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安带领《唤醒孩子的自律》(1)2021.6.22

济南这几天的温度都是35℃,高温一直延续,就像我们的读书会一样,如此能量高涨,即使那么热的天,我们的小伙伴也是从济南的四面八方顶着中午头的大太阳,来到我们的读书会现场,不惧炎热,不惧路遥,只为成长为自己的小太阳,一天天一点点在辰安老师营造的P.E.T.的氛围里浸泡、滋养、疗愈,哈哈哈,特别想说,我们这就是在追寻属于自己的小愉悦。


辰安老师的字

一、了解自己

开场环节,辰安老师带领我们做了一个互动的小游戏。游戏内容就是,我们所有人围一个圈,然后圈中间站一个人,中间的人表达下自己,喜欢或不喜欢什么,有或没有什么,有同样情况的小伙伴可以交换位置。比如我们会说,我喜欢吃甜食,我喜欢干活,我不喜欢在育儿中的无力感等等,哈哈哈,这个过程中还暴露了同样饭量大的我和小伙伴。

这个游戏带给我的意义是,我们想要表达自己的时候,发现很多自己的喜好都是先去想的,我们好像不太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喜好。我作为最了解自己的人,但是我不知道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亦或者这个问题好陌生,我们对自己到底有多少了解呢?

反问我自己,我真的不太了解自己,可能对自己是有点忽略了,你呢,你了解自己有多少呢?我有个好主意,要不我们一起来梳理自己的喜好呀,先建个了解自己的文档,一点点往里填充。哈哈哈,说着说着,我意识到我喜欢安静。

当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多一些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怎样可以更好的满足自己的需求,爱自己,愉悦自己。

二、第一法拆解

《唤醒孩子的自律》这本书的前两章,其实提到了很多的关键词,比如:权威,控制,奖励、惩罚,他律,严格,规矩等等。我们其实或多或少都是在权威下长起来,或者时刻在感受身边的权威。书中举了四种权威,有专业权威、职业权威、契约权威,这三种权威其实就是顾问法,当我们很好的使用这些权威的时候,可以很好的影响孩子,但是就像职业经理人说的那样,很多时候,这些权威都会被滥用,很容易转化成权力型权威。

就像辰安老师分享的那样子,我们会管教孩子,管教其实就是一种权威,不平等的权威。管教的过程就是控制孩子的过程,用父母的权力来控制孩子。什么样的权力,基于孩子对我们的物质和精神上的依赖产生的奖励和惩罚,从而对孩子产生影响。

第一法的原理

当我们看到孩子的一些行为不符合我们的标准,不符合我们的期待的时候,我们就很想去管教孩子,管教孩子的目的似乎是对父母有好处,被权威对待的孩子似乎并没有感到有什么好处。

就如书中所说,有控制就有反抗,有控制就有反抗的种子在埋下,等孩子有了相应的力量,就会去反抗,有时,孩子们就是从那些大人禁止的事情上开始反叛。

那么除了管教和溺爱,我可以怎么做才是ok的呢?

书中说,该严还是该松,其实不是非此即彼的方式,而是有第三种方式,老师说,第三种方式就是中庸之道,平等尊重的方式,这种新的方式需要大人彻底转换自己对孩子的认知,从而才能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这样的转换仅仅需要家长们有想要学习这些方式与技巧的强烈意愿。

1.我们需要研究的是用什么方式对待孩子,而不是培养出怎样的孩子(结果)

很多时候,我们想要把孩子培养成某个样子,比如说,想要孩子很有主见,可是我们经常做的就是教导孩子说,你怎么这么没有主见,你就不能有主见点吗,就是在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强化下,孩子偏离你的预期。当我们越去设定孩子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期待他是什么样子的时候,当他不是想象的样子的时候,就会随之而来的好多担心、害怕、焦虑各种情绪。当我们越关注养育孩子的结果时,就越容易有各种压力和焦虑,然后陷入管教孩子的怪圈。

很多时候,孩子的兴趣爱好不是父母可以培养的,有的家庭父母一点不爱看书,孩子却很喜欢看书,有的父母刻意培养孩子看书,孩子却不喜欢看书。孩子有自己的喜好,陪伴就好。

我们发现,我们只关注结果,从不关注如何对待孩子。放下期待,只是陪伴,把父母自己的想法和观念抽离出来,自己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感受,把孩子还给孩子,看见当下的孩子,看见真实的孩子,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倾听他,在孩子做的好的时候,肯定他,无困扰区的时候,多一些爱的链接。从管教和说教的模式中,转变到新的对待孩子的方式上来。

2.用新的方式怎样制定规则、规矩

所有的家长和老师们都认为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规矩,但是几乎无人知晓这些规矩该如何形成,为什么要设定规则,谁设定规则。辰安老师说,设定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管教孩子,不是为了让孩子听话,而是设定规则可以让彼此舒服,不是我想要他怎样。

职业经理人分享了为了让儿子做好饭就可以马上过来吃饭,和儿子一起讨论吃饭的礼仪,饭前要做什么准备,饭中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儿子也说了很多不可以敲碗 ,不可以玩食物呀等等,之后孩子吃饭的时候,就会去做这些饭前的准备,然后就会很好的吃饭。

