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堂】一人不住廟,二人不觀井

“一人不住庙,两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

过去时代出门,由于交通工具、交通方式以及通信手段都很落后,稍微出外去远一点的地方,动辄耗时数月或经年,一般不是达到目的地且有充裕勾留时间,很难有机会捎个口信或家书,基本上音信全无。众多案例中也难免偶尔出现当事人水溺火烧、生死劫难之事。

所以很多家里老人都叨念些类似“外出必读”类的秘笈,算是对自家儿孙出外公干惜福自保的谆谆告诫。其中说得比较多的,就有一句所谓“一个不住庙,两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其实,这句话更准确的版本是“一人不住庙,两人不看(观)井,三人不抱(抬)树,独坐莫倚栏。”这条好多老辈教育小辈的警语跟旧式话本、评书里章节的开始或结尾提示人的语句差不多,可以说是老式的“心灵鸡汤”。

一人不住庙:古代庙宇最初是供祀祖宗的地方,后来关帝庙,娘娘庙,土地庙,龙王庙、神社等等鱼龙混杂,成为祭祀各类鬼神的场所。不同庙里的主神都是不同,如果没有庙祝引导,一不小心得罪了主神,惹出大麻烦。

另外庙里各类神道泥胎形式多样,有的张牙舞爪,有的举抢弄棒,偏僻之处的更是阴气太盛,邪魅众多,阳气较弱或胆子很小的被吓出一身冷汗就可能生病,甚至可能会被“外邪”所侵,对人不利。

尤其是那些荒废已久的庙宇,更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邪门事。 过去小说、评书里庙观之中多有不良住持、和尚道人,或者其他宵小之辈栖居于此,一个人行路晚间逢庙欲住,无良之徒见金银财帛或川资路费,顿起不良之心,容易被谋财害命。至于单独外出年轻女性就更不用说了,不仅折财丢命,还能被劫色。

《水浒传》里顶天立地、武艺高强的武松都差点在蜈蚣岭的庙观里被恶僧——李二僧所害,何况一般的普通人? 即使到现在,这句话对我们也有警醒作用,单独一个人最好不要去陌生、荒凉的地方,尤其是女性,更要结伴同行,否则很容易招来危险。

两人不观井:一个很常见的典故,不同时候不同地方的版本略有不同。说是有两人同时进京赶考,其中一人文才略优,另一人文才劣一些,并都带了丰厚的川资,文才较劣的那人一路上就心中老是嘀咕,担心同伴抢了他的功名录取名额甚至头名,心想干脆结果了对方不就得了?于是一路走就一路谋划。

正巧发现前面有一个井台,两人经长途跋涉都很口渴。不良之人跑到井边,向同伴招招手:兄台,请看这井水多么清洌!文才优秀之人志得意满地跑到井边,放下行囊,抬头往井里看。或许在饮水前还想赋诗一首呢。

没成想无良之人一手按下他的头,另一手抬起他的屁股,一下把他按翻到了井里,文才低劣那人去了心病,捎带两份行囊钱财,满怀信心地单独去赶考。这事一传扬出去,大家就都很提防、忌讳这等事情了。

三人不抬树,也有类似典故。三人中的两人相对要好,策划共同谋害另外一人,于是创造机会三人同时去抬一棵大树干。串通好的两人游说被害之人去抬前面,说前面比较好抬好看路。无良的两人之中一人抬后一人抬中间。

三人努力咬牙抬起后,中间之人悄悄地向后挪去,和后面的人同抬一头。而且前面之人还看不出来(因为他只顾抬头向前看路)。一段路后,前面的人被压成内伤,甚至咯血、血唠,还不知是中了别人奸计,其结果是非死即残,传开后又成了另外一个“狼来了”的案例。

独坐莫倚栏讲的是一桩武林的公案。说是一个 练武之人,其武功卓著,但游泳本领全无,同们师兄弟大约是要跟他争掌门之位或靓师妹做未来的老婆,一直很嫉妒他,时时图谋加害,但是武功又不及他,无可奈何。

但是同门中有人了解他有晚上练功之后有倚池塘之护栏静思一天练功得失和总结的习惯,于是就用锯子把木栏锯断后重新从外型上接驳好,并用与木栏同色的泥吧糊好掩饰。等到晚上,他练功后倚栏休息,果然着了道,一下翻到了塘里,完全不会游泳,结果可想而知。

总之几个典故的共同之处都是在不经意的时候被人加害,古时常用的谚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就通过这几种案例得到例证。所以很多家里老人有此“出门经”就不足为怪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孟母堂】一人不住廟,二人不觀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