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写教案


每年寒假,老师们都积极地提前准备下学期的教案,想利用假期时间多备课为开学做好准备。

由于之前学校通过两年的时间,组织教师对各册教案进行了统一的整理和修改,而每学期教师只需要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因此,期末结束时,学校要求老师们利用寒假完成下学期全册教案备课。另外,还布置了练字、阅读等自修任务和学生的假期学习指导检查等任务。总的来说,这个假期的生活并不轻松。

看着这些任务量,几个年轻教师便商量着能不能也使用电子教案备课,因为一个假期很难抄写全册。这确实是一个现实问题。况且,这几个年轻教师已经有了两年左右手抄教案的经历。没有多加思考,便同意了他们的提议。

这两天一直在学校忙着整理档案的事情,抽空打印了下册的教案。便又想起了年轻教师(特别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要不要抄写教案这件事。

抄写教案,对于我这个年龄的老师,如果放在20年前,那时没有任何争议,因为所有老师都是手写教案,一方面是因为学校规定必须有手写教案,另一方面是条件根本不允许打印。

还记得刚毕业前两年,当时住在村小学校,没有那么多的检查,更没有什么大型活动,上完课、送走学生,自己便有大量的时间,再加上刚刚毕业,对待一切事情都是严阵以待。好好抄写教案,便被认为是重中之重。

第一页第一行,课题抄写在什么位置更好看,都被我捉摸了半天才敢下笔。对于学校发给我的《教案设计》更是奉为宝典,生怕漏掉一个字。结果一学期下来,厚厚的教案本整整写了将近三本,看着摞起来的本子,很有成就感,至今还在老家的箱子里保存着。

还记得在刚刚抄写教案时,爸爸也监督我,时不时会看上一眼。有一天周末吃饭时,爸爸说:“你教案上少写了一个字。”“不可能,我抄的很认真。”

“不信等会儿你看看就知道了。”

吃完饭,我赶紧看我的教案。“哪儿少了一个字?”我边嘟囔边找,好大一会儿也没看出来。“看这,这少了一个‘猴’字。”爸爸走过来指着教案说。我一看,在正在写的这一页的第五行里,果然少了一个字。我的脸腾的就红了,默默地添上了这个字。从此,抄写就更认真了,生怕再被找出毛病来。

教案,一抄,便是十几年。从一学期将近三本的抄写量,慢慢变成两本,再减到一本半,再到后来,一个教案本都用不完。现在想来,这或许就是无意间经历由详案到简案的过程吧。虽然,看上去教案内容抄写越来越简单,但质量并没有降低。反而随着教龄的不断增长,在抄写中不再纠结内容的取舍和教学过程的一成不变,甚至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变换教学过程、删减教学内容,抄写一课后对课堂教学能有大致的思路和想法,在头脑中构建初步的教学过程。

如今,随着学校办公条件的不断改善,对教师的教案抄写也有了不同的规定。考虑到年轻教师,刚走向教学岗位,对于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流程等都不熟悉,也无从把握,而抄写教案,就可以帮助我们逐渐熟悉上课流程、掌握讲课环节,便规定入职不满三年的教师必须手写教案外,其余教师基本使用电子打印教案。

但如今想来,还是得感谢那些年抄写教案的功劳。不动笔墨不读书!抄写教案,应该是读教案最好的方法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抄写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