这个例子听起来也是蛮好的,让孩子参与到了其中,只是妈妈带有让孩子马上过来吃饭的目的,也是有控制的意味在,如果过一段时间孩子又不能很即时地过来吃饭,我们还会陷入原本的困扰中,更直接的表达是发送面质性我信息,和孩子一起用第三法来探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把自己真正的困扰隐藏起来。

第三法,就是设定规则的方法,让孩子参与进来,和大人一起设定规则,形成规则的方法是满足彼此的需求,没有任何一方输。孩子都会在这些规则的指导下有效地管理自己,而无需大人的管制。

3.新方式下养育的孩子是怎样的

我们权威下养育的孩子会形成孩子依赖外界的控制,长大的过程也是在寻找各种权威的控制,我特别有这种感触,遇到权威,只会听从,大气不敢喘,失去了自己;新方式养育的孩子,可以独立找寻到属于自己的愉悦(内在的奖励),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物并去做相关的事情。

我一直在想属于自己的愉悦到底是怎样的,因为小时候有太多的不能做主,不被尊重和看见,我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参加完读书会我才意识到,这就是我的愉悦呀,一起泡在辰安老师营造的P.E.T氛围里就是我的小愉悦呀,自己喜欢并坚持的事情,都是自发的,有自己的内驱力的,坚定的要参加的场。

辰安老师分享女儿的写的文章,就是孩子自发的喜欢一些事物的样子,我记不得原话了,但是觉得真的很美好,这样的情景,需要作为妈妈的我们继续浸泡在辰安老师的场里去提升自己。

我们也都在说,生活的大环境好像还是有很多权威,很多管教,即使我们学了P.E.T.,家人也会用奖惩,无论外界怎样,作为妈妈,我们和孩子的互动,是平等尊重的就好。在妈妈这里,给到孩子足够的爱与尊重,妈妈做到不控制孩子就好。

三、其他收获

1.对P.E.T.的更加坚定

戈登爷爷在书里明确的提出,据他所知,P.E.T.与T.E.T.是唯一一种将奖惩弃之不用的与孩子相处的方式。这句话就好像让我们吃了定心丸,更加明确了P.E.T相比其他学科的优势,也是更加觉得我们选择对了,感恩遇到P.E.T.。

2.成长需要经历过程

小伙伴分享总觉得自己学了很多,懂了很多,面对孩子的时候还是会用权威法 ,自己懂了很多还是用不出来新的方式,还有自己一件事压着一件事的发生,也来不及记录复盘,很有压力感,很难受。

辰安老师举例说,之前她也是这种感受,她的一位老师也分享过,之前也是惩罚孩子,会打孩子,最初没有学习的时候,感觉打孩子没什么,是很麻木的感觉;后来学习以后,打完孩子才意识到我怎么又打孩子了;继续学习后,在打孩子的过程中会察觉到,我怎么又在打孩子;深入学习一段时间后,刚要动手就有察觉,我又要打孩子了。

学习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从旧的模式到新的模式,感觉会一直在变,从最初的麻木到后知后觉,到事中察觉,到事前察觉,都是一个经历的过程,体验就好,接纳当下的那个状态,包括痛苦的感觉。

3.不敢放手不去用管教的方法

很难想象不去管教孩子,孩子会长成什么样子,会担心孩子教不好,会错过些什么,会长歪,不能养成好的习惯,别人会质疑自己等等。

小伙伴分享,最根本的是对孩子的不信任。我也在想,一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二是对自己的不信任。

最近除了和女儿走的越来越近,很多洗刷呀,起床呀这些事情根本就不再是事情,她自己是ok的,甚至都来帮助我照顾我和弟弟。这就是平等尊重的养育方式,这就是信任,这就是放手的感觉吧。

4.奖励的实验

辰安老师分享了一个实验,就是两组人,然后道具是一根蜡烛,一盒图钉,一盒火柴,和一组的人说要测试大概多久可以完成把蜡烛钉到墙上,而不让蜡油躺在地上的任务。和另一组的人说,最先达成目标的人会有具体数额的金钱奖励。

发现第一组的人,首先完成了任务。这个实验是想告诉大家,奖励会阻碍人的思考力和创造力。第一组的人利用图钉盒完成了任务,第二组的人因为着急完成任务,反而限制了利用图钉盒这样的思考力和创造性。


《唤醒孩子的自律》

很多年前,这本书就买了,看起来都有些泛黄了,现在也有了新版本,曾经看不进去,如今看的津津有味,很多东西都给出了答案,该严还是该松,对“规矩”的争议,控制与影响的区别,自律与他律如何形成,真的越来越清晰。

读书会现场有很多内容值得记录与分享,每一位小伙伴的分享都能引发自己身上存在的点,比如小伙伴分享的,可以意识到自己在使用权威,说教太多,自己的复盘中也说到要少说多观察等等;辰安老师的分享,也总能让我们在新的高度和维度去看待和理解新的养育方式;还有小伙伴真实的表达,也让我再次去感受“真实的力量”。总之,这里就是我们内在的奖励,小愉悦的场合。

哈哈哈哈哈,期待下周二的读书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辰安带领《唤醒孩子的自律》(1)202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