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想记住每一张笑脸

文|木子小沫

“老师,你们不是只听语文课吗?”

“老师,政治课特别有趣,你可以来听。”

“老师,你和我一起坐吧。”……


仿佛亲密的客人,孩子们让我盛情难却。

他们一定不知道:

这会是我们此次见习,听的最后一堂课了。

因为有外课的要求,我选择了历史课。刚刚把自己班的语文单元测试卷改完,我就急匆匆地赶来旁听隔壁班的课。

四天以来,听的都是语文课。

做笔记,学习老师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这不仅加深了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学到了一些教学小妙招。


这堂历史课,我有些心不在焉。

一切都太快了,还没好好开始就要结束了。考虑到回学校后,五天的见习就真的宣告结束了,我在犹豫要不要告诉班里的同学们,我们待会回去后,下午就不过来了。

善始善终,这算是一种粗糙的告别吧。

犹豫了好久,还是决定不说了。

历史课结束后,我径直地走往阶梯教室,准备回学校了。外面的天竟然奇迹般的晴了起来,好暖和的太阳光射在我的身上。

手里的雨伞,突然显得有些多余。


回头一看,教室外边几个男孩子把手搭在我们专业的两个男生肩上,表情严肃地说:

“老师,你们要走了是吗?”

心里一颤,好像突然间就触碰到最伤感的神经了,我赶紧偷偷地溜走了。

走过我们班时,可能没有学生知道我经过了吧,心里默默地祝他们好。没和他们打招呼,一来时间太短,可能他们都来不及了解我,二来他们还有课,不想打搅他们。

听过一句话叫作:

“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

很多事,想过,想去做过,但我不敢做。永远都迈不开第一步,懦弱、胆怯,总给别人自己一切都无所谓的错觉。



雨下了很久,今天终于迎来这稀罕的太阳,还真是阳光总在风雨后。

走在四中的校道上,眼前都是来来往往穿着白色校服的同学,有的在笑,有的在闹。篮球场上飞扬着一群各色球服的男孩子,田径场上也满是嬉戏打闹的学生,就连教室外边都跑着三三两两玩足球的同学。

他们随时在诠释,那个年纪该有的激情。四周环顾了好大一圈,我多想记住这里的一草一木,记住孩子们的每一张笑脸。

人总喜欢设想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比如此刻我这般幼稚的想法。校门口一面墙都贴着优秀校友的名单,展示了四中的独特风采。

愿每一位同学都能放飞梦想,前程似锦。

我暗暗祝愿。


回学校的公交车上,回忆一股脑儿涌来。

那是见习第一天。

班主任于老师带领我们小组五个人走进1821班时,同学们的热情让我感动。

“同学们,接下来呢,这五位漂亮的老师将来我们班听课。你们要好好表现,把我们班最好的一面显示出来,好不好?”“好!”

他们的回答,是如此的激情澎湃。

于老师把我们介绍给她的学生,称呼我们为老师,一种神圣感油然而生。



我们五个人站在讲台从左至右,逐个进行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当掌声一遍又一遍响起的时候,那种温暖简直无法言说。

就像你本是普通大学的一名普通的学生,可在他们眼里,你光芒万丈。

这大概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站在学生面前,他们的掌声仿佛是给我的动力,让我更有勇气去选择做一名教师。

不久的以后,我可能会成为下一个于老师。然后,和我的学生介绍那群即将成为新老师的年轻大学生。

我的学生,同样地给予见习老师们温暖。


我听的第一堂课是《驿路梨花》。

七年级下学期第14课,新版教材刚选入的文章。唐老师从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引入课文,升华雷锋精神代代传的主旨。

站在教室最后排,整个班的动态,我一览无遗。语文老师在台上声情并茂地讲课,津津有味,我也拿着小本子边听边记。用精巧的构思来表现人物的品质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正是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的地方。

在我看来,唐老师的讲课方式属于传统型,教学手段和工具却是现代型的。


从教学目标出发,先用陆游的诗引入课文标题“驿路梨花”,接着介绍作者,说明写作背景,简单说明雷锋其人。在分析文章上也遵循从整体感知到精读文本的过程。

我关注到一点,唐老师的语文课堂几乎全程依赖PPT展示和话筒传声,很少在黑板上进行板书,也很少会走下讲台。

还有一点也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这位老师要将“课程导入、学习目标、整体感知、深入探究”等大致教学过程出现在课件里,这些不是应该在她写的教案中吗?上课与说课应该还是有区别的吧。

这样的语文课堂,是我意料之内的,因为我自己从小也是这么被教育过来的。


在见习之前,我们的欧阳老师在课堂上展示过很多名师授课的视频。

他们的讲课更注重的是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重在把课文讲精讲透。不得不承认,现实的情况是,老师的讲课更多的是面向考试,并且无心也无力去创新教学方法。

