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学》笔记/期末复习资料

摄影测量与遥感:

是对非接触传感器系统获得的影像及其数字表达进行记录、量测和解译,从而获得自然物体和环境的可靠信息的一门工艺、科学和技术。

摄影测量学:

是利用光学摄影机摄取相片,通过相片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特性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摄影测量学的主要任务:

①测制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
②建立地形数据库。
③为地理信息系统、各种工业应用提供基础测绘数据。

摄影测量的主要特点:

①无需接触被摄物体本身。
②可以由二维影像重建三维目标。
③使用的是面采集数据方式。
④可以同时提取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特性。

摄影测量的分类:

根据摄影机平台位置分:

①航天摄影测量;②航空摄影测量;③地面摄影测量;④水下摄影测量。

根据摄影机平台与被摄目标的距离分:

①航天摄影测量;②航空摄影测量;③地面摄影测量;④近景摄影测量;⑤显微摄影测量。

根据用途分:

①地形摄影测量;②非地形摄影测量(也称作“工业摄影测量”)。

根据处理方式分:

①模拟摄影测量;②解析摄影测量;③数字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的三个发展阶段:

摄影测量学的发展经过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三个阶段。 

模拟摄影测量:利用光学/机械投影方法实现摄影过程的反转。

解析摄影测量: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手段,通过对摄影像片的量测和解析计算方法的交会方式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并提供各种摄影测量产品的一门科学。

数字摄影测量:基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所获取的数字/数字化影像进行处理,自动(半自动)提取被摄对象用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从而获得各种形式的数字产品和目视化产品。 

空中三角测量的三个发展阶段:

空中三角测量的发展经过了模拟空中三角测量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数字空中三角测量三个阶段。

4D 产品的主要内容:

①数字高程模型 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
②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digital orthophoto map);
③数字线划图 DLG(digital line graphic);
④数字栅格地图 DRG(digital raster graphic)。

数字摄影测量的主要研究内容:

①数字影像的获取与处理;
②定向理论(内定向、外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
③影像匹配技术数字空中三角测量;
④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⑤数字微分纠正(数字正射影像的建立及应用);
⑥影像解译与特征提取;
⑦数字摄影测量新技术。

航空摄影测量的优点:

成图速度快、精度高、不受气候及季节限制的限制。

航空摄影机(航摄仪):

是一种专门设计的大像幅摄影机,也称航摄仪。

航线弯曲:

把一条航线的航摄像片根据地物影像拼接起来,各张像片的主点连线不在一条直线上,而呈现为弯弯曲曲的折线,称航线弯曲。 

一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一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包括:描述摄影中心的空间坐标值的三个直线元素(Xs、Ys、Zs);描述像片的空间姿态的三个角元素(φ、w、k)。

航向重叠与旁向重叠:

同一条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一般在 60% 以上。相邻航线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重叠度要求在 15% 以上。

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
①像平面坐标系;
②像空间坐标系;
③像空间辅助坐标系;
④摄影测量坐标系;
⑤地面测量坐标系;
⑥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

中心投影的共线条件方程:

中心投影的共线条件方程表达了摄影中心 、像点和对应地物点三点位于同一直线的几何关系,利用其解求单张像片 6 个外方位元素的方法称为单片空间后方交会 ,最少需要 3 个平高地面控制点。

单片空间后方交会:

中心投影的共线条件方程表达了摄影中心 、像点和对应地物点三点位于同一直线的几何关系,利用其解求单张像片 6 个外方位元素的方法称为单片空间后方交会 ,最少需要 3 个平高地面控制点。

航摄相片误差来源:
①摄像机物镜畸变差;②大气折光差;③地球曲率影响;④摄影感光材料的变形;⑤像点量测差。

空间后方交会的计算过程:
1)获取已知数据;
2)量测控制点的坐标;
3)确定未知数的初始值;
4)计算旋转矩阵 R;
5)逐点计算像点坐标的近似值;
6)组成误差方程式;
7)组成法方程式;
8)解求外方位元素的改正数;
9)解求改正后的外方位元素;
10)外方位元素的改正数与规定的限差作比较;
11)进行迭代运算,直到外方位元素的改正数小于规定的限差。

影像数字化:

影像数字化包括采样量化两项内容。

数字图像:

数字图像是指能够被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使用的图像。光学图像称作模拟量,数字图像又称作数字量,它们之间的转换称模/数转换,反之称数/模转换。 

