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生孩子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孩子?

        不论人生孩子是出于什么想法、目的,但终究要落在人生孩子这一事实上的,即人的血脉或者说人的基因得到了延续。

        这一延续的事实是父辈的死亡并不意味着物种的灭绝,而意味着人这一物种的继续存在,不论以何种方式、何种思想也不能改变其客观存在的事实。人一旦生了孩子,这一事实就不被任何价值判断所改变,这个世界从此就多了这么一个人的存在。

        源于父母血脉或基因而生长起来的人,在客观上确确实实造就了人的延续,不论这种延续是怎样贫穷的、疾病的、拙陋的、富有的、健康的、优良的,都不能更改这样一种客观存在事实,而且不能因为其处于贫穷的、疾病的、拙陋的存在就剥夺其继续生育的权利。

        随着人口学的发展和医疗检测水平的进步,社会体制下的计划生育越来越向少生优生的方面提高,其意义就是在提高人口的质量,在根源上尽量减少人们由生育所带来的系列导致生存困难的问题。

        客观事实上已经说明了人生孩子使人的血脉和基因得到了延续,子辈的存在会减轻父辈人类直面死亡的恐惧,会给予他们情感力量的支撑,也成为其生存奋斗的一部分意义,孩子的存在构成了家庭、家族单位不懈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是家庭、家族联系的纽带和存续的基础,是激发人面对生存问题时的积极动力来源。

        下面来说一些常见的片面的价值判断,“人生孩子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孩子?”,“人生孩子,都没有跟孩子商量就把他生下来了,这不是人的自私吗?”但人生孩子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三方面,一是自然规律,二是人自己的主动意愿,三是外部的强迫。

        人的生存繁衍是顺应自然演化规律的结果,人生孩子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这与长了眼睛看世界、长了耳朵听声音,长了鼻子呼吸,长了嘴吃饭一样,长了繁衍下一代的性器官为什么就不能允许其使用呢?这不是强行违反自然规律,阉割自己受虐吗?

        所谓父母要跟孩子商量商量他要不要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问题,孩子怎么自己是个蝌蚪时就要那么积极,游那么快呢?还不是争着抢着要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吗?只不过你过得不理想了,为什么还要把这些原因都归咎到父母身上呢?

        父母为了你的生计、教育、成长,让你吃好穿好睡好玩好学好,每日起早贪黑就不说了,这是父母自己造下的业,自己要生孩子的选择,但怎么还至于要被孩子骂呢?难道下一代就该是个永远在温室里的天使吗?就该享受一生荣华富贵吗?父母不也是个有限的人类吗?

        天下有让自己受苦受累地拼命干活,积下一身病还不舍得花钱,让另一个人完全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的自私吗?有让自己的生存围绕另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转,这能被称为自私呢?是,父母没有给你大富大贵、锦衣玉食的生活,难道这就不值得做你的父母了吗?

        你怎么了,孩子?难道安乐窝才是你想要的吗?可如果真是这样,你身为一个人的意义何在?价值何在?若只知道享受,这人还配称作人吗?

      所以讨论“人生孩子,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孩子”,不能这么片面地看,“人生孩子,既不能否认人有为了自己的成分,也不能否认是客观自然规律的结果,还有涉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各样的外部要求”。

        但可以肯定的是,父母生孩子,绝对不是故意要让孩子来受苦的,这是天下父母都不希望的,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过得好,比自己过得更幸福,活得更像一个理想的人,更能有人的尊严。

        孩子,好好把握吧,你的存在既有父辈延续血脉或基因的意愿,也是客观自然规律演化的结果,也是人类繁衍存在的必然经过,也是活成你自己的机会。

        尽管这些你目前都不能够理解,因为你还未经历许多,还难懂得人除了幸福以外,在这个世界上与其他物种竞争下的艰辛,你活在某种人类社会的文化经营下,活在仓廪实而知礼节的丰富里,还没有长久地饿过肚子、长久地露宿过街头,甚至有一两次饥饿的体验,你还会想当然地觉得新鲜,这不怪你,只是你的头脑中还没有刻下经过生存斗争的经历。

        但随着你一天天长大,你迟早会一步步明白的,只是我现在还希望着能给你多一些幸福,除非到了重要关头,不然我会掩藏起一些黑暗,不会让你承受你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现实。

        如果有一天你觉得累了,你不想继续担负下一代了,那么我也同意你过好你这一辈子就完结的打算,只要你最后的想法是经过事实考验的深刻的结果,而不是一时冲动或者说逃避,不是被社会某种思想影响或蛊惑的结果,我都会悦纳你的选择。

        自然给予了人脑这样的思想的可能,这也是作为人的伟大的创造性,既不同于神明什么都全能的铁律,也不同于什么都被支配的动物本能,人有选择实践的权利,但要为自己的选择和实践负责到底。而生下你就是我选择和实践出来的结果,所以我必须会对这样的选择和实践负责到底,这血脉或基因延续的事实不因我的想法而改变。

杨德昌《一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母生孩子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