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经典被娱乐化之后

图片发自App


记得前两年,在辽视春晚上,宋小宝和赵本山的小品《相亲》火遍大江南北,而其中的经典台词,“海燕啊,你可长点儿心吧”也流传了好久,给人们带来了不少欢乐。小品中有一段赵本山教宋小宝朗诵高尔基的经典作品《海燕》的第1段朗诵展开,“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在他们声情并茂的朗诵中,当时营造了许多的喜剧氛围,效果也很好。

可是,不幸的是,当我今天上到这节经典篇目的时候,我却对这个小品有了新的看法。有个班的学生脑海中只有宋小宝和赵本山的喜剧形象,当然还有那一句经典的台词,“海燕哪,你可长点心吧。”我才意识到这种娱乐节目对于经典的冲击较大,尤其是在学生未接触经典之前,容易先入为主,以为“海燕”就是娱乐的代名词。学习这一篇文章的时候,他们脑海中形成的固化认识一时难以填补,当我想通过朗读的方法体会感知情感的时候,好几次学生都忍俊不禁。

图片发自App


我仿佛进入咸亨酒店的孔乙己,在众人的笑声中,艰难地前行。我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极力打破学生的固化认识,于是告诉学生,理解散文诗,尤其是这首散文诗时,我们要注重朗诵,在诵读时,要注重“重音、停连、语气和节奏”,力争读出“情感和气势”。首先,我请一位同学朗读了第一段,“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图片发自App


也正是这一段被小品所改编,学生读到后面会立刻想到,“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哪,你可长点儿心吧”。她读得很深情,很舒缓,但也有笑场,这并不符合这一段的情绪。我便从指导朗读方面切入,去纠正经典被娱乐后的后遗症。这告诉学生,读这一段时,应该读出力量,读得有气势,怎样落实呢,得从重音入手,我引导学生分析每一句,在品读中感知和体会,终于标明了重音,示例为:“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我让学生在课本上标好重音,然后再自己试着读,全班齐读,读着读着,学生逐渐进行状态,有的同学读得声情并茂,很有感染力。尤其是Z同学的“——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在大家的呼声中,她又一次读了最经典的呐喊声,“——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图片发自App


在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同学关注“预习提示”和相关背景,概括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事物的象征意义,如“海燕、乌云、大海、暴风雨”等,在“大海”和“乌云”的象征意义上,有的学生认为“乌云”和“狂风”象征革命势力,而“大海”象征的是与之相对的沙皇势力。我引导学生重点阅读了“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这些句子,这时有很多学生反应过来,说我们刚才把象征意义分析反了,这里的“乌云”和“狂风”应该是沙皇势力,而“波浪”“巨浪”指的是革命者的代表,那么“大海”呢?我追问道。学生很快意识到,“大海”象征的是广大人民群众。

图片发自App


经过半节课的朗读和感知,经典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迹不可能深深地扎根,也许提到“海燕”,他们仍然会先想到宋小宝和赵本山,但我们更应当珍视经典的意义,力争挖掘它的时代价值,用好教材,为学生做好引导。

当经典被娱乐化之后,我们迎来了全新的挑战,伙伴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经典被娱乐化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