摄影测量的基本问题:

摄影测量的基本问题,就是将中心投影的像片转换为正射投影的地形图。 

人眼产生天然立体视觉的原因:

人眼产生天然立体视觉的原因是由于生理视差的存在。 

相对定向完成的标志:

相对定向完成的标志是模型点在统一的辅助坐标系中坐标 U、V、W 的求出。(亦即“同名光线对对相交”。)

立体摄影测量基础:

立体摄影测量基础是共面条件方程。

相对定向的理论基础、目的、标准:

相对定向的理论基础、目的、标准是两像片上同名像点的投影光线对对相交。

左右视差、上下视差:

在摄影测量中,一个立体像对的同名像点在各自的像平面坐标系的x、y坐标之差,分别称为左右视差上下视差

双像解析摄影测量的三种方法:
①空间后方交会-前方交会法;
②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法;
③光束法(光束法严密解)。

共面条件方程:

恢复立体像对左右像片的相互位置关系依据的是共面条件方程。摄影测量中,为了恢复立体像对两张像片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左右像片上的同名像点位于同一核面的几何条件,采用相对定向的方法来实现,最少需要量测 5 对同名像点。  

三类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根据平差计算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单模型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单航带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区域网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三类。

三种摄影测量加密方法:

摄影测量加密按数学模型可分为航带法独立模型法光束法三种。

航测法成图的外业主要工作:

像片控制测量像片调绘(即“像控”与“调绘”)。

获取 DEM 数据的方式:

沿等高线采样、规则格网采样、剖面法、渐进采样、选择采样、混合采样、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数据采样。

数字影像的定向方式:

①内定向;②相对定向;③绝对定向。

三种立体效应:

立体像对的两张像片可以有三种不同的放置方式,分别产生出:正立体效应反(负)立体效应零立体效应

像对立体观察的两种途径:

一种是借助立体镜或其他工具达到分像,称为立体镜式,另外一种是叠影式。常用的立体镜有桥式立体镜反光立体镜。叠影式方法有互补色法光闸法偏振光法液晶闭闪法

摄影测量常用的坐标系及其定义方式:

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两大类,一类是用于描述像点的位置,称为像方空间坐标系;另—类是用于描述地面点的位置,称为物方空间坐标系

像方空间坐标系:
①像平面坐标系:
像平面坐标系用以表示像点在像平面上的位置,通常采用右手坐标系,坐标轴的选择常用以下三种方法:

1、框标坐标系:是以像片上四边或四角上的框标来定义坐标系统。对于框标设在像幅四边中央的相片,通常以航线方向两边框标连线作为 x 轴,旁向两边框标连线作为 y 轴,框标连线的交点为原点。若框标设在四角上,则以对角线框标连线的夹角平分线作为 x,y 轴,连线交点为坐标原点;

2、像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像主点为原点,x,y 轴分别平行于框标坐标系;

3、以主纵线为 y 轴的像平面坐标系:取主纵线为 y 轴,指向主合点的方向为正方向,主横线或等比线为 x 轴。

②像空间坐标系:
为了便于进行空间坐标的变换,需要建立起描述像点在像空间位置的坐标系,即像空间坐标系。以摄影中心 S 为坐标原点, x,y 轴轴与像平面坐标系的 x,y 轴平行,z 轴与主光轴重合,形成像空间右手直角坐标系。

③像空间辅助坐标系:
像点的像空间坐标可直接以像平面坐标求得,但这种坐标的待点是每张像片的像空间坐标系不统一,这给计算带来困难。为了在同一条航线的不同像片间建立联系,需要建立一种相对统一的坐标系。称为像空间辅助坐标系。此坐标系的原点仍选在摄影中心 S 点 ,坐标轴系的选择视需要而定。通常 X,Y,Z 轴分别与航线第一张相片的像空间坐标系对应的轴系平行;也可以取铅垂方向为 Z 轴,X 方向与航向一致。

物方空间坐标系:
①摄影测量坐标系:
将像空间辅助坐标系沿着 Z 轴反方向平移至地面点 P,得到的坐标系称为摄影测量坐标系。

②地面测量坐标系:
地面测量坐标系通常指地图投影坐标系,也就是国家测图所采用的高斯—克吕格 3° 带或 6° 带投影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高程系,两者组成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是左手系。

