的时,请把他们当成一个成年人对待,这是破除“魔咒”的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结束中国式家长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