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学习笔记一

序及绪论学习梳理与思考

一、本书内容特色

第一个关键词:理解

作者在本书中构建了“理解”框架,“横切面”上的解释、阐明、应用、洞察、自知和神入;“纵切面”将理解的基础分为需要熟悉的知识、需要掌握和完成的重要内容、大概念和核心任务三个层面。同时还提出衡量“理解”的一个基本指标是能把所学到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环境和挑战中,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回忆和再现。

第二个关键词:逆向

本书认为教师在考虑如何开展教与学活动之前,先要努力思考学习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哪些证据表明学习达到了目的。必须首先关注学习期望,然后才有可能产生适合的教学行为;认为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

思考:这段话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点明了这本书的核心观念。先设置教学目标,再思考教学评估,最后才是教学行为。理念改变会带来行动转变。这个概念和方法对于今天我们为追求有意义、有效果的教学设计和寻找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路径颇有启迪。

第三个关键词:实践智慧

这本书凝结着专家学者、编辑团队以及核心培训师的智慧,字里行间充满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维和讲解方式。

此外,我觉得这是能一本能带给老师智慧的书籍,教给老师如何智慧地工作!

二、本书内容及关键术语

(一)本书的精髓聚焦在一个问题上:我们如何通过教学设计,使更多的学生真正理解他们所要学习的知识?

本书主张教师应该更智慧而不是更辛苦地工作。

(二)关键术语——大概念

大概念就是一个概念、主题或问题,它能够使离散的事实和技能相互联系并有一定意义。

有人把它定义为“是指在一个学科领域中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学科内容”。

大概念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1.学科内容,如分配率、面积就是数学的大概念。

2.学习主题,如送别诗的意象就是语文学科的大概念。

3.重要原理,如动量守恒就是物理学的一个大概念。

4.主要观点,如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就是生物学的大概念。

大概念具有以下特点:

1.包容性,也就是足够大,能够把诸多知识联系并组织到一起。

2.本质性,是建立本质的联系,而不是依据表面特征把知识组织到一起。

3.抽象性,各种情境化知识所共有的最基本的特征。这就是大概念,其实并不神秘。

(三)关键术语——课程

课程是指为获得预期结果对学习进行的具体规划,使之符合内容标准。

最好的课程是根据预期学习效果来设计的。它们明确指出,为了实现预期结果,学习者应该达到什么水平,需要做什么以及老师需要做什么。

在百度中查到“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本书中的“课程”显然是狭义的理解。

(四)关键术语——评估

1.评估即衡量预期结果将要达到的程度以及预期结果已经达到的程度。

2.评估和评价的区别

评估是根据标准提供和应用反馈,以便改进和达到相应的目标。评估是一种过程。只有通过多种持续性的评估,以及更大程度地关注形成性(和表现性)评估,才能产生和激发理解。

评价更具总结性,与等级评定更为相关。

(五)关键术语——预期结果

预期结果是指那些经常提到的预期成果、成就目标或表现标准。他们都是讲教学的重点从输入转向输出: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能够知道、实践和理解的相关内容,并在表现和作品中加以体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学习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