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笔记】【科目】金融工具3-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常见会计科目:

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债权投资、债权投资减值准备等

1. AMC的初始计量

金融资产的初始成本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一般为购买金融资产时所支付的交易价格; 债权投资都涉及到利息调整,原因是债券有个面值。 成本和利息调整目共同构成了一级科目的公允价值,即初始成本。

     借:债权投资—成本 (par value)

     贷:银行存款款

     贷: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借贷皆可)


2. AMC的交易费用

直接计入初始成本。金融负债的初始计量及交易费用确认与金融资产的完全一致。只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3. AMC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利息或股利

已宣告未发放的利息或股利是指购买之前形成的,在购买后很快就会发放的。 不属于投资产生的收益,不能计入当期损益,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进行处理。

     借:应收利息

     借:其他债权投资—利息调整(借贷皆可,与初始入账反向)

   贷: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等

     贷:应收利息/应收股利 (面值*票面利率)


4. 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就是根据未来现金流量按照实际利率折现到某个时间点的现值, 或者说对于债券折价发行或溢价发行的差额,在债券约定还本付息期间内进行摊销,在未到期前债券的“实际成本”价值。可以理解为是投资者要收回的“本金”。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初始确认金额  (对价)

- 已偿还的本金 (还款)

 +/- 以实际利率将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 计提的累计信用减值准备(仅金融资产)

例如, 以1000元去买债券,期限是3年,债券面值900元,票面利率10%,假设计算的实际利率是6%(非计算 )

1)购买时点 摊余成本=1000 

2)第一年末   (以后每年同样操作)

摊余成本=实际本金 - 当期期末已偿还本金 =年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 - 当期期末已偿还本金=1000*(1+6%) - 900*10%=970

投资收益= 年初摊余成本 *  实际利率 = 1000 *6% =60

应收利息 = 面值* 票面利率 = 900 * 10% = 90 

3)第三年末摊余成本=0

在包含信用减值的情况下,

摊余成本= 年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 - 当期期末已偿还本金 -信用减值准备

账面余额=  年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 - 当期期末已偿还本金

减值金额,跟摊余成本有关,跟投资收益无关,也就是说无论是否计提过减值准备, 投资收益的计算方法都不变。


5. AMC的后续计量

例如, 2018年1月1日,公司支付价款1000万元(含交易费用)购入另一公司发行的5年期公司债券票面价值总额为12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5%,每年末支付当年债券利息(即每年利息为60万元),本金到期时一次性偿还。公司将该债券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此处不考虑税费、减值。

假设计算得到实际利率为8%(非实际计算得到,仅假设)

 1) 购买日 (初始计量)

     借: 债权投资—成本  1200  (面值)

     贷: 银行存款      1000   (期初摊余成本)

     贷: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轧差)


2)2018年12月31日, 确认应收利息和投资收益,和收到利息

     借: 应收利息      (面值* 票面利率)=1200*5% =60 

     借: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20 (永远与初始计量方向相反)

     贷: 投资收益        (年初摊余成本 *  实际利率 )=1000*8%=80


     借: 银行存款  60  

     贷: 应收利息 60  

第一年末摊余成本=1200+80-60=1220


4)2019年12月31日, 确认应收利息和投资收益

     借: 应收利息      (面值* 票面利率)=1200*5% =60 

     借: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37.6(轧差,永远与初始计量方向相反)

     贷: 投资收益        (年初摊余成本 * 实际利率 )=1220*8%= 97.6


     借: 银行存款  60

     贷: 应收利息 60


5) 最后一年12月31日,确认应收利息和投资收益,收回本金

     借: 应收利息      (面值* 票面利率)=1200*5% =60

     借: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摊余余总额-之前累计调整金额)=(1200-1000)-(20+37.6+.....)

     贷: 投资收益       (因为利息调整最后应为0,所以在前两项金额确定下,此处轧差)


     借: 银行存款  1260

     贷: 应收利息 60

     贷: 债券投资 - 成本 12000 


6. 减值及转回

6.1 信用损失和预期信用损失

一般资产的减值条件是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损失才计提减值准备;

新准则下, 金融资产是通过预估资产存在减值的可能性来计提减值准备,

可见同等情况下,金融资产需要计提的减值准备会更多,计提的时间会早。

企业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这些项目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损失准备:

    1)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2)租赁应收款

    3)合同资产

    4)部分贷款承诺和财务担保合同

由此可知, 只对AMC和FVOCI (不含指定的)这两类债券类投资金融资产进行计提,对股权类投资的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

信用损失是指按约定应收回的现金流量现值预期收回的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

预期信用损失是根据经验和现有情况,预计发生违约的概率和违约损失大小而来。

例如, 发生违约的概率是10%,预计发生违约的部分能收回来10%,放贷总额100万, 预期信用损失=100*10%*10%=1。

CPA教材中对于涉及到减值的资产列示如下: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租赁应收款

-合同资产

-部分贷款承诺和财务担保合同



6.2 减值分录

     借:信用减值损失 (以前走资产减值损失,新准则进行了调整)

  贷:坏账准备/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等【备抵科目】

发生减值后,计算期末摊余成本时要用期初摊余成本减去信用减值损失,同时也要调整以后各期的投资收益和其末摊余成本。另外减值后涉及到摊余成本的调整,和递延所得税的调整,也应注意。