③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
由于摄影测量坐标系采用的是右手系,而地面测量坐标系采用的是左手系,这给由摄影测量坐标到地面测量坐标的转换带来了困难。为此,在摄影测量坐标系与地面测量坐标系之间建立一种过渡性的坐标系,称为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其坐标原点通常选在测区内的地面控制点 A 上,Z 轴铅垂,X 轴与摄影测量坐标系的 X 轴方向接近。

方位元素:

为了由像点反求物点,必须知道投影中心、像片和地面三者之间的相关位置,用于确定这三者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称为方位元素。方位元素包括内方位元素外方位元素

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影中心相对于影像位置关系的参数称为影像的内方位元素。内方位元素包括三个参数,即摄影中心 S 到像片的垂距(主距) f 及像主点在像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x0,y0),用其来恢复摄影光束。

外方位元素:在恢复像片内方位元素的基础上,确定像片摄影瞬间在地面直角坐标系中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称为外方位元素。一张的外方位元素包括六个参数,其中有三个是线元素,用于描述摄影中心的空间坐标值;另外三个是角元素,用于表达像片面的空间姿态。

共线条件方程在摄影测量中的主要应用:

①单片后方交会和立体模型的空间前方交会;
②求像底点的坐标;
③光束法平差中的基本方程;
④解析测图仪中的数字投影器;
⑤航空摄影模拟;
⑥利用 DEM 进行单张像片测图。

像点位移:

当航摄像片有倾角或地面有高差时,所摄的像片与理想情况有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为一个地面点在地面水平的水平像片上的构像与地面有起伏时或倾斜像片上构像的点位不同,这种点位的差异称为像点位移,它包括像片倾斜引起的位移地形起伏引起的位移,其结果是使像片上的几何图形与地面上的几何图形产生变形以及像片上影像比例尺处处不等。

投影误差:

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称之为“投影误差”。

倾斜误差:

物点在倾斜像片上的像点相对于其在水平像片上相应像点的位置变化,称为“倾斜误差”。(或:由于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称为“倾斜误差”。)

立体像对空间前方交会的目的:

应用单像空间后方交会求得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后,欲由单张像片上的像点坐标反求相应地面点的空间坐标仍不可能实现,只能确定其空间方向,而使用同名像点就能得到两条同名射线在空间的方向,这两条射线一定相交,其相交处必定是该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所以空间前方交会是为了确定相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

空间后方交会的过程:

①获取原始数据。从摄影资料中查取平均航高与摄影机主距;从外业测量成果中获取地面控制点的地面测量,或转换为地面摄影测量坐标。

②用像点坐标量测仪器量测像点坐标。

③确定未知数的初始值。在竖直摄影情况下,分别计算三个角元素和三个直线元素的值作为空间后方交会的初始值。

④用三个角元素的初始值计算各方向余弦值,组成旋转矩阵 R。

⑤用所取未知数的初始值和控制点的地面坐标,代入中心投影共线条件方程式,逐点计算像点坐标的近似值。

⑥逐点计算误差方程式的系数和常数项,组成误差方程式。

⑦计算法方程式的系数矩阵与常数项,组成法方程式。

⑧解算法方程,求得未知数的改正数 。

⑨计算改正后的外方位元素 。

⑩进行迭代计算。将求得的外方位元素的改正数与规定的限差比较,若小于限差,则结束计算。否则将计算结果作为新的近似值重复 ④-⑨ 步骤,直到满足外方位元素的改正数小于限差为止。

摄影测量中,建立人造立体视觉应满足的条件:

①由两个不同摄站摄取的同一景物的一个立体像对;
②一只眼睛只观察像对中的一张像片;
③两眼各自观察同一景物的左右影像点的连线应与眼基线近似平行;
④像片间的距离应与双眼的交会角相适应。

航摄像片与地图的不同之处(精简版本):

①投影方式不同,航摄像片是中心投影,地形图是正射投影 ;
②航片存在两项误差,即因相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和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③比例尺不同,地图有统一的比例尺,像片无统一比例尺;
④表示方法不同,地图为线划图像,航片为影像图 ;
⑤表示内容不同,地图需综合考虑,像片为全部影像;
⑥几何上的不同,航摄像片可组成像对立体观察。

航摄像片与地图的不同之处(具体版本):

航摄像片是地面景物的中心投影构像,地图在小范围内可认为是地面景物的正射投影,这两种投影的性质不同。

1)航摄像片与地形图比例尺的差异:

