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2 信近于义,恭近于礼

〖今日新知〗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的了”

因:通“姻”。


这段话的争论也有很多。如果随便看一段释义,你甚至都不知道这段话说的是什么。

李零先生说:“信近于义”“恭近于礼”“因不失其亲”这三句话都是条件句。

条件句就是假设某种情况。


〖信近于义〗意思是一个人讲信用是好的,但必须符合大义。

一个人讲信用好不好?很好!但是孟子说:“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言必信,行必果”是小人的行径,小人中也有“守信用”的。但是“惟义所在”,就是你做事符不符合大义,才是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

普通人的境界:要讲信用,要恭敬,要分远近。

儒家修炼方法:义、礼、宗。

一个人讲信用很重要,但不能傻傻的讲信用,而要用大义来规范信用。符合大义,才能去实现你的承诺。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恭敬不于礼”过分的恭敬,不小心就会变成谄媚,变成丧失原则。

“恭近于礼”才能够远离耻辱,恭敬要有尺度,要以礼法为底线。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给了我们一把尺子,告诉我们凡事都要有尺度,告诉我们学习礼法的重要性。

在人际关系中,如果没有礼和义的约束,反而会带来很多麻烦,让自己背负耻辱。

我们想要对他人表达亲近之意,有时就会缺乏界限感。

把礼抛在一边时,热心肠反而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姻亲如果能够维持亲密关系,频繁地走动,就算是你家的门庭、你的宗族。

人际关系中,我们与距离稍微远一点的亲戚朋友,能不能够建立好的关系,如果可以,那么我们可以把他们当做宗亲一样对待。


有子说的是,有很多事情,哪怕是你认为好的事情,也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要能够掌握尺度,而尺度是通过学习得来的。

〖学以致用〗

通过学习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尺度。

通过学习克己复礼,守好边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12 信近于义,恭近于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