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要不断地学习 为了不再错过你心动的人和事——记18线农村小记者的第四次独立采访

文/陈子墨(原创)


图片发自App

在牟山村后店的一条百年老街上,有一家百年老店,店主蒋师傅是一位弹棉花的老手艺人。他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从14岁辍学就开始学弹棉花,至今已有55年。这间有点破败的百年老屋记载着蒋师傅的沧桑岁月。如今他的儿子女儿早已成家立业,有了各自的实业。今年69岁的蒋师傅仍在这小屋里弹着棉花,孩子们都劝他别干了,好好安享晚年,但他一直舍不得放下这门老手艺,他想多做一天是一天,虽然他早已知晓这门手艺早晚会失传......

从找题材,联系蒋师傅要拍他的专题,到今天去拍摄,应该说还是挺顺利的。从我刚开始打电话去,蒋师傅有点推脱,说也没什么好拍的好讲的,到今天采访结束的时候,他说姑娘有空来家里吃饭,我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

我喜欢每天接触不同的人,跟他们聊聊谈谈,哪怕是静静聆听,也能让我受益匪浅。他们的流光岁月里珍藏着最美的回忆,还有那个时代独有的艰辛和困苦。每每于此,我更能体会和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采访蒋师傅,这是我第四次做的独立采访。上个星期确定选题后,双休日我一直在网上查资料,列提纲。这两天都是失眠状态,晚上做梦都是采访的场景,我想我是过于紧张了。前些日看柴静的《看见》,其中有一段讲她采访前整晚不睡觉,查资料列提纲,等她想睡的时候往往天天就亮了,然后顶着黑眼圈去采访。专业加敬业的主持大咖尚且如此,我一个半路出家的18线农村小记者紧张也是难免的了......老实说,有一天能拿着话筒做独立采访,那是我梦寐以求的。

我在内心里一直告诉自己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不管我们做什么行业,要学的东西都很多,但不能因为多而不学,不能因为忙而不学。相反的,你应该时时学,然后学以致用,学了以后倒逼自己输出,一味输入不输出也会失去学习的动力。为了这一天早点到来,我一直努力准备着,去年我通过自学,考出了编辑记者合格证。平常我也经常看焦点访谈、新闻1+1,国家记忆等,柴静、白岩松、董倩、吴晓波都是我特别喜欢的主持人......

我一直以为我是准备好了,只要编导说小陈,你去采访吧,我就能接过话筒。像《流星花园》里的导演柴智屏一样,当别人扔下话筒的时候,你把它捡起来,并且完美地完成任务,或者当别人把话筒递到你面前的时候,你可以胸有成竹地接过它,而不是说我不会耶!

这让我想起台湾著名主持人蔡康永讲的一段话,他说:“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我把这句话奉为我的至理名言,所以即使站在三十岁的人生关口,我依然选择从头开始,进入媒体这个行业。在这之前我是外贸业务员,会计,然后那时候考了单证、报检员证,会计证,我对考证学习一直都很热衷,我相信多学一点总是好的。

在转行之前,我是连storm edit,eduis,AE等,这些专业名词是什么都不知道。但我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个性,凭着自己看了几篇报纸上的文章,就去考电视台的全媒体记者,笔试的时候我是连光圈大小都不知道。显然最后以0.5分之差落选了......大学的时候买过一台1400元的佳能照相机,拍出来的照片有些曝光,有些焦距都没对好......,当然这是我后来去看我以前的那些照片才发现有这些问题。

但老天总是特别眷顾我,我总是特别幸运。后来我有机会跟着我们台里最好最资深的编导鲁老师学习。我想我能学到他十分之一的功力,那我以后就不愁了。两年多的时间里,我跟着他做过很多次的采访,还有很多宣传片的拍摄,他毫无保留地教我。但对我也异常严厉,每当我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他总是把我当亲女儿一样骂,有时候我也会哭,但更多的是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

但你知道电视跟文学创作一样,他没有模板可以套用,他需要的是你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创作激情。每天你都要学习新的东西,但要把所学完全变成自己的东西其实很难。

最难的莫过于写稿子,你一遍一遍地看镜头,看同期声,但有时候两天都出不来一篇稿子,你说不上来哪里不对,但就是写不去了,新闻稿不是散文也不是随笔,你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我想除了多加学习别无他法......其实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学习,在我看来,像蒋师傅这样默默深耕在自己的行业里,为这门手艺的传承奉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这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匠人。我们有幸得以记录,即使有一天这个手艺失传了,希望“匠人”精神得以世代流传......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就是要不断地学习 为了不再错过你心动的人和事——记18线农村小记者的第四次独立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