①航摄像片的比例尺与地形图比例尺的定义是相同的,是线段在像平面上的构像与其在地面上的实地距离之比。

②对一幅地形图来说,图上各处比例尺都是相同的,即等于常数。

③而对于中心投影的航摄像片来说,不但因航高的变化会使各片的比例尺不一样,而且就同一张航片而言,由于像片倾斜和地形起伏产生的像点位移也会使各处比例尺不一致。

2)航摄像片与地形图投影方法的差异:

①地形图的投影属于正射投影(也称垂直投影),因此地形图上的地物地貌形状与实地完全相似,相关方位保持不变,各处比例尺相同。

②航摄像片是地面的中心投影,由于同时存在由于像片倾斜和地形起伏而引起的像点位移,致使航摄像片上的影像存在变形,不但同一张像片上各处比例尺不一致,而且相关方位也发生变化。

3)航摄像片与地形图表示方法的差异:

①在表示方法上,地形图上的地物、地貌要素是按成图比例尺规定的符号和等高线来表示的,而航摄像片只能用影像的大小、形状和色调反映地物、地貌。

②在表示内容上,地形图上除用相应的符号外还有必要的文字、数字注记等(如居民地名称,道路等级等),这些在航摄像片是表示不出来的。

③在地形图上要依据成图比例尺,对地物地貌要素进行综合取舍,只表示那些重要或有方位意义的地物;而在航摄像片上,所有地物都有其影像。

内定向步骤:

①选取定向的数学模型;
②读取标准框标点在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
③人工量取(或自动量取)各框标点的屏幕坐标;
④逐框标点列误差方程式,并用最小二乘原理求解各内定向参数;
⑤将屏幕坐标(扫描坐标)转为框标系坐标。

双像解析摄影测量测求地面点三维坐标的三种方法及其计算过程:

①空间后方交会-空间前方交会法:
利用像片的空间后方交会与前方交会来解求地面目标的空间坐标,过程比较复杂,略。

②解析法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法:
利用立体像对的内在几何关系,进行相对定向,建立与地面相似的立体模型,计算出模型点的空间坐标。再通过绝对定向,将模型进行平移、旋转、缩放,把模型纳入到规定的地面坐标系之中,解求出地面目标的绝对空间坐标。

双像解析的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步骤:
1)利用相对定向元素的误差方程式解求相对定向元素;
2)组成旋转矩阵,利用前方交会公式解求模型点的坐标;
3)根据控制点坐标,解求绝对定向元素;
4)按绝对定向公式,将待定点坐标纳入地面摄影测量坐标中。

③光束法严密解:
利用光束法双像解析摄影测量来解求地面目标的空间坐标,这种方法将待求点与已知外业控制点同时列出误差方程式,统一进行平差解求。这种方法理论较为严密,它把前面两种方法的两种步骤合在一个整体内。

相对定向元素:

用于描述两张像片相对位置和姿态关系的参数,称为相对定向元素

解析法相对定向:

用解析计算的方法解求相对定向元素的过程,称为解析法相对定向

解析法相对定向的两种方法:

解析法相对定向有连续像对相对定向单独像对相对定向

连续像对相对定向:

连续像对相对定向是以左方像片为基准,求出右方像片相对于左方像片的相对方位元素。选定像空间辅助坐标系 ,使得左像片在像空间辅助坐标系中的相对方位元素均为已知值。需要解求的元素只有 5 个。连续像对相对定向的特点是固定一个光束,移动和转动另外一个光束,便可以确定两个光束间的相对方位。这种相对方位元素系统被称为连续像对系统

单独像对相对定向:

单独像对相对定向是以摄影基线作为像空间辅助坐标系的 X 轴,以左摄影中心 S1 为原点,左像片主光轴与摄影基线 B 组成的主核面(左主核面)为 XZ 平面,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单独像对相对定向元素有 5 个。单独像对相对定向特点是在不改变两投影中心位置的情况下,通过两个光束旋转来确定相对方位,适用于单独像对的作业,因此又称为单独像对系统

相对方位元素的解算过程:

连续像对相对方位元素的解算过程:
①获取原始数据;
②确定相对方位元素的初始值;
③计算右片的旋转矩阵;
④计算坐标;
⑤组误差方程,并形成法方程;
⑥解算法方程;
⑦计算相对方位元素的值。

