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导读》学习笔记

远程研修开始了,今天下午我研修的《<<爱弥儿>导读》一课。听着老师的解读,匆匆忙忙地做着笔记。

老师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对卢梭的这本历史名著进行解读:


一、关于《爱弥儿》

《爱弥儿》这本书,我花了二十年心血思考和三年时间写作,才全稿完成。                        一卢梭(卢梭.仟悔录 )

人必读的书在全世界也许只有五本,《爱弥儿》就是其中之.....如果我不谈一下《爱弥儿》对我们这个世纪产生的影响,我将犯一个不可饶恕的罪过。现在,我要明确指出:这本书在现代的欧洲引发了- -场彻底的革命。这本书的出版,是欧洲各国民族史上的一件创时代的大事。自从这本书出版以来,法国的教育完全变了样。谁改变了教育,谁就改变了人。      一夏多布里昂《革命论》

德国哲学家康德看此书看入迷了,甚至忘了去散步。

二、《爱弥儿》创作缘起

1.1740年春,由华伦夫人的朋友德邦夫人介绍,到里昂陪审团大法官德马布里先生家去当家庭教师,教他的两个儿子;教学失败,写了两文:《关于德:马布里先生的公子的教育问题的备忘录》、《关于德 圣玛丽先生的教育的计划》, 这两文包含了后来的《爱弥儿》中的一些论点的萌芽,如教学生要从了解学生入手;对学生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培养他的心灵和判断能力,其次才是传授知识。

2.1743年在杜宾夫人家,因要更换家庭教师,中间的八九天时间没人管她儿子的学业,因此卢梭又有一次短暂的教学经历。这个孩子13岁,非常任性,满脑子的坏主意。卢校的主要任务是“防止他调皮捣乱,害人又害己”。

后来,卢梭在《仟悔录》中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如果再让我照看八九天的话,即使杜宾夫人以身相许,我也不愿干这个差事。

3.卢梭教育思想的系统表述: 1750年4月的获奖应征论文《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简称《论科学与艺术》) ,此文中他对治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现状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从我们童年时候起,人们就拿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来教我们,虽把我们教得外表看起来很机灵,但却败坏了我们的判断能力。我发现,人们到处都在不惜花费巨额的金钱修建规模庞大的学校来教育青年;学校里什么东西都教,就唯独不教他们作人的.....孩子们不仅没有学到区别真理与谬误的本领,反面学会了一套善于狡辩的技能,把真理谬误搞混,使人分不清爽伪。

4.1756年卢梭用童话的笔调写了一个短篇故事《芳达斯克王后》, 法语为Fantasque,音译为“芳达斯克”, 意为‘任性的人”:产后7天硬要走出房门到屋外,还有亲自喂母乳。一李平沤著.如歌的教育历程:卢梭《爱弥儿》如是说。

三、《爱弥儿》的一种阅读视角

教育领域已有的解读:教育观点

人生的第一个时期(婴幼儿期) :从孩子出生到开始学步和牙牙学语;倡导自然的教育;

人生的第二个时期( 2-12岁) :通过感觉认识外部世界和锻炼身体;提倡消极教育;

童年的第三个阶段( 12-15岁) :智力发展成为重要任务,重视判断力的培养;

青年期的教育( 15-20岁) : 是儿童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这一阶段主要关注孩子的道德、宗教和性的教育。

卢梭换一种视角:教师的儿童研究。

(一)儿童是谁:卢梭的困惑

儿童是谁?

为了回答“儿童是谁”,卢梭倡导教师研究儿童:“可以从你们的学生开始进行研究 ,因为你对他们是完全不了解的,我相信这种做法对你会有益处。”

爱弥儿是卢梭假想的和研究的儿童,卢梭自己是老师。

(二)教师研究儿童的缘由

发现儿童首先是发现儿童阶段在人生中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要把儿童当儿童看待。

卢梭:“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发现儿童即发现儿童是一个自然人;

发现儿童还意味着要发现儿童自身自然出现的积极向. J生长的力量,教师要虔诚地静候这样的生长力量的出现。

(三)教师研究儿童的内容

1.儿童的天性:即儿童与生俱来的特性,这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卢梭认为,儿童天性善良、爱动、好奇、有内在的独特发展力量;

“大自然的意愿是,先强身后育智。儿童总是爱动的在这种年龄时,他们厌恶安静和思考,,一种闭门读书的生活有碍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他们的精神与身体无法忍受束缚。成天关在一间小房间里与书打交道,他们就会丧失自己的全部活力,他们也就变得无精打采,弱不禁风,变得木讷,不明事理,而他们的心灵将终生因体弱多病而吃尽了苦头。

2.儿童的需要:指儿童自身成长所需的自然需要。

0-12岁期间的儿童:

强健体魄的需要。“只要他愿意,就让他跑跑跳跳、吵吵闹闹好了。他的一切运动,都是他日益增强的身体所必需的。

自由玩耍的需要。卢梭举例:“雪地上有几个淘气的小鬼在那里玩。他们的皮肤都冻紫了,手指头冻得不那么灵活了。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去暖和暖和,可是他们不去:如果你硬要他们去的话,也许他们觉得你这种强迫的做法比寒冷还难受一百倍。

表达快乐的需。卢梭大声疾呼:“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那始终是喜笑颜开、心情恬静的童年?”

12周岁以上的儿童理应享有:

思想锻炼的需要。卢梭指出:“我们在开头锻炼了他的身体和感官之后,又锻炼了他的思想和判断的能力。这样,我们就能使他把四肢的运用和智力的运用结合起来。”

(四)教师研究儿童的主要方法

观察:主要方法;

“如果我对人的心灵的了解有某种程度的进步的话,这进一步的了解,应当归功于我在观察和研究孩子们在玩耍时的快乐心情。……我发现,我在观察他们玩耍时,我的心灵在研究天性的原始的和真正的运动方面所取得的知识,就足以弥补我的损失。恰恰是对于人的天性,我们所有的学者都是一无所知的。我在我的几部著作中对我在这方面的研究是讲得那么详细.....”(《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

倾听和反思:辅助方法。

(五)教师的儿童研究:来自卢梭的启示

教师研究儿童应以发现和理解儿童、助力每位儿童的自然成长为第一要义,而非以控制和规训儿童作为要义,更不应将儿童研究作为实现外在的功利目的之工具;

观察、倾听和反思不仅仅只是研究儿童的技巧,而且也是一种用心的自觉行动;

儿童的天性和需要是教师最应该致力研究的,而非教师所认为的儿童的种种“行为”问题。

四、你对《爱弥儿》的理解

思考问题:

通过研读《爱弥儿》,对你产生深刻影响的观点有哪些?为什么?

如果卢梭就在你身边,你想和他讨论哪些问题?


这就是今天下午讲课老师对《爱弥儿》这一著作的解读。老师说的每一个环节,我都有所触动。去年读教育方面的著作挺上瘾,于是我也买来了这套书,可是看过十几页之后我却看不下去了,然后束之高阁。今天听老师解读,大致了解了卢梭的教育思想,也才知道了他教育思想如此具有前瞻性。由这一解读我又想起了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一书。其实,卢梭的教育思想、小林校长的教育方式都应该是从古至今及至以后都应该有的一种儿童成长正常状态,可是看看现在,我们的教育,不论是家庭的还是学校的乃至社会的,都没有了二百多年前这位大哲学家、教育家所提出的的把儿童当做儿童的教育。原因固然值得思考,但是弄明白什么是教育以及保持住教育的初心才是重要。

笔记写下的同时,什么是教育,仍然值得我去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弥儿>导读》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