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5松山诗词协会-雄风起塞外-02稿-0625

松山,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沃土上,巍巍红山是他永恒的根系,西拉木伦河是他奔腾的血脉,红山文化闪耀出她的文明之光,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曾孕育出地方特色的远古文明,从数万年前开篇,绵延不绝,繁荣发展,承接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珍宝,在这片洋溢无限生机与活力的松山大地上,一派古风新韵的“中华诗词之乡”创建活动正欣欣向荣的开展着……


雄风起塞外 诗香满松州

——赤峰市松山区“中华诗词之乡”创建工作纪实


中华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


字幕:高度重视、全面发力,夯实筑牢创建基础

千载基因流血脉,万方大雅待新篇。为确保创建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按照“中华诗词之乡”评定标准和相关意见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切实方案。成立以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区政府副区长任副组长,区直部门和各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中华诗词之乡”创建领导小组,构筑起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同时,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检查。


两年来,区领导以及协会同志,累计到重点单位指导创建活动60余次,协调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 在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各乡镇和区直有关部门都及时成立了相应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并按照“六有”要求,组建了创建工作办公室,实行挂牌办公、图书设橱、制度上墙,形成了浓厚的“创建工作”氛围。

字幕:倾情推进,六进活动,诗词之花绽放城乡

以松山诗词学会为中心的创建活动,促使了全区诗社的蓬勃发展,在推进建设中,“诗歌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景区”的“六进”活动亮点频现……


诗教活动进校园,是学会传承中华诗词文化的主阵地,少年强则国国强,响应中华诗学会号召,大庙中学“芳草诗社”、大庙小学“阳光诗社”,松山五中“追梦诗社”、松山一小“米兰诗社”、、大庙镇小庙子村凤凰诗社、初头朗孤山子小学春雷诗社、松山区第四中学绿苑诗社。谭泽中学的谭泽诗社先后成立,积极开展诗教活动已蔚然成风,延绵着中华诗词的格韵。

大庙中学“芳草诗社”

出版:诗词刊物12期

诗词集:《雏凤争鸣》

荣誉:国家级“诗教先进单位”


大庙小学“阳光诗社”

出版:《小荷尖尖》17期

诗词集:《雏凤清音》

荣誉:国家级“诗教先进单位”


松山五中“追梦诗社”

校本教材:《诗词格律起步》

诗词专刊:《追梦》3期

诗词作品:2000余首

荣誉:自治区诗教先进单位


松山一小“米兰诗社”

校本教材:《儿歌创作一格律诗启蒙》

社刊:《米兰》5期

诗词作品:3000多首

荣誉:自治区诗教先进单位


松山一小“米兰诗社”,

诗刊发表:《松山诗词》、《红山诗词》

《赤峰诗词》、《紫塞吟坛》

松山区第四中学绿苑诗社

荣誉:赤峰市、松山区诗教先进单位

谭泽中学谭泽诗社

大庙镇小庙子村凤凰诗社

初头朗孤山子小学春雷诗社



诗教活动“进机关”,赤峰市松山区老干部成立了德馨诗社,松山区成立了诗词创作中心,初头朗镇成立了群星诗社,在推进“诗词教育”的同时,许多公职人员都把“创作诗歌”当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第一乐趣。


诗教活动进社区,赢得了广大居民的喜爱,兴安街道的吉祥社区的天骄诗社,已将诗教活动形成常态化和制度化。振兴街道院校社区成立了风雅诗社:宣扬军民融合正能量的红色兵站,也成立了“红星诗社”,赤峰各社区的诗教活动有序进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兴安街道吉祥社区天骄诗社(成立于2009年)

会员:200人(7人刊发理论专著)

会刊:《盛世清吟》7期

荣誉:松山区诗教先进单位,

市级诗教先进单位


振兴街道院校社区风雅诗社

2010年9月,建立松山区老年大学院校分校

社区诗人:30多人

出版:《分校学员诗词作品集》《风雅集》《风雅今声》

荣誉:诗词教育先进单位


振兴街道振兴社区

“红色兵站”成立“红星诗社”

“铭记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社刊:《映山红》

诗报:《向阳花》

诗教活动“进企业”,诗词教育在松山大地蓬勃发展,有不少“非公”企业也建起了诗社,如赤峰众盛建筑工程劳务有限公司的“众盛诗社”、赤峰乾凯建筑劳务公司的“乾凯诗社”等“非公”企业都迈开了弘扬诗词文化的步伐……


诗教活动“进农村”,2010年松山区东部英金河流域的哈拉道口镇,部分退休干部、老教师和当地农民带头成立了“羊肠河畔”诗社。诗社出刊《羊肠河畔》6期,刊发诗词数千余首。2016年8月松山区初头朗镇的孤山子村,成立“孤山子农民诗社”,有效地填补了松山区农村诗教空白。


诗教活动“进景区”。景区,是诗词产生的沃土。老府镇的诗词创作中心分别在乌良景区、神仙谷景区、南王颜沟景区建立诗词创作中心。“阴河诗词文化创作基地”、“盔甲山诗词文化创作基地”“柴胡栏红色诗词文化创作基地”、“赤峰香山诗词文化创作基地”等诗词文化创作基地也正在起步筹建中,为弘扬传统诗词文化,打造“国家级诗词之乡”奠定了基础。


诗教活动的推进,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一群上至80多岁的老诗人、下至10多岁学童的身影活跃在城市乡村,激情抒写松山的美好未来。用诗词讴歌当代松山发展,传递松山声音,成为创建过程中高扬不歇的主旋律。


结尾:

截至目前,诗社成员总数已超2000人。其中,国家级会员29人,省级会员11人,市级会员70余人。《松山诗词》累计出刊20余其期,辐射区内外乃至全国各地,发表作品12000多首,成为培养本土诗人的平台和载体。与此同时,陈光武、孙虎、汪志军、宋悦珠、李桂霞、徐瑞福等一大退休干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以繁荣松山诗词为己任,共同打造了松山诗人群像,创造了一大批精品力作。


逢盛世,据要冲。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渊源,给予了松山区丰厚的文化底蕴。而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更是以其深邃的意境、丰富的内涵,赋予了这片土地独特的魅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6-25松山诗词协会-雄风起塞外-02稿-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