单独像对相对方位元素的解算过程:
①获取原始数据;
②确定相对方位元素的初始值;
③计算左、右片的旋转矩阵;
④计算坐标;
⑤组误差方程,并形成法方程;
⑥解算法方程;
⑦计算相对方位元素的值。

绝对定向至少需要的控制点个数:

绝对定向元素有七个,即三个平移量,三个旋转角,以及模型比例尺因子。对于模拟绝对定向,至少需要两个平高控制点和一个高程控制点来反求七个绝对定向元素,而且三个控制点不能在一条直线上。生产中,一般是在模型四角布设四个控制点,因此有多余观测值,按最小二乘法平差解求。

绝对定向的目的:

绝对定向的目的就是将相对定向后求出的摄影测量坐标变换为地面测量坐标,绝对定向的基本任务就是将立体模型纳入到地面测量坐标系。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三种方法:

①航带法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首先对航带中每个像对进行连续法相对定向,建立立体模型。然后用航带内四个已知控制点或相邻航带公共点,进行航带模型的绝对定向,将各航带模型连接成区域网,并得到所有模型点在统一的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最后,进行航带或区域网的非线性改正。改正的方法是,认为每条航带有各自的一组多项式系数值,然后以控制点的计算坐标与实测坐标应相等以及相邻航带公共点坐标应相等为条件,在误差平方和为最小条件下(最小二乘准则),求出各航带的多项式系数,进行坐标改正,最终求出加密点的地面坐标。

②独立模型法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它是基于单独法相对定向建立单个立体模型。由于各个模型的像空间辅助坐标系和比例尺均不一致,因此要用模型内的巳知控制点和模型公共点进行空间相似变换。首先将各单个模型视为刚体,利用各单个模型彼此间的公共点连接成一个区域。在连接过程中,每个模型只能作平移、旋转、缩放,这样的要求通过单个模型的空间相似变换来完成。在变换中要使模型间公共点的坐标应相等,控制点的计算坐标应与实测坐标相等,同时误差的平方和应为最小(最小二乘准则),在满足这些条件下,利用最小二乘原理求得每个模型的七个绝对定向参数,从而求出所有加密点的地面坐标。

③光束法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该方法以每张像片为单元,以共线方程为依据,建立全区域的统一误差方程式和法方程式,整体解求区域内每张像片的六个外方位元素以及所有待求点的地面坐标,其原理就是光束法双像解析摄影测量。

空中三角测量加密的三种方法比较:

①航带法区域网平差的数学模型是航带坐标的非线性多项式的改正公式,平差单元是一条航带,把航带的地面坐标视为“观测值”,整体平差解求出各航带的非线性改正系数。该方法方便、速度快,但精度不高。

②独立模型法区域网平差的数学模型是空间相似变换,平差单元是独立模型,视模型的坐标为观测值,未知数是各个模型空间相似变换的七个参数及待定点的地面坐标。该方法未知数较多,可将平面和高程分开求解。

③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的数学模型是共线条件方程,平差单元是单个光束,像点坐标是观测值,未知数是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及所有待定点的地面坐标。该方法是最严密的、最主流的方法,但未知数多计算量大,速度慢。

双像解析摄影测量三种解法比较:

①后方交会-前方交会法:结果依赖于空间后方交会的精度,前方交会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多余条件平差计算,常在已知像片的外方位元素、需确定少量待定点坐标时采用该方法。

②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法:计算公式较多,最后的点位精度取决于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的精度,不能严格表达一张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多在航带法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中应用。

③光束法:理论严密,精度较高,待定点的坐标是按最小二乘平差准则解得的,常在光束法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中应用。

像底点的特性:

铅垂线在像面上的构像位于以像底点 n 为辐射中心的相应辐射线上。

等角点的特性:

在倾斜像片和水平地面上,由等角点 c 和 C 所引出的一对透视对应线无方向偏差,保持着方向角相等,在倾斜像片上以等角点 c 为角点量测的某角度可用于代替在地面用 C 为测站实测的水平角。

等比线的特性:

等比线的构像比例尺等于水平像片上的摄影比例尺,不受像片倾斜影响。

GPS 辅助空中三角测量:

将基于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动态 GPS 定位技术获取的摄影中心曝光时刻的三维坐标作为带权观测值引入光束法区域网平差中,整体求解影像外方位元素和加密点的地面坐标,并对其质量进行评定的理论和方法。

