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印石”里印大埔

           

        朋友,你来过梅州大埔吗?你是否亲眼见过大埔县城入口处的梅潭河西岸耸立着一个玉璞般的天印石?

        那么,我告诉你,它的碑文里印证着梅潭北岸的那段山路——梅硿古道,隐含着一段动听的人文故事:

      大埔人民爱青山,爱绿水,更爱3.8公里的“梅硿古道”蜿蜒于广东大埔的一隅,石砌而成的北岸与梅潭河水路并行,沿途有“三硿”之称:一硿居高临下,两岸峰峦耸峭,四时水涨水落,石沉石出,古谓赤壁苏东坡游历林壑尤美,今见罗卓英“梅江涛壮”四字在“第一硿”石刻中气势雄浑;二硿于河头至磊英阁路径下,有明代黄扆副使“磐石之安”与名将吴奇伟题刻“礼义廉耻”相映生辉;三硿却在临江亭上下,古道山石磷峋,河水西逝如斯:集商道、驿道于一路,聚血泪、功名于一途。

      粤东北瑞气烘托祥云,山中山(大埔)雄鹰俯瞰大地,崎岖山路吹进南洋气息,梅潭河水书写乡贤足印,张弼仕描绘“醉”人画卷,李光燿主政星洲、李显龙名重狮城,姚永芳铺展实业“布”施,萧畹香“光被桑梓”,田家炳“紫荆勋章”,千年商道,工商巨子辈出,挑夫血泪长留:担百斤汗如雨注,走千回仅供糊口,血印铺路石,道有累死骨。刚闻“江上此亭,夹岸获枫鸿雁影;人间何世,满途荆棘鹧鸪声”的艰辛感叹;又见铁拐李仙踪倏现途中,探得“几家欢乐几家愁”乡愁悲欢。

        峰峦拥翠之中,丽日蓝天之下,驿道却又是名符其实的书山之路,是莘莘学子进京赶考必由之路,更是耕读为荣、英才叠出之路:明、清翰林十五人折蟾宫折桂,进士五十八人人杰地灵,举人二百九十八人灿若繁星,“父子双进士”、“一腹三翰林”曾让粤海扬波,曾使神州动容;国共两党名将一百一十八人,携手抗日著功勋,九二共识谱华章。

        天印石从天而降,纵目北岸梅硿风光,好一座悬崖百尺,好一串泉流有声:“石阵仙踪”拔地而起,仙人足印使人叹为观止,山容欲滴让君心旷神怡;“摩崖碑刻”永铭先烈功绩,抗日名将千古流芳;“梅谭寺庵”,扬善抑恶坐禅地,晨钟暮鼓沐佛光;“人文壁画”,人才济济通四海,商贸繁华达三江;“长寿公园”,老者安之胸宽自娱,少者怀之心纯自正;“书法墙”,铁划银钩描画驿道,才女荑香诗韵悠扬;彩虹桥飞架南北,梅潭河贯穿东西,它直涌嘉潮母亲河,它眷恋最美山茶花,它点缀那别样的梅硿古道,那呼啸而来的树林阴翳,那插指诸天的突兀峰峦,那人文秀区的幽美和典雅。

      梅潭南岸, 天印石庄严威武地伫立在老虎岩地段,而又热情扬溢地在由县城至三河高速公路出口约16公里的迎宾大道上,不停地向人们印证县委、县政府十四五开局以前,情系百姓、实干兴邦动人画卷——埔邑已打造成全国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发电量达1.36亿千瓦时,可谓宜居宜业、明珠遍布;瓷业推陈出新,凭借700多年历史造瓷经验,在“白玉瓷乡”的美名下,创造出产值15亿人民币辉煌业绩,并书写了“中国青花瓷之乡”崭新篇章;名茶种植面积7.42万亩,蜜柚1.35万亩,烤烟1.8万亩,为脱贫奔康提供了殷实富足的累累硕果;还有“八一”起义军碧血丰碑、《绝密使命》先驱足印,宛如大埔苏区催人奋进的源泉……

        朋友,您可知道天印石从何而来,为何命名为“天印石”?___2006年6月2日23点左右,随着夜色中的一声巨响,奇石从天而降,稳“坐”于老虎岩梅潭老虎岩地段公路旁,仿佛审慎“着陆”似的,行人、车辆、路面居然秋毫无损,石高5.35米,周长16.6米,重约200余吨,宛如玉玺,石名应运而生,自此它像征意志、像征吉祥、像征“欢迎您到大埔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印石”里印大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