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搜刮民财,耗费民力为自己修建章华台外,楚灵王在国政上也多有怠慢。他有三个弟弟,分别是公子比,公子皙和公子弃疾。可楚灵王对待这三兄弟的态度可谓天差地别。
楚灵王继位之后,公子比逃到晋国,公子皙逃到了郑国。只有深受楚灵王喜爱的弟弟弃疾没有逃亡,继续留在楚国,不仅如此,弃疾还被楚灵王委以重任。楚灵王十分信任弃疾,不仅让他安然留在国内,而且还让他担任楚国的大将军,将楚国的军权全部交给了弃疾。
楚灵王八年(前533年),楚灵王派公子弃疾领兵灭亡了陈国。十年(前531年),楚灵王召见蔡侯,并在席间埋伏甲士。等蔡侯喝醉后,众甲士一起涌出,将蔡侯杀死。并派弃疾攻灭了蔡国。
对弃疾的战功,楚灵王表示很满意,他打算将弃疾封在蔡地,将蔡地赏赐给他。在册封之前,楚灵王问申无宇:“我想把弃疾封在蔡地,你觉得怎么样?”申无宇回答说:“弃疾已经掌握了楚国的军权,如果再将他封在蔡地,那么他的势力一定会得到增强。如果从这方面来看,将弃疾封在蔡地,将有害于国都。树枝大了一定会折断,尾巴大了就不能摇摆,这是君王您所知道的!”
《左传》中,这样描写申无宇的劝谏:“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尾大不掉”这个成语即来源于此。
楚灵王十一年(前530年),楚灵王率军攻打徐国。此次军事目的主要是威慑楚国东边的劲敌吴国。虽然楚灵王胸怀大志,但他并没有亲自到达前线战场,而是待在乾溪,等待战争的结果。一天,楚灵王突然对跟在自己身边的析父说话,向他发问:“当年晋、鲁、齐、卫受封的时候,周天子都给他们赠送了宝器,唯独我们楚国没有受到周天子的赏赐。现在我如果派使者到周都,要求周天子将九鼎作为分封楚国的宝器,周王室会给我吗?”
析父恭敬的说:“会给大王的!从前我们的先王熊绎住在遥远的荆山,乘坐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衫,居住在荒郊野地之地,跋山涉水来侍奉天子,那时候,我们只有桃木弓,棘枝箭可以进贡给周王室。”析父用余光瞄了一眼楚灵王,接着说:“齐国国君,是周王的舅父;晋君、鲁君以及卫君,是周王的同母弟弟。因此楚国没有得到分赐的宝器,而他们都有。而现在周王室和这四个国家都服侍国君您,都对您唯命是从,怎么敢吝啬九鼎呢?”
楚灵王接着发问:“从前我的祖父昆吾居住在旧许,现在郑国人贪图那里的土地,赖着不走,现在我派人去求取这块地,郑国人会给我吗?”析父回答说:“周王室都不敢吝啬九鼎,郑国又岂敢吝啬旧许那块田呢?”
楚灵王还不满足,接着又问:“从前诸侯都认为我国偏僻而害怕晋国,现在我们在陈蔡两地修筑城池,并在当地部署超过一千辆战车的兵力,诸侯们应该会害怕我们吧!”析父回答:“当然害怕啊!光是这些军队,也足够使人害怕了。再加上楚国的力量,他们怎么会不害怕呢?”
楚灵王与析父之间的谈话,大大增强了楚灵王的信心,在他的心中,此时的楚国乃是最强最大之国,什么郑国、晋国、齐国,通通不在话下。只要他想,就算是周天子,他也能够随便欺负。会谈结束,楚灵王怀着高兴的心情,对着身边的人夸奖析父:“析父真的是善于谈话啊!和他交谈真是让人开心啊!”
因为乾溪景色怡人,楚灵王一呆便不想走了,足足在乾溪呆了一年之久。这一年,楚灵王不在国都,因此,国都的防卫力量非常弱。趁着这个机会,楚灵王的仇人们开始了复仇行动。
当初,楚灵王和诸侯在申地会师时,侮辱了越国大夫常寿过,杀了蔡国大夫观起。观起的儿子观从逃往吴国,多次劝说吴王攻打楚国。借着这个绝好的机会,观从来到蔡国,并将逃亡在外的公子比,公子皙召回。还拉拢了掌管楚国军权的公子弃疾。
有了弃疾的帮助,观从一行人顺利进入了楚都城。观从进入王宫,杀死了灵王的太子禄,拥立公子比为楚王,公子皙为令尹,而公子弃疾则不变,仍然掌管楚国的军权。
可以发现,在叛乱前后,公子弃疾的地位不变,都是掌管楚国的军权。那么,他到底是为什么要冒着风险,去支持公子比,背叛楚灵王呢?在他看来,楚灵王这个楚王当的的确是十分糊涂,是该给楚国换一个楚王了。那么,公子比就一定适合吗?
公子比当然不适合!他只是一个逃亡在外的落魄公子哥。在弃疾的眼中,最适合当楚王的不是楚灵王,也不是公子比,而是那个执掌楚国兵权,为楚国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的自己。因此,当观从派人约弃疾反叛楚灵王时,弃疾一口就答应了。因为这是一个机会,是一个可以把楚灵王拉下来到机会。只有把楚灵王拉下来,他才有机会爬上去。
“我们准备拥立公子比为楚王。”观从的使者这样对弃疾说道。弃疾听到这句话时,眼角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等到使者走后,弃疾看着使者的背影,自言自语说:“等把二哥拉下来,谁做楚王,还不一定呢?”
楚康王、楚灵王、公子比、公子皙、公子弃疾。这五人是兄弟,因此,弃疾将楚灵王称为二哥,并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