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燕国大将乐毅在齐国耀武扬威的时候,远在西陲的秦国也从来没有闲着。
秦昭襄王二十四年,魏冉还在秦国任丞相的时候,秦国一年之内跟楚国来了两次友好会谈。就此把楚国稳定住了,而且在《楚世家》中也有记载这两次碰面,虽然没留下什么具体会议内容,但是必然是达成了某些苟且的协议了。
从接下来秦国的动作就可以看出来,《秦本纪》记载秦国出兵占领了魏国的安城,兵马到了大梁,遇到了燕赵救助魏国的军队,于是就撤回了。
这个事件,在《魏世家》中也有所记载,不过不同的是,魏国只是记载了秦国攻打魏国兵至大梁,然后就撤军了。至于为什么会撤军,魏世家中并没有说明。
为了得到确切的细节,我有查找了赵国和燕国的相关记录。燕国并没有这件事的相关记载,不过在赵国中却有一些不太一样的记录。
秦昭襄王二十四年的时候,对应到赵国,就是赵惠文王十六年,十七年的时候。不过要说这件事之前,还要先说一下之前发生的一件事,就是在秦、赵之间。
这事当然没有找到特别精确的时间顺序,按照我的猜测,应该就是在秦国同楚国第一次会面,到秦国进攻魏国这多半年之间,发生的。
《赵世家》记载,在诸侯各国攻打齐国之后,秦国又跟赵国联合打齐国几次。齐国人就非常担心,然后此时苏厉就站出来,替齐国跟赵国交涉。
这个苏厉不是别人,就是苏秦的另一个兄弟,苏氏三兄弟最终都是靠着嘴皮子混饭吃的。
苏厉给赵王送了一封信,分析了一下天下大势,和关系利弊。
信中分析道,赵国对秦国并没有多少恩惠,而秦国对齐国其实也没多大的仇恨。那么秦国为什么要跟赵国合伙去攻打齐国呢?你要好好想想这中间的利弊,和秦国真正的目的啊。
告诉你吧,根据我苏某人的分析,秦国就是要用齐国作为诱饵,让大家都去攻打齐国牟利,他好趁此灭亡韩国,和东西两周。
如果你还要听秦国的,即便是把齐国灭了,赵国跟诸侯平分齐国的利益跟秦国独占韩国,并且的到天子礼器,谁的利益最大?你堂堂赵国国王,真的甘心做秦国的工具人吗?
而且现在天下有识之士,都在讨论,就目前形势来看,秦国快了跟燕国接壤了。如果一旦让秦、燕会师,赵国那就危在旦夕了。
反正话已经说到这里了,我就再给你透漏一点你赵国不知道的内幕好了,你知道诸侯各国本来集结兵力是为了干什么吗?其实一开始的目标并不是齐国,而正是你赵国,燕国想要跟秦国合盟,谋取天下霸主的位置。
但是齐国为了保护赵国,就私自解除了盟约。你还记不记得秦国称帝那事,正是齐国向西出兵才迫使秦国放弃称帝的,并且归还了占领诸侯的领土。最终招致秦国记恨,事情才会发展到现在这个情况。
齐国可是杀身成仁,为了保护你们赵国,齐国可是遭遇了灭顶之灾啊,除了齐国,谁还能对赵王您这么忠心耿耿啊。
现在您只要不去进攻齐国了,天下各国必然会以您为首,到时候齐国必然会对您更加感恩戴德。到时候,如果秦国听话,您就可以带领诸侯跟秦国交好,如果秦国暴躁了,您还可以带领诸侯压制秦国。到那时您不就是天下共主一样吗?
这一番分析下来,赵惠文王已经飘飘然了,貌似看到了只要自己大手一挥就会天下竟从的场面。就这样,赵国拒绝了跟秦国的联合。
从苏厉一番说辞看来,前面说的多多少少还有点道理,到了后面简直就是胡说八道了。就这,赵王居然就信了,赵国感觉自从赵武灵王被饿死之后,整个国家都缺了一点什么似的。
不过赵惠文王虽然拒绝了跟秦国合作,但是转而又跑去跟燕国合作,攻取了齐国一座城池,从这个动作也能看出来,虽然赵王没有全信苏厉的话,但是还是对秦国产生了忌惮之心。
接下来就是赵惠文王十七年的时候,这个时候已经是秦昭襄王二十四年的尾巴了,这一年在齐国作战的燕国名将乐毅,率领着燕赵军队,顺手攻打了魏国的伯阳。
这样一来就跟秦国的队伍在魏国碰上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魏国没有记载秦国为什么撤兵,而燕国和赵国都没有记载救援魏国的事了。因为这有可能就是个乌龙事件。
因为再秦国看来,秦国队伍刚到魏国首都大梁,燕国和赵国的军队就开进来了,燕赵军队的目的,秦国并不清楚,可能之前没有过沟通吧。谁知道这俩货是不是猴子请来的救兵,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现在对方来意不明,还是不要鲁莽行事吧。
这样一来也就能解释通,《秦本纪》接下来的记载了,秦昭襄王二十四年最后一件事记载了,魏冉被免除了丞相的职务。
由此也可以看出来,安抚楚国,攻打魏国这事是魏冉一手促成的,最终因为燕赵军队的出现,使得秦国失去攻占大梁的战机。根据秦律作为对魏作战的总指挥,魏冉必然要受到牵连。免除个丞相职务,也算是理所应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