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和刘禹锡|一生一起走的朋友,共进退的桃花浪(1)

人,如果一生之中,能与另一个人有红梅烹雪的相遇和桃花翻锦般的相知,那么他无疑是非常幸运的,柳宗元就遇到了。提起柳宗元,就不得不提另一位诗人,他就是柳宗元一生的挚友刘禹锡。

柳宗元,字子厚,公元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唐朝这个时候是什么样子呢?李白、王维去世已10年,杜甫也去世不久,“安史之乱”已经平定,柳宗元算是出生在和平年代。但这时的唐王朝,早就不是李白、孟浩然所处的那个太平盛世,而是逐渐衰败。

柳宗元有一个辉煌的家族历史,他的祖籍在河东,就是现在的山西运城。所以后世称柳宗元为“柳河东”。他出身显贵,先祖是春秋时期的官员,到了北朝时,他们柳氏这个家族就是当时的门阀士族,与薛姓、裴姓并称为“河东三著姓”,也就是河东地区最大的三个家族。

士族是个比较特殊的阶层,它是在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地主阶级内部,逐渐形成的世代读书做官的大族,在政治、经济各方面享有特权。士族权利很大,有时候甚至连皇帝都要看他们的脸色。像我们经常在古诗中看到的王家、谢家,就是王羲之、谢安他们这些家族,都是属于士族。士族制度在隋唐时期开始慢慢松动,一直到唐末才算瓦解,存在几百年。

柳家是士族,从南北朝时期一直到隋唐,柳宗元的祖先们不是大将军、就是大都督,最不济的也做个刺史。在唐朝初期,柳宗元有两个四世祖比较厉害,一个是开国皇帝唐高宗的外孙女婿,另一个,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王皇后的舅舅。

柳宗元这家庭出身,想低调都难!而且柳宗元的家庭文化气氛也很浓厚。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了南方,母亲卢氏带领他住在京西庄园里。卢氏聪明贤淑,很有见识,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诵古赋十四首。

正是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且柳宗元的母亲勤俭持家,教育子女有方,后来柳宗元被贬到外地,母亲已经年纪大了,但是跟随他一起到南荒,没有丝毫怨言。母亲的良好品格,从小就熏陶了柳宗元。 

柳宗元的童年是在长安度过的,到了贞元九年春天,也就是793年,20岁的柳宗元考中进士,同时中进士的还有他的好友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得,出生于772年,柳宗元是出生于773年,所以刘禹锡比柳宗元大一岁。在贞元十二年,柳宗元为父亲守孝期满之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算是步入官场。

几年后,柳宗元和刘禹锡一起参与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是这场革新的核心人物,与王叔文、王伾一起被称为“二王刘柳”,但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半年后就失败了,他们这一批人都被贬到偏远的地方。

唐宪宗八月即位当皇帝,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走到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就是现在湖南永州市,这次同时被贬为司马的,还有七人,加上柳宗元就是八个人,所以历史上称这件事为“二王八司马事件”。作为“八司马”之一的刘禹锡,被贬到朗州。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永州地区在湖南和广东、广西交界的地方,当时非常的荒僻,人烟稀少、十分可怕。初中时学柳宗元的一篇文章叫《捕蛇者说》,说永州这个地方毒蛇很多,被毒蛇咬了就无药可医,很快就会死,但是这个徭役和赋税比毒蛇更要命,老百姓往往不是被毒蛇咬死,就是被饿死。总之,是个生活条件很差的地方。

和柳宗元一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亲、还有堂弟柳宗直、以及表弟卢遵。他们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一家人在龙兴寺寄宿。由于生活很艰苦,到永州不到半年,他的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 

柳宗元在永州,一呆就是10年,这10年是柳宗元人生的一大转折。他没闲着,而是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写了很多文章,也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比如这首流传很广的《江雪》,就是写于永州期间。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和其他诗人相比,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环境写得比较清冷,甚至显得很孤独,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小石潭记》是这样,这首《江雪》也是这样,他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我们可以在脑海中想一下《江雪》这个画面:天地间下着大雪,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所有的路上也看不到有人行走。在白雪茫茫的江面上有一个小船,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那冰清玉洁的雪,让人觉得分外清凉。

刚才提到,革新失败后,他们这个团队的核心人物都被贬官到偏远的地方。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他的好友刘禹锡被贬到了朗州,就是现在的湖南常德。突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学了这么多唐诗宋诗,发现唐宋时期,还没有哪一个诗人没有被贬官过,像杜牧、王昌龄、韩愈、苏轼、辛弃疾等人,包括做了丞相的张九龄不也被贬到湖北过吗?这很正常,人生总会有起起落落嘛,就看我们是不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啦

每个人都想过得好一点,都想升职加薪,谁也不想贬官降工资。所以当被贬官降职的时候,很多人就痛苦得无法自拔,从此消沉下去,但也有一些人以豁达乐观的态度过完一生,甚至创作出很多好作品。比如大文豪苏轼,一生旷达,再比如刘禹锡,他也比较豁达、乐观。

刘禹锡大半辈子总是身不由己,总是一贬再贬。尤其是这一次,刘禹锡做官没几年就被贬为朗州司马,可以说是在他人生最得意的时候,被赶出了朝廷,肯定很郁闷,可是从他诗里看不出像柳宗元那样的苦闷,反而有些品出一些积极的意味来。比如这首《秋词》,便是刘禹锡被贬朗州时所写,不过跟柳宗元的《江雪》相比,心境截然不同。

《秋词》(其一)(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开篇两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就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诗情。自古以来,人们就在悲叹秋天的萧条、凄凉,但“我”却觉得秋天要远远胜过春天。刘禹锡说秋天胜过春天,体现在哪里呢?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其实,刘禹锡的《秋词》有两首,还有一首,没有那么著名,不过也可以了解一下——

《秋词》(其二)(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sǒu)人狂。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浅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像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柳宗元三十二三岁被贬出长安之后,除了一次短暂的回到长安之外,他的后半生都是在贬谪地度过的,一直到曲终人散。而刘禹锡,则所有不同,虽然大半生被贬,晚年终究还是安定了。

(篇幅有限,待下一篇)

你可能感兴趣的:(柳宗元和刘禹锡|一生一起走的朋友,共进退的桃花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