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八一)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251条辨/

《伤寒论》第251条辨:“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鞕,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鞕,后必溏,未定成鞕,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这个患者得了太阳病或者是伤寒两三天,摸其脉比较弱,但是,没有太阳和柴胡证,因为表症,恶风,恶寒,有体重节痛,有汗,发烧,项强,这些利了没有。柴胡证的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恶心,也没有。

'烦躁,心下鞭,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心下,指的就是胃。病人出现烦躁,胃里面有硬硬的,有东西梗到的感觉,这个时候,胃口还是有,这是用小承气汤。

'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两三天没有大便,刚开始,就用小承气汤,少少的给病人喝,稍微的让胃气和一下,烦躁就会减轻很多。

'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如果吃了小承气汤六天,还是不大便,因为每次都是少少与之,小承气汤少少与之六天还是不大便,那就是用承气汤一升,也就是多给承气汤。

'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鞭,秘必溏,未定成鞭,攻之必溏’如果吃了承气汤,六七天还是不大便,小便也很少,也不想吃饭,大便是先硬后软,还没有完全形成硬便,如果是用下法,肯定会大便溏,也就是说,湿还在里面。

'须小便利,屎定鞭,仍可攻之,宜大承气汤’一定要等到小便正常,大便硬,这个时候才可以用下法,用下法,宜用大承气汤。湿很盛的时候,怎么知道湿很盛,第一个是腹满,第二个是大便比较溏泻,比较稀软。如果要攻下,张仲景的意思要等,等到小便利,大便干燥以后,这个时候才可以用大承气汤。

那么,我们在临床上,不需要去等,我们有很多处方可以治疗他。我们知道病人肚子里面有湿,就可以加一些去湿的药,让小便利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五苓散,五苓散就是利湿的。但是,病人一定要有小便不利,口渴的现象,我们才会用五苓散。用五苓散配合承气汤放在一起,就可以使用。

伤寒论的条辨是死的,临床上用的时候,非常的灵活,我们只要记得大承气是用在纯燥矢的时候,完全没有其他的副症,如果有其他随之而来的症状,里面有湿,大便还没有完全硬的时候,还有溏的时候,只是大承气下,张仲景不造成这种做法,因为还没有纯阳明证,所以,我们要加一些利湿的药,用利湿的方法。去湿的方法就是利小便,除非湿在关节的时候,我们用汗解来去湿,否则都是利小便。

我们中医有汗法,下法,吐法,汗法和吐法我们都知道,下法分两个,一个大便秘,攻坚,一个下法是攻小便。我们真正在阳症的时候,攻大便是结束最快的。所以,到了阴症,我们才会利小便,不管是实脾饮,还是分消汤或者是补气建中汤,都是去利湿,都需要利小便出来,所以,在阴症的时候,我们会利小便,很少利大便,阳症的时候利大便。我们看到处方就知道,大黄,芒硝,大便一定通出来。所以,我们利小便的时候的力量没有利大便那么好。我们把病阻止在阳明证的时候,用通大便的药比利小便的药的效果要好得快。利大便的话几乎无所不通,一定能通得出来,小便就不一定能利得出来。所以,我们在阳明证的时候,就解决掉,这样一定能赢。

你可能感兴趣的:(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八一)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251条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