只有存货、应收账款金融工具、合同履约成本和取得成本、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是可以转回,其他均不可以转回。 

减值调整摊余成本


7. 债券投资增值税税收问题

利息收入-增值税:

一般增值税税率为6%,并且附加附加税费(城建税7%+教育附加费3%+地方教育附加2%)

增值税及附加=票面利息/1.06*6%*112%; 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存单免增值税;

转让利得-增值税:

增值税及附加=(卖出价-买入价)/1.06 *6%**112%


8. 债券投资所得税税收问题

8.1 收到取得时已经宣告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和债券利息

会计和税务都把取得时未领取的利息,作为前期垫资收回处理,均不作收入处理,无税会差异

8.2 投资收益

1)分期付息的债权投资,会计上每个会计期间确认投资收益,税务上也会按照合同约定的应付利息确认投资收益的实现,如果都在一个年度内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之间无差异,如果跨年度则存在差异。

2)对于一次性付息的债权投资,会计上按照权责发生制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投资收益,而税务上仍然会按照合同约定的应付利息确认投资收益的实现,二者存在明显的税会差异。

3)会计上计算投资收益是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税务处理是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计算,二者计算的数额在各个期间存在差异,但是总体金额不存在差异,属于暂时性差异

8.3 存在免税收入时

债券利息收入属于符合条件的免税收入时,会计上确认收益,而税务上免税,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8.4 转让/处置AMC

会计上的投资收益等于转让价款减去其账面价值(即上一个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前期累积的坏账准备/债权投资减值准备也要转入 投资收益。

税务上的处置收入等于转让价款减去计税基础(历史成本)。如果金融资产没有发生过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不会存在税会差异;但是,如果发生过资产减值就存在税会差异

账面价值=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本期收回本金和利息 - 本期计提的损失准备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在不计提减值情况下)

当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时,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当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时,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如,一项债权投资,确认了减值损失100万,因税法不认可减值,则,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贷:所得税费用 25

    如果后续减值回转了80,则递延也要转回。


9. 例题 (来源:税屋)

资料:2018年7月1日,购买了B公司的公开发行的债券100张,单张价款9.95万元(含交易费用500元)。债券面值10万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9%,每年支付1次,计息从2018年7月1日开始,每年6月30支付上年7月1日至本年6月30日的利息。

  假定2020年6月1日,由于收购另外一家企业急需筹集资金,以11万元的单价将B债券全部转让,公司为一般纳税人。

     1) 2016年7月1日购进债券:

     借:债权投资-面值  1000万元

  贷:银行存款  995万元

  贷: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5万元    (此时,债券价值=期初摊余成本=995)

 2) 持有期间投资收益及利息调整等计算

说明:

— 现金流收到的本金和利息是收到的利息扣除增值税6%后不含税金额;

— 利息收入的增值税是按金融服务-贷款服务计算,增值税税率是6%,附加附加税费(城建税7%+教育附加费3%+地方教育附加2%),增值税及附加=票面利率/1.06*6%*112%=6.72%,此处未考虑附加税;

— 利息调整=票面利息-投资收益(实际利息收入)-应计增值税。

— 实际利率(IRR)计算:利用Excel函数IRR进行计算,表-1计算出的IRR是半年期的实际利率。


     3)持有期间的会计分录

   2018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会计分录:

   借:应收利息  45 (1000*9%*6/12)

   贷:投资收益  42.32 (995*4.25%)

      贷: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  2.55(90/1.06*6%)

   贷: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0.13  (轧差)

   2019年6月30日收到利息:

   借:银行存款  90万元

      贷:应收利息  45万元

   借: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1.66万元 (轧差)

   贷:投资收益  44.12万元 (1037.32 *4.25%)

     借: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  2.55万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09万元  (90*6%/1.06)

  2019年12月31日、2020年6月30日、2020年12月31日的会计处理与上述分录基本一致。

  2021年6月30日(假定持有到期):

虽然同时收到本金和利息,在增值税方面仍然只需要计算保本的利息收入的增值税即可。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金融房地产开发教育辅助服务等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140号)第二条规定,债券持有到期不属于金融商品转让,故本金与折价部分的差价不计算增值税。如果是到期前转让,转让价格大于当初购入的差价,需要按规定缴纳增值税。

     借:银行存款  1090万元

     借: 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  2.55万元

     借: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1.81万元 

     贷:债权投资—面值  1000万元

     贷:投资收益  44.27万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09万元(90*6%/1.06)

     贷:应收利息  45万元


  4) 2020年6月1日以11万元将债券转让(未到期转让)

  借:银行贷款  1100万元

  借: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  2.55万元

  借: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3.54万元 (1.73万元+1.81万元)

  贷:债权投资-面值  1000万元

     贷:投资收益  55.15万元 (轧差)

     贷: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  5.94万元

     贷:应收利息  45万元

说明:

— 会计分录中“债权投资-利息调整”等于尚未调整的金额;

— 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1100-995)*6%/1.06=5.94万元;

— 投资收益:在确定面值、利息调整、应收利息、应交增值税后倒挤而得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财务笔记】【科目】金融工具3-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