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要紧紧抓住语言的美——于永正课堂教学研读札记(上)

文/涅阳三水

一、字词的学习:

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离不开字词的学习。

对于字词的学习,于老师的课堂上是怎样处理的呢?

我们都知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只有在语境当中理解字词,才更有实效性。

在《“番茄太阳”》这篇文章当中,于老师带着学生理解“面颊”一词,让人很是动容。

于老师把学生请到讲台上,让学生摸摸他的“面颊”。

这样的动作很是亲切,能够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但是学生可能由于陌生,只摸了于老师的半边脸。

“我只长了半面脸啊?”这样的话语,使得同学们都笑了,这时候,那个讲台上的学生,才用双手摸了于老师脸的两边。

这时候对“面颊”的学习,才结束。

。。

字词的学习,就是要根据字音、字义,一步一步进行解决。

在这个环节当中,通过学生对老师的肢体语言进行教学,在一板一眼的动作当中,让学生理解了什么叫做面颊。

在语言环境当中,学习词语,明白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的用法,是语文积累词语,积累语言的好办法。

在《望月》这篇课文当中,老师带学生理解“剪影”这个词。

于老师用自己到雁荡山看夜景的经历,让学生借助雁荡山黄昏和夜间的图片,真正理解了剪影究竟是什么。

“剪影”和“面颊”一样,都是实词,对于这样的词语,最好的理解方法就是直面客观的呈现。

“面颊”采用了肢体语言,用动作,用触感,用观察,用抚摸来理解;剪影则用了叙述,图片展示,激活了学生中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达到了触类旁通的理解方式。

这样的课堂,让我们百读不厌。

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但让孩子对词语有了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有了学习词语的途径与方法。

二、朗读的引领

于老师的课堂,重视朗读教学,尤其是自己的范读。另外,散文的语言一般都很美,美的文章,需要美美的朗读。

在这两篇文章里,对于朗读教学,于老师是如何做的范读引领呢?

在《“番茄太阳”》中,于老师介绍完作者卫宣利的经历后,先让两名学生读,接着自己进行范读。

“读这一段话,有两个地方要注意,第一,爸爸对女儿的话,要注意他的语气,要读得轻一点,慢一点,亲切一点;第二,两个“笑”字声音不要读得一样高。大家看着书,听我读,看看老师刚才提到注意的两点是怎么读的。”

这里只是一个片段的朗读引导,我们就会发现,老师的范读就是最好的指导,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老师。

在《望月》这篇文章当中,于老师又是什么时候进行范读引领的呢?

“听我读一遍行吗?——请听好。看看哪些地方你认为读得好,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读得不好,你认为不可取。”

从这段文字当中,我们不能看出,于老师同样也是选择在学生尝试过后的范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散文教学要紧紧抓住语言的美——于永正课堂教学研读札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