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烦恼什么?
是从早到晚地学习却仍担心自己考不上理想的学校?
是为了买房拼命工作以至于完全没有个人生活?
还是和身边的人相处不好而倍感孤独?
……
我们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小到每天吃什么,大到恋爱、学习、工作的选择,人生似乎总是被烦恼包围。每个人都追求快乐,希望过得幸福,可是烦恼的时候怎么办呢?怎么能消除烦恼,变得快乐呢?
我前段时间随手在当当买了本打折的书,十块钱左右,原本没抱什么希望,读了却惊喜地发现,真的有点用。
这本书叫《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讲的就是怎样用佛教的思想消除烦恼。作者草薙龙瞬,是一个佛教的僧侣,他的理念独树一帜,以不谈论“属于宗教的佛教”为方针,将佛教宣扬为“有助于改善生活的方法”,提倡将实用性的佛教本质运用于工作、人际关系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一、佛系烦恼:“反应”之前先“理解”
1、我们为什么会产生烦恼?
对于这个问题,草薙龙瞬认为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心灵的反应”。
我们所有的日常活动都几乎来自于“心灵的反应”。比如,今天早上我起床晚了,来到图书馆发现自己喜欢坐的位置没有了,忍不出郁闷了一会儿,这就是心灵忧郁的反应。我约朋友一起吃午饭,她面无表情,我心里就有点不爽,这是心灵愤怒的反应。下午我要去谈一些重要的事,担心自己不会说话而丢脸,这是心灵紧张的反应。
总而言之,客观事物让我们内心产生了悔恨、焦虑、不安、紧张等等主观情绪,慢慢地就形成了烦恼。
2、怎样消除烦恼?
既然产生烦恼的原因是来自于“心灵的反应”,那我们就该从心灵入手,避免不必要的反应。
草薙龙瞬认为,要避免“心灵的反应”,首先要做到“正确的理解”,尤其是保持审视内心这一习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个沟通不顺利的例子。
你抱怨男朋友不主动来见你,他说“明天我来找你好吧?”你还没有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思之前就马上下了一个判断认为对方在敷衍你(因为“好吧”听起来很勉强),于是矛盾就从“不来找你”这件具体的事情上变成了“你不在乎我的感受!”“你不爱我了!”
不光矛盾升级了,还因为错误的理解让双方精疲力尽,觉得无法沟通。
不管是对外的沟通还是和自己的沟通,我们都要学着“正确的理解”。以下有三种方法帮助你做到“审视内心”:
①语言确认。
用语言来确认两个方面,第一是内心的状态,第二是自己正在做什么。
内心的状态:长时间看电视和玩游戏的时候,确认自己“大脑有点混乱,感到浮躁”“觉得虚度时间,内心很焦虑”;工作了很长时间,确认自己“有些疲惫”。
自己在做什么:洗衣服的时候确认“我在洗衣服”,吃饭的时候确认“我在吃饭”。
这种用语言确认的方法在佛教中被称为“标记”——贴上标签,进行客观确认。
这么做有用吗?
当然有用。烦恼是心灵的产物,它的产生是每个人由于客观的外界事物而产生了负面的主观情绪,所以“标记”就是为了帮助我们从主观情绪抽离出来,客观地确认我们到底在做什么、在想什么。经过多次实践后,我们就能很好地用语言来确认自己的状态,尤其是在胡思乱想的时候。
②意识到身体的感觉。
这种方法对于缓解压力和疲劳都非常有效。
具体来讲,就是呼吸的时候要体会到“腹部的收缩”和“进出鼻腔的空气的感觉”;行走的时候,要体会到脚底踩在坚硬的大理石地面的感觉,调动全身的感官去感受身体。
除了自己有意识地训练,我在此推荐“瑜伽”,可能你不知道怎么去意识到身体的感觉,瑜伽会教你怎样入门。我断断续续练了几个月的瑜伽,心都宁静了不少。
每次瑜伽课,老师会多次反复要求我们体会身体的感觉,把意识集中在身体的外部,而烦恼产生于身体的内心,一次瑜伽课下来,毫不夸张地说,我的烦恼都淡忘了。瑜伽课的最后,老师会叫我们放松地躺在垫子上,感受呼吸,做完运动的疲惫和安静的环境让我一下子就能睡着,我平常晚上睡觉之前总是会胡思乱想,很难入睡,这段时间睡眠也好了不少。
③在头脑中进行分类。
第三种方法就是在养成确认“内心的状态”的习惯之后加以理解,把内心的状态分为“贪欲”、“愤怒”、“妄想”这三类。
“贪欲”是指被过度的欲望所驱使的状态,比如过度期待、过度索求、焦虑等,重点在“过度”。
“愤怒”是指感到不满或不快。
“妄想”就是胡思乱想,不能平静地做事。
如果说确认“内心的状态”是让我们从主观情绪中抽离出来,那将内心状态分类的做法就是审视内心,要求更加客观冷静了。
二、佛系思考:不随意判断好坏。
我们每天都要下很多判断:“今天真倒霉”“室友又宅在寝室了,一点不上进”“我这么活着一点意义都没有”诸如此类。上文讲了如何“正确地理解”,这个部分就是教你如何不随意下判断。
1、“判断”的产生。
为什么我们总是要对自己、对别人下各种各样的判断呢?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进行判断会给自己一种“我什么都懂”的错觉,这让人高兴。在人类还没有进化成人的时候就会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判断来寻找食物和安全的地方。
第二个原因是通过判断感觉自己得到了认可。我们说别人的不对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比如给朋友说谁谁谁好傻,做了什么蠢事。这是一种“承认欲”的体现。
2、“判断”的坏处。
“判断”包括衡量一个工作是否有价值、自己是否在虚度人生、别人是否比我优秀等等。这样的主观“判断”会让自己陷入焦虑、不安等等烦恼之中。
“判断”还会束缚我们的内心。当你第一次见到某个人的时候,会因为对方的外貌、举止、谈吐等产生印象,如果进一步产生了“他好自私”“她真是太讨厌了”的判断,我们就会带着自己的刻板印象去和别人交往,影响人际关系。
3、如何减少判断?
避免判断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学着减少判断。
①意识到自己在做判断。
有时候判断就是下意识的,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个判断,慢慢地就会发现自己又做判断了,然后提醒自己少做判断。
注意一些判断的标志性语句,比如一些形容词(倒霉、讨厌、丑)等等。
②认识世界的广袤。
你有没有发现,真正见识广又心胸博大的人都是很谦逊的,而那些“不懂装懂”的人一方面可能是没自信,另一方面就是见识少。如果我们认识到了世界如此广阔,我们还能认为“自己什么都懂”吗?
我个人是通过读书、旅行和交流来认识世界的,越是读书多,越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越是往外走,越发现世界如此精彩,我越来越不敢随便下一个判断了。
③做好自己,建立自信。
每个人都有“承认欲”,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有时候我们甚至会说谎,隐藏真实的自己。在通过做了一些小有成就的事情之后,慢慢建立对自己的自信,还会那么在乎别人的看法吗?还会为了得到别人的承认去随便判断吗?
所以,与其关注别人,不如把精力都放在自己身上,做实事,变得越来越自信而满足。
最实用而有针对性地解决烦恼办法就是发现烦恼然后解决,比如没钱用了就去挣钱,担心自己考不上理想的学校就更努力地学习。但是解决的过程可能比较漫长,烦恼仍然相随,或者最后仍然没有成功,陷入了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中。《佛系: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人》这本书就是教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快速而有效地解决烦恼,并从根本上建立自信、关注自己,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