GPS 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点:

GPS 辅助空中三角测量是指利用机载 GPS 接收机与地面基准站的 GPS 接收机,至少两台 GPS 信号接收机同步、快速、连续地观测 GPS 卫星信号、同时获取航空摄影瞬间航摄仪快门开启脉冲,经过 GPS 载波相位测量差分定位技术的离线数据后处理,获取航摄仪曝光时刻摄站的三维坐标,然后将其视为附加观测值引入摄影测量区域网平差中,以取代 (或减少) 地面控制,经采用统一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来整体确定目标点位和像片方位元素,并对其质量进行评定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核线相关:

在立体像对中,核面与两像片面对交线为同名核线同名像点必定在同名核线上,因此可以沿着同名核线来寻找同名像点,即称为“核线相关”。

为什么要进行核线相关:

通常进行影像相关时,必须在给定的搜索区窗口内沿 x、y 两个方向搜索同名像点,这种二维影像相关的计算量相当大。而利用核线相关的方法,可以把沿二维相关的问题转化为沿同名核线搜索同名像点的一维相关的问题,从而大大减少了计算量。

如何进行核线相关:

确定同名核线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有共面条件法基于数字影像几何纠正的方法

共面条件法:从核线的定义出发,直接在倾斜像片上提取同名核线,因为同一核线上的点均位于同一核面内,因此摄影基线及左右像片上的同名核线满足三线共面的条件。采用独立像对坐标系,根据左像核线上两个点(及核线所在的方向线)的坐标,利用共面条件方程即可解算相应的核线在右像片上的相应的位置。

基于数字影像几何纠正的方法:利用水平像片上所有的核线是相互平行的这一特性,然后根据同一摄站摄取的水平像片与倾斜像片的坐标关系式解算同名像点的坐标。

航向重叠:

指沿航线飞行方向两相邻像片上的重叠影像。

航向重叠度:

指沿航线飞行方向相邻两张像片的重叠度。(航向重叠度是用重叠的长度与像片总长度的比值来定义的。),航向重叠度不得小于 53%,一般介于60%~65%。

旁向重叠:

指两相邻航带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

旁向重叠度:

指两相邻航带像片之间的像片的重叠度。旁向重叠度不得小于 15%,一般介于 15%~30%。

像片倾角:

摄影瞬间摄影机的主光轴近似与地面垂直,偏离铅垂线的夹角应当 <3°,其夹角即为像片倾角。

航带弯曲度:

指航带两端像片主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L 与偏离该直线最远的像主点到该直线的垂距之比的倒数。航带的弯曲影响到航带重叠、旁向重叠的一致性,如果弯曲太大,则会产生航摄漏洞,甚至影响到摄影测量的作业。航带弯曲度一般规定不超过 3%。

像片旋偏角:

相邻两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带飞行方向的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像片的旋偏角。一般要求小于 6°,个别最大不应大于 8°。

人造立体视觉:

观察立体像对得到地面景物立体影像的立体感觉称为人造立体视觉

正立体:

把左方摄影站摄得的像片 P1 放在左方,用左眼观察;右摄影站摄得的像片 P2 放在右方,用右眼观察,就得到一个与实物相似的立体效果,称为正立体

反(负)立体:

把左方摄站摄得的像片 P1 放在右方,用右眼观察;右方摄站摄得的像片 P2 放在左方用左眼观察,这种立体效应称为反(负)立体

数字影像的定向:

数字影像的定向包括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

TIN 的三种存储结构:
①直接表示网点邻接关系;
②直接表示三角形及邻接关系;
③混合表示网点及三角形邻接关系。

航带法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基本步骤:  

①按单航带法分别建立航带模型,求得各航带模型点在本航带统一的像空间辅助坐标系中的坐标值(航带间的公共模型点独立计算)。

②进行各航带模型的绝对定向,从第一条航带开始,利用本航带带内已知控制点和下一航带的公共点进行绝对定向,求出模型点在全区域统一的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中的概略坐标。

③根据各航带的重心及重心化坐标,解算各航带的非线性变形改正系数 。

④利用模型中控制点的加密坐标与野外实测坐标应相等及航带间公共连接点坐标应相等为条件列误差方程式,解算各航带的非线性变形改正系数。

⑤计算加密点坐标(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的坐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测绘工程,摄影测量学,笔记,期末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