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心理学》第5次线上读书会感悟——“不得不”直面内心的恐惧

《自身心理学》第5次线上读书会感悟——“不得不”直面内心的恐惧

本次读书会的主要内容是田老师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田老师说“作业完成好的就不说了”(这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肯定,但要视环境和受众群体而活学活用,在这个群体里适用,但在家庭教育中需要灵活调整),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

这一点与自己的认知有些许偏差,以前上学甚至包括现在,大多老师都喜欢成绩好的学生,也喜欢给好学生开小灶,对于成绩不好或作业完成不到位的会叫家长。但田老师却不同,给后者开小灶。

想起我另一位心理导师的观点:在一个班级里,排在后面的同学,对班级的贡献反而更大。相对来说,其心理健康水平也相对较高。

这个观点虽然具有普遍性,但也有点以偏概全,毕竟还有个“特殊性”,至少对于那一刻的我来说如此。

本次读书会,我是带着忐忑不安的心参加的,因为提交的作业被老师画了圈、打了叉。

所以,当田老师邀请其他老师对司老师分享的内容进行回应时,我的反应模式是“不反应”。

当听到其他几位老师直面发表自己的观点、说出各自内心的情感反应时,我心里一直“替他们”(其实是自己的)捏着一把弦,即有担心疑问,也有期待好奇———他们说的感受是对方的感受还是自己的———当感觉不是对方的感受时,自己内在的恐惧又加深了一分。

我意识到,很多时候,自己在做咨询,甚至与别人互动交流时,当对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即使自己内心不认同,也很少直面澄清,而是选择缄默不语。

此时,我看到了自己面对问题时的恐惧和逃避,我不但屏蔽了自己的感受,从而不去感受自己,更不敢也不去感受对方,无法一致性表达自己内在的声音(哪怕被对方拒绝),只是小心翼地试探、不疼不痒地陪着(只是物理或生理层面的“陪”在一起,而非心理层面成为对方心理的“伴”)。

我看到了自己过往人际交往、为人处世中的固有模式,也看到了自己需要成长和突破的点。

我看到了司老师内心的强大,看到了马老师、张老师、史老师、韩老师、李老师的勇气,更看到了田老师对神入运用的炉火纯青。

整个读书会,我提着的那颗心一直没放下,生怕被老师点名。然,越是担心的事越会发生,最后还被田老师神入地揪了出来,将我从游离状态拉回现实。

于是,我小心翼翼地问:“当无法感受到对方的感受时,可不可以提问?”

田老师一句:“可以提问,但需要分情况,像遇到司老师这种情况,如果提问,会直接惹恼对方!”

田老师是笑着说的,但我却一点也笑不出来。非但笑不出来,反而一下子被雷到了!

我看到了自己因为害怕惹恼对方而选择迂回,选择逃避,又何谈支持对方。

看来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其实,不只心理咨询师需要个人成长,作为家长,作为一个社会人,都需要成长!

感谢田老师的专业、职业、敬业、乐业,感谢读书会各位老师的真诚贡献,短短一个多小时,让我看到被老师点名的小女孩,在同学们的陪伴、鼓励和支持的目光下,默默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慢慢地抬起头来,怯怯地看着温柔、善良、有爱的田老师满是微笑的脸,她深深地知道———爱,是战胜内在恐惧唯一良药!

谢谢你们,我爱你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身心理学》第5次线上读书会感悟——“不得不”直面内心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