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贡献就是利他

多莉阅读笔记第235 / 365天

今日阅读《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作者:【日】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译】渠海霞

第五夜: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四、工作的本质是对他人的贡献

对作为伙伴的他人给予影响、作出贡献,这就是他的贡献。

他者贡献的意思并不是自我牺牲。

他者贡献并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他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最容易理解他者贡献就是工作,到社会上去工作或者做家务。劳动并不是赚取金钱的手段,我们通过劳动来实现他者贡献、参与共同体、体会“我对他人有用”,进而获得自己的存在价值。

他者贡献,如果这种贡献是为了他人,那就势必会是充满痛苦的自我牺牲。如果这种贡献是为了自己,那就是一种彻底的伪善。

例如:全家吃完晚饭,孩子回自己房间,爱人在沙发上看电视,只有妻子在厨房洗碗,而且家人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如果这时候即使得不到家人的“谢谢”,也应该一边洗碗,一边想“我对家人有用”。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他人为我做了什么,而是我能为他人做什么,并积极的加以实践。当你拥有这种奉献精神,你看待现实的眼光就会带有皆然不同的色彩。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有奉献精神呢?这是因为能够把家人视为“伙伴”。如果不是,我们肯定会产生“为什么只有我干?”或者“为什么大家都不帮我?”之类的想法。

他者贡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利他精神。利他才能利己。

五、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整体。

正因为接受了真实的自我——也就是“自我接纳”——才能够不惧背叛地做到“他者信赖”;而且正因为对他人给予无条件的信赖,并能够视他人为自己的伙伴,才能够做到“他者贡献”;同时正因为对他人有所贡献,才能够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进而接受真实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纳”。

人生目标就是共同体感觉。人生目标中“自立”和“我有能力的意识”是关于自我接纳的话题;“与社会和谐共处”和“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则是与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有关。

六、不要聚集到微不足道的一个方面,并以此来评价整个世界。

世界上并非全是好人,人际关系中也会遭遇到诸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是我们要注意有这样一个事实:任何情况下都只是攻击我的“那个人”有问题,而不是“大家”的错。

犹太教义中有这么一段话:“假如有10个人,其中势必会有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批判你,他讨厌你,你也不喜欢他。而且10个人中也会有两个人能够成为与你互相接纳一切的好朋友。剩下的7个人则两者都不是。这个时候你是关注讨厌你的人,还是聚焦非常喜欢你的那些人,还是关注其他作为大多数的人呢?缺乏人生和谐的人就会只关注讨厌自己的那个人来判断“世界”。

人际关系不顺利,真正的问题在于无法做到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却将焦点聚集到微不足道的一个方面并企图以此来评价整个世界。这就是缺乏人生和谐的错误生活方式。

我学到:

1.他者贡献——利他,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我是全职妈妈。一开始不论孩子还是爱人对我为家庭所做的付出并不认可。起初我很苦闷,觉得他们不讲道理,看不到我的付出,不知道感恩。我在做家务的时候心情会很差,经常一边唠叨、数落,一边去做。在这之后我与家人的关系开始变得很坏,我和爱人经常为家务事争吵,互相埋怨。后来读了《亲密爱人》,里面说夫妻双方的关系实际是可以通过一个人的改变而改变的。我开始反思,试着改变角度来看待以前的问题,试着地改变自己。首先我认识到我做家务不是为了得到爱人的认可、称赞、感谢,而是我想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我想给爱人和孩子一个干净的环境。我做各种各有的饭菜也不是为了爱人和孩子感谢我,而是因为我喜欢做饭,而且我想让家人吃健康而营养的食物,让他们感受到我对他们浓浓的爱。转化视角后,我学会更多从我的角度思考问题,问自己“我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找到做事的初心,当目标不再是期待家人对自己的认可,而是我想为家人做什么之后。我在做家务的心情再也不是委屈和愤怒,而是平静和喜悦。正像书中说的,我通过他者贡献感受到了自己在家庭中的价值。当你利他时——帮助他人,服务他人,贡献他人的时候,你会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2.接纳自己,不用微不足道的观点来否定自己

没有一个人会被所有人喜欢。没有必要因为一两个人对自己的看法而认为大家都是错误的,不公正的。也不必过于关注自己不喜欢的人的评价。首先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就不会惧怕他人的评价,我们要对他人的评价做到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而且他人怎么评价我是他人的课题,是我无法控制的。我们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者贡献就是利他)