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治长篇第五卷8、9

【原文】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释】 

(1)赋:兵赋,向居民征收的军事费用。 

(2)千室之邑,邑是古代居民的聚居点,大致相当于后来城镇。有一千户人家的大邑。 

(3)百乘之家:指卿大夫的采地,当时大夫有车百乘,是采地中的较大者。 

(4)宰:家臣、总管。 

(5)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生于公元前509年,孔子的学生。 

(6)束带立于朝:指穿着礼服立于朝廷。 

(7)宾客:指一般客人和来宾。 

  【译文】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自解】

       在这段文字中,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学生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就是“仁”。他说,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在孔子看来,,他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实际上,他把“仁”放在更高的地位。 

 【原文】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注释】 

(1)愈:胜过、超过。 

(2)十:指数的全体,旧注云:“一,数之数;十,数之终。” 

(3)二:旧注云:“二者,一之对也。” 

(4)与:赞同、同意。 

   【译文】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说的,是不如他。” 

 【自解】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他勤于学习,而且肯独立思考,能做到闻一知十,推知全体,融汇贯通。所以,孔子对他大加赞扬。而且,希望他的其他弟子都能像颜回那样,刻苦学习,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在学业上尽可能地事半功倍。 子贡是春秋时代三大巨商之一,已经很厉害了,颜回只是一介书生。但子贡还是觉得远远不如颜回,自己只能闻一知二,颜回却能闻一知十,连孔子都自叹不如。在儒家这里,智慧才是最大的财富。孔子自叹不如,大都被解释成安慰子贡,我倒以为是发自真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公治长篇第五卷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