这是当下竞争激烈的社会引发的现象,大多数老师除了努力适应也是无能为力的。


在班主任老师的推荐下,我们五个人旁听了初二年级的一堂公开课——《卖炭翁》。

因为听课人数太多,我是勉强站在门外听的,也无意顾及做笔记这回事了。

众所周知,公开课更倾向于表演性。只见讲台上的女老师饶有趣味地分析课文并且引经据典,好像一切都是手到擒来似的,不愧令人赞叹。可是这样课堂无疑需重授课教师花费很多时间准备,根本不可能作为平常的上课模式。

在公开课的后几分钟里,女老师在PPT上给学生放映了本堂课的测试题。我不由得想,可能这是一个过于注重结果的时代,一堂课下来必须有点小测试才能证明课堂的有效性,不能应对考试的教学约等于无意义的教学,结果比过程重要。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我认为不是的。


星期四,我和几位同学旁听了1823班的语文课。这位语文老师的课堂是我理想中的样子,也是我听过最难以忘怀的课了。

我暂且把她的讲课称为“现代型”,因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要教我们的,就是做那样的语文老师,生成那样的语文课堂。

她没有用任何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可她的教学思想是最新潮的,最贴近学生的。



她的课堂里,学生是主角。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一起思考,共同探究,而不是老师灌输式地把答案交给学生。明显地注意到,在她的课堂里,学生很活跃,甚至很少见到开小差的同学。她总是领着学生思考,教学生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

然而,我的疑问来了,可能这样的课堂不大适合考试。教师花费时间去引导学生思考,固然就会减少做题练习的时间。在那个以成绩排名为一切的地方,我觉得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偶尔用,长久来说不太可能。



老师的讲课和学生的听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的听课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

我听过的所有课都有一个总体趋势:

大部分同学在跟着老师的节奏听课,也存在少数或个别同学无心学习的状况。

不可否认的是,不同的教师会影响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因为不同的教学方法下会产生不同的学生。如果一位老师的课堂过于重视知识的传输,单调且枯燥的话,很有可能会有一大群打瞌睡、开小差、玩小动作的同学。如果一位老师的课堂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的话,结果则会恰好相反。

当然,学生都具有主观能动性,听课效率最终还是取决学生个人,同时受教师的客观影响。


课余,我帮我们班的语文老师改了学生的日记和单元测试卷。

在改日记的时候,我发现日记几乎是每天一篇,两天一改。这样挺好的,既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文笔,提高写作速度和熟练度,还可以方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适时给予必要的鼓励和定慰。

但从工作量上来说,我又觉得这是件学生辛苦,老师也不轻松的事。

每天都要写日记,写作太频繁,容易引起学生的厌恶心理。有些同学可能就是匆匆忙忙赶的作品,如此一来,质量肯定不高。我改的日记更多的是流水账式的文章,很少有关注写作技巧并且文采奕奕的作品。

或许一个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确实能力有限,但我更希望他们可以一步一个脚印的提高,质量比数量重要。


据了解,单元测试好像也是每周举行,但不写作文。在改我们班同学的试卷时,我发现主观题写了答案的同学基本都有自己的一套做题技巧,文字表达能力也还不错,应该是有比较坚实的语文功底。

不难推测出,学生们已经经过数不清的练习,这是熟能生巧的结果。

在改到一些选择题正确率超高,主观题却只字未动的试卷时,我又很苦恼。这些同学是来不及做题,还是压根就不想做?可能是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另外,我不知道这样的频率举行考试会不会让学生觉得压大。

测试的确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好办法,可如果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的话或许会更好。


其实,在教室里听课,我并没有感受到这群孩子有什么不同。可跑操的时候,那股浓郁的青春激情深深震撼到了我,让我不禁羡慕起这个年纪的他们了。

那是第二节课后的一个大课间。

校园的广播里放着激情澎湃的曲调,一大群一大群的白色或红色校服的学生从教室跑向操场。迅速排好队伍后,广播体操的口号嘹亮地响起来。学生们应着拍子舞动起来,旁边还有班主任老师的监督,那种熟悉感扑面而来,只是现在的我站离了曾经的队伍,我的中学时代过去好些年了。


随着最后一声口号的结束,各班的队伍纷纷有秩序地跑了起来。一瞬间,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在这样的队列里跑着,身边都是一群十三四岁的孩子,他们都挺幸福的吧!

置身于这样一群孩子中间,我仿佛也沾染到他们的青春活力,一股热血在我的身上激荡。我热爱这群孩子,不久的某一天,我也要站在另一群孩子旁边,听他们喊我老师,陪伴他们成长会是我莫大的幸福。

我害怕告别,却又不得不告别。

作为一位见习老师,这五天的时间很短,却会是段美妙而悠长的旋律,在我的记忆里激荡。这五天的收获会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伴随着我走在成为人民教师的路上。


见习结束后,

总觉得有很多心里话想说,

每当一抽出笔,

又不知道该从哪儿开始。

孩子们很皮,教学也不易。

愿这五天的时间,不是打扰,

愿离开后,一切都更好。

感谢四中的老师和同学们!!!

                                 

                                    2019年5月17日

                                              星期五     

                                              阴转晴

你可能感兴趣的:(多想记住每一张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